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工程师 >第二十五章 翻车
    敢打这些荒地的主意,卫臻自然是有了迈过坎的办法。

    第一道坎难度对襄邑几个大族都没什么压力。相比可能被那些在黄巾之乱,灭族之祸中侥幸逃出生天的原田地主人回来争田的小麻烦,开荒增收的政绩无论是对襄邑县令阴德还是对陈留太守张邈来说,如何选择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再说天下士族是一家,只要有意,彼此总是能攀上关系的,就像卫家能和袁家扯上亲戚关系似的,几个大族绕来绕去,能和张邈扯出点亲戚关系,那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就比如说曹老板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老婆的大哥的老婆的哥哥的老婆是谁

    晕不晕

    好吧,我们一个一个捋一捋。

    曹老板长子是曹昂,曹昂妹妹很多,咱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妹妹,那就是清河公主。清河公主老公是夏侯懋,夏侯懋老豆是夏侯惇,当然演义说是夏侯渊的种,过继给夏侯惇罢了,这个不影响,老兄弟俩是同胞兄弟,咱选一个他们共同的堂侄女,也就是被张飞抢走当新娘,被游戏安个夏侯涓名字的那个。说到这个卫臻想吐槽一句。张飞是公元168年人,比卫臻大五岁左右,夏侯夫人大约是公元187或188年人,也即是现在刚刚出生不久。而张飞抢人时间大约是在公元200年,也就是夏侯夫人十三四岁时,夫妻年龄差较大就不说了,放后世夏侯夫人算是幼女,张老三那是吃枪子的罪

    好吧,扯远了,张老三的大哥不用说,咱们刘哥。刘哥老婆又麻烦了,除去死得早没有记载的,甘、吴、糜、孙就有四位,咱选最有名的一位,孙仁孙尚香的哥哥,孙策孙权两位。孙策死得早,老婆是大乔咱也知道,孙权夫人也多,有七位,其中有一位姓袁,是公路弟弟的亲闺女。按辈分孙权得管绍哥喊舅舅。

    看看,咱还没将兄弟姐妹众多的分别捋一捋呢,打成一锅粥的三国就成了一大家子。你说这些大家族能绕来绕去,能不能和张邈、阴德攀上关系吧

    卫家走张邈的路子就更简单了。卫兹现在在张邈的郡守府里任功曹,他和阴德伯父阴修也有交情,弄个开荒许可不要太轻松。

    第二道坎对几大家族就难了,唯独对卫家或者对卫臻来说,不是什么麻烦事儿。

    想把地处的河水引到高处,就卫臻所知,排除后世的电泵、汽油泵,以现阶段条件,能做到的就有两种设备,筒车和龙骨水车。

    筒车绝大部分人大都听过也见过,就算没见过实物,影视剧里也有过惊鸿一瞥的印象。这个和摩天轮无本质区别的灌溉工具,具体出现时间不是太精确,比较明确的记载是在唐代刘禹锡的刘宾客文集。也有说马钧改造龙骨水车时,发明了水车。但马钧这人大概因为出身的原因,在魏志里就没露上脸,还是在杜夔传的后面,裴松之作注时提了一句:“魏明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具体马钧是什么人,到底干过什么,压根不知道。

    好在老裴很有注史人的严谨性,将三国魏末至晋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的马先生传给附到了后面,马钧先生的事迹才为人所知。

    据马先生传记载,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从这个记载来看,马钧是改良当时的翻车,其巧百倍于常嘛,常就是普通货色,当时没经改良的翻车。和筒车没啥关系。

    当然,有人会抬杠,翻车需要人力,比借助水力的筒车要费力的多。再改良,也不是童女儿能轻易转之的。马钧这个改良,小孩子的力气都能玩得转。很可能就是高转筒车。

    嘛,管他是翻车还是高转筒车呢,卫臻又不是考据家,才不在意这个。

    筒车这东西和摩天轮相似,就是载客仓换作斜布的竹筒,电力变作水力罢了。立在水面的筒车,主体是木或竹制立置大轮,由水平轴支承。轮缘装受水板受水力驱动,在水流的冲刷下旋转。接着旋转,由竹筒将水从低处带到高处的水槽,最后流向田间或水渠。

    筒车无需提供外力,日夜运转,用来灌溉其实很便捷,古代农业应用普遍不说,就是在快要实现全民小康的后世,中国一些梯田较多的地方,仍有用筒车灌田的,甘肃、宁夏一带甚至有轮径达20米的筒车。

    还有西安汉城湖著名景点水车广场,后世卫臻曾去游览过,卫臻两个大型汉代水车,直径大的为21.5米,寓意西汉统治215年,小的为19.6米,寓意东汉统治196年,也是相当壮观。就是作为东汉帝都的洛阳有点憋屈,东、西汉全让西安给包圆了,没了洛阳小老弟的存在感。

    龙骨水车就是翻车,也就是马钧在园子里玩的那个。马钧是改良,原作者名气可比马钧大多了。

    宦者列传张让记载,汉灵帝时,“让、忠赵忠及毕岚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明年,遂使钩盾令宋典缮修南宫玉堂。又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于仓龙、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这是我国“翻车”一词见于史籍之始。基本可以确认,翻车也就是龙骨水车的发明人就是毕岚。

    当然,毕岚作为恶名昭彰的十常侍天团成员,身份肯定不低,掖庭令作为少府所辖官职,专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怎么说也是个大太监头子了。事务繁杂基本是肯定的,亲自去制造翻车基本没有可能。不过东汉东汉早有宦官监工制作器械的先例。翻车实在毕岚监督下创造出来的那是肯定的。太监这个群体,向来创造力突出,容易出人尖子。蔡伦弄出了造纸术,郑和那是世界有名的航海家,李宪能冲锋陷阵,战功赫赫。最牛的还数司马大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不是盖的。当然,司马大神是身不由己,不能与前几个视作同等。

    毕岚作为太监中的技术人才代表,不但发明了翻车,还弄出引水的渴乌,负责铸造了铜人巨钟,能吐水的天禄虾蟆,个人技术业务相比很是过硬。

    渴乌是利用虹吸原理,将高处的水引到低处,这个操作简单。龙骨水车是将水从低处引到高处,就要复杂不少。

    卫臻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见识过仿制的翻车,比例1:1的实物模型,车身长约6米,宽约30厘米,用木板制成,两端装有轮轴作为传动装置,挡水板以木链连接,和筒车一样,原理很简单,做起来却是有些复杂的。

    毕岚虽然发明了翻车,用来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却并没有在农业灌溉上普及。中国历代一直存在这个问题。皇家的技术遥遥领先,能工巧匠们能制出玻璃药玉,能将铜拉成几米长的细丝,能制出利用水力的木人百戏,却只供皇室观赏玩乐,从来没想过推广开来,普惠于民。这也是卫臻派卫冲三个人带着五十亲卫去洛阳的缘由。他对那些皇家的能工巧匠很眼馋,准备趁洛阳动乱时,弄出来一些。他一个人经力有限不说,实际操作也不过关,要是能得手一些有用的能工巧匠,卫臻相信,在自己的指导下,这些能工巧匠发挥的作用绝对远远大于在皇宫中打转。

    筒车和翻车对卫臻来说,都是现阶段需要的。翻车耗费人力,长度短,提升水的高度有限。长度长,人力很难驱动。卫臻打算造一些人力能驱动的翻车,主要用在引水渠主渠道上和支渠的分叉处。至于筒车,自然是建在濉水之中,负责将河水引到引水渠主渠道中。

    翻车还好做,卫臻毕竟仔细观察过实物,印象深刻,画个草图,指导着刘三,在几个会木匠活庄户的协助下,很快弄出了一架长约五米的翻车。

    在河边试验了一番,带水板有漏水问题,木链连接也不是太顺滑。好在刘三是个脑子灵光,经验有多的,稍加改动,翻车基本就能投入实用了。

    “主君如何想到这等办法的”

    卫家庄子就有水塘,只是水塘水面距塘边的路面约有一米左右,卫臻特意让人将一小块路面垫高了半人高。用来实验翻车。看着两个亲卫卖力的踩着脚踏,将塘水轻易的引到高出水面两米有余的土包上,不但是卫行和典韦,他们身后围观的庄户们同样两眼发光。

    要说庄户们最怕什么,旱涝虫三样。最后一样蝗虫还是与旱涝紧密联系一块的。这翻车一出,旱这一项,基本解决了一半。庄户们两眼发光也是正常。

    “自是稷王之术。”

    推给不存在的稷王是基操。

    “我听说洛阳的掖庭令,中常侍毕岚已经弄出了这个,用来引水浇洒官道,我不过是邯郸学步而已。”

    卫臻决定不侵占毕岚的知识产权。

    “啊”

    “呃”

    “什么”

    众人登时炸了锅,一时间议论纷纷。典韦更是大着嗓门叫到:“主君,中常侍那样的坏种阉竖哪可能有主君这等天纵之才,定是偷窃了别人的主意,不,怕是倚仗权势,抢了别人的主意才对。”

    好吧,没想到典韦你浓眉大眼的,还挺会拍马屁。

    听着庄户们纷纷应和典韦,表示中常侍们那帮除了好事不干,坏事做绝的死太监,绝对不可能有发明翻车的脑袋。卫臻摇摇头,看来老毕的群众基础很差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