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吾汉道昌 >第二十八章 华阳县
    时间一晃半月过去。

    华阳城依托天府之国,坐落于成都平原上,千年如一日,与成都县并拥繁华。

    但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坊市民众精气神涨了不止一个层次。城中各处多了些外地之人。

    这一切还要从城外的华阳书院说起。

    去年华阳书院一期工程落成,刘知县主持了落成典礼,将此事上奏,并请官家赐下墨宝。此事已众所知周,如今更是人人乐道。

    众人不知的是,刘知县一同呈上去的还有杨汉给张夫子的书信。他在奏折中大肆推崇表格之法,并奏请朝廷将此作为日后公文定式,下召天下各州路积极推广。

    并请朝廷召集高明画师,研究华阳书院的绘图之技,希望能分析出采用了何种技法,竟如此栩栩逼真,恍若亲见。

    奏折一个多月后就到了朝堂之上,真宗皇帝观后大加赞赏,说此表格一出,每年公帑少耗百万贯矣。

    宰相丁谓率百官朝贺,言天降此祥瑞,嘉之大宋,为陛下贺,陛下龙体康复指日可待。

    真宗皇帝端坐御座,苍白面色中涌上一丝潮红,心潮起伏不定。他继位之初适逢契丹大举进犯,幸赖祖宗庇佑,大宋打退了来犯之敌,与之订立盟约。后天下安定他又痴迷于祥瑞,就是希望天能降下祥瑞,以期盛世来临。

    可是哪有盛世啊幽云不复,汉唐旧土不全,大宋就始终不及汉唐威名。为直追汉唐,太祖收复幽云遇挫,遂立下封桩库,希望又朝一日能赎回幽云十六州。

    太宗继位后,民间一直有得位不正的传言。他为获得太祖一般的威望,北伐北汉,可是先后与契丹两次大战,尽皆败北。

    渐渐的也就息了雄心壮志。

    遍观史书,每个朝代之初人心思齐,君臣上下同心,是精神最昂扬向上,最有可能出现盛世的时期。

    汉有文景,隋有开皇,唐有贞观。可是大宋传到他这这里,已经第三代了。他自知文治武功都不及太祖太宗。

    收复幽云可是连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他更难以企及。

    大宋的国力虽然在缓慢上升,但离盛世太远,史书上恐没了大宋的一席之地。

    他继位以来,也算励精图治,可是盛世仍遥遥无期。他知道这是因为北边有一个契丹的原因,才显得大宋光辉不明。

    大宋的情形与汉唐何其相似也,汉有匈奴之患,唐有突厥之辱。可是汉唐用匈奴突厥的灭亡为两朝奠定了根基,从浴火中重生,青史炳册,光照千古。

    可是大宋灭不了契丹啊,契丹远比匈奴突厥要难对付,他们已经不纯是游牧之民了。契丹吸纳中国之人,学中国典章制度,行耕耘之事,国力已远非匈奴突厥可比。

    以致大宋受胡虏之辱。

    他又不是傻子,天下人历来非议澶渊之盟多矣。说非中国之幸,实为中国之耻也。他岂会不知为此他将寇准贬出朝堂。可他能控制得了朝堂,平不了天下悠悠众口啊

    或许大宋注定成不了汉唐,后人只能在史书中追忆汉唐雄风。财赋远超前朝又如何,世人公认之盛世开疆拓土,扬我中国之威为先。

    他只能寄希望于上天,为此他伪造出了天书,天下州县逢迎景从。献祥瑞者不知凡几,仿佛真的盛世来临。他好似也陶醉于其中,封禅泰山,巡游天下,四处祭祀,更大造宫室。

    营造着这些盛世之相。

    近来他身体衰老如斯,自感时日无多,每每想及自己当政以来虽免了契丹之祸,如今二十年不闻战事矣。

    可百年后,大宋的士大夫们也最多给他一个守成之君的评价,明君是万万不及了。

    如今总算多了件好事,华阳知县的奏折比起他早些年的祥瑞之事来,更像是祥瑞。就当是为新君铺路吧,希望太子登基后能给大宋带来真的盛世。

    真宗遂下旨,将华阳知县的奏折下发百官参议评论。

    华阳知县的名字也首次上了真宗皇帝御榻前的锦屏,真宗皇帝曾有语,为我儿择一良材矣。

    之后真宗皇帝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卧床多于上朝,由皇后刘娥代理视政。

    百官当日也曾大加称赞,但真要到了施行的时候,却又阻力重重。官员们都不傻,表格之事如此清晰明了,有化繁为简之功效,对朝廷当然良益多多。可一切都太清晰了,就没了他们腾挪运作的空间。如此一来就没了推行的动力,明里暗里的阻力多不可数。

    虽有皇后刘娥的督促,但这位有女中尧舜之称的皇后,权利还不像日后仁宗初朝垂帘听政时那般大,手腕也不及那时。

    宰相丁谓虽与刘娥多有联手,但事关己身,丁谓哪肯站在百官同僚的对立面,对刘娥暗示的援手,视而不见。

    这在两人之间埋下了一丝裂痕。

    钱惟演一向与丁谓一起为刘娥两大助益,但这次踌躇良久,最终选择明哲保身。自从寇准被贬出朝堂后,朝中中正之士空了大半,仗义执言者寥寥无几。

    刘娥一时有心无力。

    此事就此积压了下来。

    对于刘知县来说,他不知一旦上书自己就会成为百官公敌吗当然不是。可是在获得皇帝关注,简在帝心与维护官员利益之间,他选择了简在帝心。

    结果他上了皇帝的锦屏,日后青云路可期。可天算不如人算,他没料到真宗皇帝一病不起,几月后就驾崩了。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真宗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而那时,杨汉与芽儿还没进入长江。

    同日,太子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开始垂帘听政。

    一月后,掌柄皇帝大义的刘娥在钱惟演协助下,以先帝遗愿为名逼迫宰相丁谓同意通行华阳知县所上表格之法,无奈百官群起反对,只得选一州县先行试行,观其后效,再行定夺。

    先帝年前御书华阳书院,终于下赐华阳。

    在两个月后,由华阳手艺最高明的工匠拓下,悬于书院大门。至此,御赐之名实至名归。要知道应天府书院能成大宋四大书院之一,也得益于此啊。其应天府书院之名也是由真宗皇帝赐下的,也不过比华阳书院早了一十三年而已。

    两者相似之处还不止于此,竟都是由商人出资捐献而建。

    一时之间,华阳书院名声大噪,“博延众生,讲习甚盛”,响彻川峡四路。游学之人纷至沓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