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工程师 >第十一章 拼音
    “文简,识了多些字了”

    在沙盘上练完字,卫臻有些无聊,沙盘练字效果不如纸上,他也想过想别的穿越者那样造点纸出来,但也就想想而已。造纸是技术活,他一个只知道造纸材料的人,连造纸流程都不知道,没头没脑的去做,三五十年能出成果那都是烧高香了。

    平日里爱找他闲闹的蔡珟最近都在帮蔡邕抄书,蔡琰则多少要避嫌一些,卫臻只有和典韦打发时光了

    韦者,熟牛皮,有韦编三绝的典故在,和竹简相联也算是相得益彰,只是卫臻一看典韦雄壮威猛的身形,怎么都觉得文简这个字起得别扭

    “主君,俺是大老粗,这些天也就识得十来个字,好着字看着熟悉,就是老忘记怎么读”

    典韦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卫臻这个主君对他确实够意思,读书习字这种事,他做梦娶媳妇时都没敢想过,没想到现在居然成真了,如今他老典更是有字的人了,就是成不了读书人,他儿子总没跑了吧这让自认毫无出力之处的典韦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不难,我其实有一种拼音之法,对于记忆文字尤为有效,老典你要不要学一学”

    “主君你说得,有这种好事,俺老典哪有不愿之理就是怕俺头脑太笨,浪费了主君一番心意。”

    典韦自是狂喜不已,没口子的答应。

    卫臻当下将拼音一个个教于典韦,本来他还准备弄个开蒙用的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可惜三字经他就记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头这十二个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字他都不知道是不是的百家姓开头,还弄个屁的蒙书

    这一点卫臻深有不平,他自小学习成绩优秀,大学毕业后还又自学自考了另一学位,一级建造师那么难的证书手上也有,偏偏到了大汉朝只能弄个铁锅,当个厨子。别说像有些人立书著说成为一代文宗了,就连穿越人士最常见最拿手的几项他都搞不出来。造纸不会,造玻璃更不会,蒸个馒头若不是小时候看过老妈和面时,加白酒的土方,怕是他妈的都会因没有食用碱而发酸。

    黑火药他倒是记得,可到现在他都没见过是什么样的呢。反正配制好之后,完全没有小时候玩鞭炮药粉的那种效果。烟雾多,燃的慢,最后成果都做了稷王庙装神弄鬼的道具

    卫臻还就奇怪了,难道他穿了个假越

    其实静下心来,卫臻知道他现在这种处境才是正常的,他又不是初中生,当然知道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别说前世大部分东西大家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就算知道原理,也不见得就能弄好。就像电路知识,基本的电路大家都在初中就学习完了,可又有几个能维修家里电路的

    卫臻自觉自己是动手能力较强的了,至少家里的电闸还是以前的老式闸刀时,他完全能修家里的电路

    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大儒子弟,名声大噪是不可能的,卫臻也不需要名声大噪,不被士人们鄙视就行。但他觉得自己想要在三国这个时代出头,或者说过得滋润,靠自己一个人有些困难,培养一些有潜力的苗子势在必行。这不是说典韦有潜力,卫臻至少得拿他验证下所谓拼音到底有没有那么神乎其技是不是

    文盲不等于不聪明,这一点和无数农民工打过交道的卫臻有着深切的认识。典韦既然能成为曹老大的亲卫营营长,手下管着上千号人马,自然不可能是个傻子,即使牛高马大,面容憨厚的他看起来挺像

    一个月时间,学习情绪高涨不落到亢奋的典韦就熟悉了后世的拼音,有了这个工具,识起字来果然更加事半功倍。很快就认识了数十字,照这个速度,三个月就能很轻松的学完五百个字。

    好像有人说过,人们日常所用大约在三千字左右,也就是小学生六年的学习任务,典韦这个速度也算是神速了。引起蔡邕的注意也是理所当然的。要知道这时候的开蒙,除了有条件的世家自行教导子弟外,主要是在私学进行。教师称“塾师”,教学以识字、习字为主。蒙学课本有苍颉、爰历、博学合并的苍颉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成李长的元尚篇,扬雄的训纂篇。这些书不是不好,拿急就篇来说,它介绍各方面常识。叶韵,七言,四言,三言,包括陈说姓名,介绍丝织、植物、动物、农产品、自然常识、疾病药物、身体器官、乐舞礼器、官职名称、各种杂物品类,十足一部小百科全书,内容是足够丰富了。

    但是,这些书都有个统一的问题,需要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带着教。

    这时期的教育资源不说也罢,除了世家大族,又有几个人家能请得起塾师一个塾师又能带几个学生

    好多中产之家甚至小豪强都没有学习的条件,更不用谈吃不饱肚子的黔首们了

    拼音这个东西不能改变目前大汉落后的教育状况,但它却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塾师轻松的带更多的学生同样开过蒙求过学的蔡邕很容易就想到了这一点。

    “臻儿,汝这个拼音之法,传承于何人”

    仔细研究了下拼音,知道它的作用之后,蔡邕对这个有些好奇,他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洛阳立碑时更是见过无数大儒学者,拼音之说却从未听任何人提起过,难不成是得自所谓的稷王之书

    就是你想的那样

    看着蔡邕神色,卫臻不废心思就能猜出他的想法。

    “回先生,这些符号乃弟子久读稷王之书,结合书上所述,悟出来的,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句读之符,却是得自稷王之书。”

    卫臻耍了个小滑头,没说拼音这玩意是自己创造的,但也没全推到稷王之之书上去,有基础的创造,还是有些合理的

    “汝小小年纪,读书能有所领悟,也算汝的福气,这拼音之法,吾思索了一番,怕是与说文相合才能发挥其效用,奈何说文乃篆字,怕是不合用。”

    切,我的福气阴阳怪气的说法,老蔡你这一脸不相信的模样,不就是怀疑我读书的悟性,拼音压根就是稷王之书上的,我吹牛逼呗好吧,虽然中间有不同之处,你怀疑对了就是了

    说解文字卫臻知道,算是现在的字典了,本来卫臻还准备拿来注上拼音,给典韦当作字典用呢,却发现这本字典说得字是小篆,而不是现在流行的隶书,也就作罢了。

    “先生,你若将小篆转为隶书,注上拼音,传播天下,造福士人,其中功德,怕是能比肩熹平立经,成为士人口中另一美谈”

    卫臻没本事将小篆一一转为隶书,注上拼音,对学富五车的蔡邕来说,自是小菜一碟,前提是他把拼音学会。

    熹平立石经是蔡邕生平第一大得意之事,不知道有多少抄经读书人对蔡邕感激涕零,他能名满天下,熹平立经居功至伟,若是再能有一件与之比肩的盛事,怕是蔡邕的名气在士人中要更上一层楼,比肩郑玄没准都有可能

    读书人立德立功立言,此为三不朽,作出本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字典,岂不是三者兼具

    被卫臻一提醒,蔡邕登时醒悟一个什么样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若不是他养气多年,又历经波折,怕是要像当年得知由自己立经一样,兴奋得跳起来,饶是如此,两坨红晕也爬上了蔡邕干枯的老脸。

    “此事非一时之功,我还需细细思量,对了,汝刚才说的句读之符又是何物”

    蔡邕可没兴奋糊涂,说解文字,许慎用了整整二十一年的时间才写出来,自己就是在说解文字的基础上转隶书,注拼音,怕也是一项大工程,短了也得一年半载的功夫。不是立马能操办见功的事情。

    句读之符,自然就是标点符号,要说卫臻读这时候的书,最头疼的是什么,自然是没有标点符号汉语又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同一句话,断句稍有不同,意思就能大变甚至完全相反,也无怪乎儒家那么多学派常常争得不可开交因为孔圣人他老人家的著作没标点啊,一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不同,意思完全相反,徒子徒孙们自然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说法了,反正孔子他老人家又不能从棺材里爬出来说俺不是这样说滴

    连比带划,详细和蔡邕说明了句读之符的用处,蔡邕大是赞叹,作为大儒,句读之符的妙用他又怎会不知轻而易举的学会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蔡邕感叹道:“若圣人有此符,其真意自能千年流传而不改其真,当无梁谷公羊之分,注疏亦式微矣”

    卫臻撇嘴,老蔡你还是太天真,有标点符号大家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相同了后世语文卷子上的那些阅读理解你是没见过,拿你老蔡的一篇文章被出卷人折腾一番后,让你老蔡考,怕你没准都考不及格

    蔡邕得了标点符号,又花费了几天功夫和卫臻学了拼音,在作一本字典的雄心驱使下,当下钻到自己书房用功去了,

    对于他的学习能力,卫臻还是很佩服的,什么是大儒这就是,学习能力杠杠的,典韦一个月的任务,他不到七天就学会了,以至于卫臻这个毫无求学之心的弟子,便彻底成了挂名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