笔趣阁 > 乱世平民传 >第八十五章 内应
    在周军发动夜袭后的第二天,汉军在城中大规模的搜索那些混在定策城中的周军内应。

    汉军一改之前的亲民态度,大量受过武器伤的百姓被汉军抓入大牢,进行看管,民间的兵器也被汉军使用银子强制购买,甚至还有几个无视禁令靠近城门的倒霉蛋,被汉军守门卫兵当场斩杀。

    汉军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军民的矛盾,但毕竟没有太过火,百姓只是对汉军有所不满,并没有到达反抗的程度。

    孙立德并没有忘记初心,之所以采取强硬手段,那只是没办法的办法。

    大敌当前,孙立德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给城中的所有百姓进行一次政审。

    这些预防措施并不是万能的,注定会有一部分内应逃过搜索,还有一部分平民被误抓,孙立德只能叮嘱士兵们抓人的时候,尽量不要太粗暴,同时要求抓捕的士兵提高警惕,注意自身安全。

    孙立德分析,内应进城的渠道一共只有两种:第一种,周军撤离定策城时,将周军的将士混在城内的百姓中,周军放长线钓大鱼,一直将汉军这条大鱼引进定策城,直到周军主力集结后,才收起鱼饵;第二种,周军的内应混在了随孙立德逃进城的那些工匠中,利用工匠的身份做掩护,顺利进入城内。

    在南门夜战后,孙立德亲自前往了蒋继嗣管理的工兵队,经过清点,这支小队中少了很多人,孙立德怀疑,其中一部分的失踪者,已经成为了南门处的那些尸体。

    为了保证城池不在内外夹攻下陷落,孙立德只能对百姓们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汉军的警惕确实是正确的,在多处搜捕过程中,遇上了武装拒捕的行为,拒捕的百姓,大部分被抓,少部分被杀,汉军没有伤亡。

    两天的搜捕过去之后,汉军的战果越来越少,为了集中兵力进行防守,汉军从全城搜捕转变成了重点管控,除了一个小队的辅兵依旧承担有限度的抓捕工作外,其他的后备力量,回到营房,进行修整。

    汉军在城内大搜,城外的周军也没有闲着,他们不断的派出箭术好手,靠近定策城,朝着汉军城头射箭。

    通过第一次利用百姓发起的那场佯攻,冯明德似乎已经得到了汉军弓箭不足的判断,周军利用弓箭手,不时对四门的汉军进行骚扰。

    除了北门有辅兵营的一个弓箭小队即使做出了反制,多数汉兵只能依托城碟进行防护,躲避箭雨,为了减少伤亡,城头的值班人员也被大量撤回。

    周军却不是单纯的骚扰,这些弓箭手同时承担着试探汉军防务的职能,每当周军试探出城墙上的守军数量不足的时候,便会吹响法螺,周军营寨处就会冲出一支掳掠的汉民,对定策城发起攻击。

    尽管周军组织的每一次攻势都被汉军成功打退,汉军却在频繁调兵与高强度的警戒中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这两天的时间内,周军将定策城的四个城门都发动了试探攻击,除了北门不敢过火,其他三门简直就是耀武扬威。

    定策城内进行了严格的军管,百姓不让上街,城内穿行的人影却只多不少,大多数疾行的士兵都是奔波在城中传递军情的,面对四面的求援,孙立德真的想不到任何可以破局的好办法。

    主动进攻可以自由选择攻击途径和攻击手段,被动防守却只能根据对手进行反应。

    给孙立德带来麻烦的却并不单单是城外的周军,王德终于来到了孙立德的面前进行诉苦,因为汉兵的抓捕行动,城内大牢又多了几十张吃饭的嘴,汉军的粮食储量进一步的下降,王德希望孙立德能想想办法。

    孙立德此刻哪里有好办法,表示自己会注意,王德诉苦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王德前脚刚走,李天成后脚就进入了营房。

    李天成告诉孙立德,他已经讯问过抓捕的周军内应,这些内应已经坦白了,这些内应是在锐士营进入定策城之前就已经留守在城里的,内应还告诉李天成,他们的亲人被冯明德控制住了,周军在离开之前给他们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在收到周军命令的时候,必须配合周军作战,不然亲人都得死。

    周军发动佯攻的当天晚上,几个平民装扮的人来到了内应居住的房间,两方对过暗号之后,内应们确认这些接头的平民是周军的士兵。

    周兵只给内应们传递了一条任务,夺取南门,配合周军作战,并且许诺战事成功之后,所有的内应将会得到释放,和亲人团聚。

    随后内应们取出藏在房间里的腰刀,杀向城门,却不想,孙立德和他的卫兵们正好在南门处值守,在孙立德的阻碍下,耽误了破城的机会。

    孙立德听后点了点头,内应的供词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孙立德告知李天成不可放松警惕。

    眼下能确认的是冯明德喜欢使用内应,不能确定的是周军一共派出了多少内应,又有多少任务。

    孙立德还想再跟李天成说点什么,门外跑进来了一名战兵装扮的士兵,这名士兵慌慌张张的说道:“城西又来了一支军队。”

    孙立德听后,没有询问,直接抓起了皮甲,披在身上,在卫兵的护卫下,和李天成一起前往西城。

    登上西城城墙,孙立德看到了城门外这支新到达的周军,周军正在安营扎寨,人数不能精确的测量,孙立德保守估计,周军的兵力在一千人以上。

    周军能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集中起如此规模的军队只有一处,那就是周英统帅的征召部队。

    孙立德试图打散的这两支军队,终于合流到了一起。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支军队损失较重,西线周军被自己在歼灭了千人以上,损失了大部分的士兵。

    对于这支周军的战力,孙立德也不需要高估,这支部队都是从平民中临时征召的,尽管周军有尚武的风俗,未经训练的平民征召兵和职业士兵的战力之间,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孙立德心中暗暗叹息,如果自己的手中有一支骑兵部队,此刻出城偷袭,必定能够获得显著的战果。

    想象很美好,可惜那不是现实。

    周军给汉军造成了很大了压力,孙立德却对西门的防务并不担心,他更担心的是南门,周军两支军队同时抵达定策城下,周军的总攻已经在所难免了。

    嘱咐魏振国提高警惕的同时,孙立德派出卫兵,向其他三门的守将做出警示,随后走下了城墙。

    在城墙下,孙立德问李天成道:“咱们从定策城中招募了多少青壮”

    李天成说道:“大约三百人,都是战斗发生前投靠的,这几天管控措施变得严格,投军的青壮就少了很多,即使已经投军的青壮,也有些军心不稳。”

    孙立德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部分应征的青壮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真正需要他们卖命那又是另一件事了,孙立德也不能对这些人要求太高,在百姓们看来周兵也好,汉兵也好,都是外人,即使在情感上偏向汉兵,大军压境之际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危。

    这支三百人的队伍,在定策城内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必须进行妥善安排。

    孙立德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青壮们拆分成四组,分散到四个城门上协助防守,不需要他们杀敌立功,只需要帮助搬运守城器械,进行体力劳动;另一种则是将这三百人独立成军,形成一支单独的力量。

    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孙立德还是选择了第一种。

    首先,守城的任务是一个持久且枯燥的任务,有大量的体力活,这些人上到城墙上,可以减少守军的工作压力;其次,把这些招募的青壮独立成军,并没有意义,这些人不仅无法形成战斗力,甚至并不可靠,为了防止队伍中有周军的内应,孙立德还需要调派人手进行看管,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天成听完孙立德的想法,点了点头,随后,李天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这些青壮中分出部分人手,替换出一部分守卫大牢的士兵,参与防御战。

    孙立德接受了李天成的建议,在周军的压力下,汉军需要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应对周兵的进攻。

    离开西城墙后,孙立德在城门处看到了提前运送过来的军事物资,既有木栅栏这样的半成品,可以随时进行应急处置,地面上还摆放了大量的石料和木料,一旦周军冲击城门,守门卫兵可以随时利用地面上的材料封锁城门,即使城门被攻破,也可以利用这些物资进行维修。

    离开西门之后,孙立德直接前往了南门,南门面临了周军的主力,容不得有半分的疏忽与大意。

    南门处的尸体早已经被清理完毕,只有城门处的鲜血没有清理干净。

    城门便摆放着和西门相同的物资,除了那些物资,南门处还放置了一些鹿角和拒马。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