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乱世平民传 >第八十七章 地道
    周兵前往定策城的城东,需要从外线行军,而且周军推着大量的攻城器械,行军速度自然没有在内线行军的汉军速度更快。

    不出意外,孙立德抢在周军抵达之前,到达了东门的城头。

    利用这段时间,孙立德立即要求姜文恺组织防务,自己亲自带着卫兵,来达东门处,利用石料和木料把城门加固。

    当孙立德把城门加固好,回到城头后,周军才出现在了东门外。

    孙立德简单观察了周军的状态,然后看向了身边的汉军士兵,经过对比,汉军的状态明显优于周军。

    孙立德刚到城头的时候只顾着组织防务,没有仔细观察自己的士兵,眼前的这支民兵营已经和成军时有了截然不同的状态,民兵营的战士不再是以前那种纯碎的土匪兵,不仅士兵纪律上有了提升,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后勤补充,民兵营战士们人手一件兵器,长枪和腰刀成了军队中的标配。

    在制式兵器之外,聪明的汉军士兵还给自己增加了一些防护,孙立德看到一名套着好几件外衣的士兵,士兵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孙立德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士兵们自然会做出符合自己的保命做法,当然,惜命是人的本能,不论汉军还是周军,没有区别。

    孙立德跟姜文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眼睛却死死的盯着城外,不想放过周军的每一次的兵力调动。

    这支周军到达东门外一段时间了,却没有立即发起进攻,少部分士兵带着掳掠的汉民,采集木料,建造营地,更多的战兵则原地休息,恢复体力。

    周兵根本没有把汉兵放在眼里,在他们的眼中,汉军只会龟缩在城墙后进行防御,骑士下了马,甲兵卸了甲,士兵们把武器随手扔在一边,个别心大的士兵甚至直接仰躺在地面睡觉。

    看着眼前懈怠的周军,孙立德再次产生了感慨,如果自己的手中有一支骑兵,一定能够让周军明白,小瞧自己的后果。

    可惜“如果“不能变成现实,孙立德只能安慰自己。

    从周军忙着安营扎寨,孙立德可以推断,周军并没有必胜的决心,今日的攻势或许不会太强,周军似乎也没指望在一天之内攻破定策城,如果周军试图长期围困,对孙立德来说就糟糕了,汉军的存粮可不多。

    孙立德还在思索两军的攻防战术,姜文恺的声音把孙立德的思绪拉了回来。

    姜文恺说道:“在下请求对周军发动奇袭。”

    孙立德夸奖了姜文恺的想法,孙立德太了解汉军的机动能力了,靠着两条腿走路的步兵,不用走到半路,估计刚出城门就会被周军发现,等汉军跑到周军眼前的时候,周军已经从容的穿好甲衣,拿起兵器,摆好阵型,严阵以待了,如此一来,汉军不仅失去了奇袭的意义,出城奇袭的汉军还容易遭到损失。

    周军的松懈是有理由的,汉军确实拿对方没有办法,孙立德鼓励了姜文恺的勇气,正准备拒绝他的请战。

    姜文恺却没给孙立德开口的机会,继续说道:“自从文恺奉命守卫东门之后,就一直思索守城之策,我安排士兵在东门内的一处营房修筑了一条地道,地道直通城外,似乎上天也想送给我军一份大礼,地道的出口,正好位于周军休整位置前不远处。”

    孙立德一听,眼睛立即亮了起来,头脑中快速分析奇袭的机遇和风险,分析过后,孙立德认为姜文恺的奇袭有很高的胜算,如果继续拖延下去,一旦周军发现这条地道,汉军就失去了奇袭的机会。

    孙立德批准了姜文恺的请战,孙立德在做决定之前或许会反复权衡,但是决定一旦做出,便再不犹豫,孙立德不仅同意了汉军的奇袭计划,还要赌上东门的全部。

    孙立德要求姜文恺带领全部的民兵营战士和调派到东门的青壮发动奇袭,下达命令时,孙立德反复强调,要求姜文恺不能浪战,杀散周军,毁坏攻城器械之后,立即带兵退回城门,二人约定好撤兵信号之后,姜文恺带领除孙立德卫兵之外的所有士兵走下城墙,准备通过地道发动奇袭。

    地道一次只能通行一个士兵,进攻倒是能够出乎周军意外,只不过,汉军撤退的时候无法再次使用,汉军只能从城门回城,为了保证城门的畅通,孙立德派出两名卫兵前往东门,把辛苦封上的东门再次解除封堵,做好接应汉军的准备。

    孙立德不能离开城头,他必须站在城头,帮助民兵营的将士看住城外的军情,一旦军情有变化,孙立德还得迅速命令卫兵吹响法螺。

    大概只过了一刻钟,在周军休息地之外,出现了很多人影。

    丰溪城外是一片平原,草丛可以掩盖地道的出口,但草丛却掩盖不了士兵的身影。

    当然,汉军也从没有想过隐藏自己。

    从地道中冲出的士兵们没有进行隐藏,也没有做出休整,拿着武器就朝着休息中的周军冲了过去。

    周军对于朝着自己冲过来的汉军并没有即使反应,他们的警惕心不足,孙立德推测,也许这些周兵还以为奇袭的汉军是自己人。

    直到汉兵杀到周军身边,连续四五个周兵被杀后,周军才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奇袭。

    这些没有防御工事保护,又毫无战斗准备的士兵,开始寻找身边的武器和装备,混乱从周军的外围开始扩散,逐渐扩散到了周军的核心区。

    居高临下,周军的所有举动都被孙立德看在眼里,在孙立德看来,此时的周军将领应当放弃外围士兵,立即集结身边的士兵组织防御,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军扩大战果,制止周军速败。

    很显然,周军的统帅兵没有应对奇袭的经验,在部队遇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能做出有效反应,混乱在加大,核心区的士兵却迟迟没能集结起来。

    等到周军吹响集结号的时候,做为屏障的外围的周军,已经被汉军的奇袭部队杀散了。

    集结号成为一块磁铁,吸引着汉军,给汉军的指明了攻击方向。

    那名第一个杀向周兵的汉军非常英勇,提起手中的长枪朝着周军的军旗扑了过去,在他的带动下,汉军士气大震,汉兵们包括那些青壮,都拿出了武器,朝着周人的军旗发起进攻。

    孙立德站在城头眯着眼仔细打量,距离太远,看不清这名汉军的真实面目,但是这个用枪的方法,孙立德很熟悉,这种枪术风格,他亲身体会过,除了姜文恺,孙立德想不到第二个人选。

    尽管孙立德多次强调过,军官不能冲杀在一线,要承担起指挥责任,军官们却常常无视孙立德的指示,依旧我行我素。

    对于军官们的抗命,孙立德也没有办法,他自己也经常会违背这条命令,擅自投入一线。

    主将的勇猛带动起军官的勇气,军官的奋勇又鼓舞了汉军的士气,因此,锐士营的冲锋往往特别凶猛,从主将到士兵都能豁的出去。

    混乱的周军根本抵挡不住汉军的攻势,直到姜文恺把周军的军旗砍倒,周军都没有重整队伍。

    军旗并不单单是一杆旗帜,很多时候,军旗等同于军心:军旗在,军心稳;军旗倒,军心溃。

    伴随着军旗的倒地,周兵开始逃亡,武器装备被扔了一地,汉军的将士没有追赶溃兵,而是取出引火物,点燃火把,来到攻城器械的附近,将这些攻城器械,或是焚毁,或是砍烂。

    东门外的战局已经稳定,这支周军已经丧失了战意,孙立德把目光投向南方,他好奇冯明德对于奇袭的应对方式。

    南方地平线处掀起了一阵烟尘,汉军在东门折腾的动静太大了,南门的周军不仅知道了东门的战事,还迅速做出了反应,周军的援军正朝着东门杀过来。

    孙立德一边目测着周军和汉军的距离,一边命令身边的卫兵拿出法螺号,提前做好吹号的准备。

    当周军骑士的身影出现在烟尘中的时候,孙立德命令士兵吹响法螺号。

    按照战前的指示,汉兵听到撤退信号应当立即放弃破坏任务,携带着战利品,通过东门,往城内撤退。

    直到汉军完成战术任务,开始撤兵,那支被杀败的周军依旧没能重整,处在混乱中。

    这次混乱,也给了被掳掠的汉民逃生机会,大量的汉民开始朝着定策城逃亡,男女老少都有,汉兵的奇袭打乱了周兵的部署,周军只顾及逃亡,根本没人看管人质,周军的疏忽给了汉民逃跑的机会。

    汉军也发现了跟在身后逃亡的百姓,没有急着进城,姜文恺将战利品简单收拢,交给雇佣的青壮先行带入城中,民兵营的二百战士则守在城外,掩护百姓进城。

    此刻的汉兵已经不再进行利益思考,不会考虑城内缺粮的先是以及汉民中存在内奸的可能,汉兵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些汉民是自己的同胞,手无缚鸡之力,需要保护。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