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后花园谢瑍讲武道,演武堂子明传太极
    ”con148719”>

    第七章后花园谢瑍讲武道,演武堂子明传太极

    父子二人将王子敬和张虎迎进演武堂,主宾坐定。谢玄道,“此武道子明传自张仙师,如何授法,当以子明一言而决。你我虽父子,望子明莫以别待。”

    “幼度之言甚善,子明无需别待,子敬深知严师出高徒之理。”王献之道。张虎点点头,没有说话。

    “七舅,父亲,我当尽力而为,绝不藏私。但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又说,拳练千遍,其义自见。”谢瑍官面话自是驾轻就熟,听得三人目瞪口呆,“太极拳总论如下,请谨记”,谢瑍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复述而出,前世学拳师傅让背的烂熟,不然还真是难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谢瑍一顿,“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谢瑍说着,开始演练,“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三人俱非莽汉,聚精会神的听着看着,那眼神真像小学生啊。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去则弥深。进之则欲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因此而及也........”谢瑍边说边练,不知不觉进入状态,但见进如狸猫,退如惊鸿,势如杨柳扶风,又似江河流水,圆转如意,连绵不绝。

    “……察四两拨千斤之意,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随着声音落下,谢瑍缓缓停住身形,脸不红,气不喘,站定如岳,神清气满。

    但见三人神情各不相同,谢玄边听边看边比划;王子敬闭目凝神强记拳论;张虎双目炯炯,紧盯着谢瑍的一举一动。见谢瑍停下身形,这才闭目回想。

    “可记下否?”,谢瑍等了片刻,看着三人问道。

    “十之八九。”王献之道。

    “十之七八。”谢玄道。

    “五五之数。”张虎道。

    谢瑍哈哈大笑,摇摇头。

    “七舅闭目强记,只得文字,不足一成,需仔细揣摩方可;父亲一心多用,所记虽多,却不益精;倒是虎兄,始练重形,也就是拳架才是正道。”谢瑍道,“不过,也可算各有利弊。拳论乃拳法之精要,明精要則有事半功倍之效;拳架形于外乃体用之本,先掌其形,进揣其意。”谢瑍思忖片刻,继续说,“欲得太极之妙,切记致虚极,守静笃。自然而然生内气,运气往返自圆转,此为无极桩功,若得气自丹田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方为小成。此时,得太极之意,其意在拳先,刚柔并济,得丹田一口真气,曰炼精化气。明行气之道,全身鼓荡,以意行气,意气相随,补离中之阴而成乾也。即臻以意行气,以气推力,气达三梢,可算大成,曰炼气化神也。大成者,柔软如绵,坚硬如铁,可出师收徒也。”

    谢瑍边说边看着三个人,“然大成非太极之最高境界,拳论开卷首言:太极者,无极而生。何为无极?无极者,虚无也。神不自神,复归无极,体证虚空。故我以为太极大成以后,当返无极至于虚境,方得圆满。到此时也,已无招无式,无相无形,处处太极,一切自然而然,全身无处不太极,所谓练神返虚是也。”谢瑍说完,看着三人反应。

    三人年龄不同,见识有别,虽然领会有异,但谢瑍说的如此浅显,至少也能明白七八分,实际上如无道家之基,实在难以领悟,惟在长期的实际练习中才能真正揣摩太极之味。

    见三人还有不明之态,谢瑍又道,“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何为至柔,虚无也。看得见,摸不着,处处空虚,故拳论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此之谓也。” 谢瑍说完最后一句讲解,“现在,我开始教授拳式,为了易学起见,选太极拳代表性的拳式连成36式,俟此精熟之后,再授其他。仔细看好了。”

    谢瑍说完,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头正虚顶;唇轻闭,齿轻合,下颌微内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开胯圆裆;两膝微曲,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

    这是太极之预备式。所谓预备式就是为练拳做准备的,有助于习拳者进入状态,这些要点在整个练拳过程中都要时刻注意。

    三人但见谢瑍此时,一身白衣,纤尘不染,似悠然安闲,又重如山岳,明明只是静静的站着,又似乎看到一种蕴藏的力量一触即发。这就是“势”,有人也称之为“场”。

    有顷,这种势达到极处,忽转化为无,如一池静水。谢瑍身微下蹲,两肘微曲,两掌心朝下,眼向前平视;接着身微左转,同时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前方抬起与肩同高。身体右转,继续下蹲,重心全部落于右腿,左脚抬起;转体同时,双手仍双缠向右后展开,掌心超右后方……就像平静的水面掠过一缕微风,一动全身无有不动。

    “金刚捣碓”是预备式后的第一个正式拳式,我个人觉得对初学者而言,这并是一个易学的拳式。当然这还要看各人的悟性。谢瑍有意放慢了练拳的速度。三十六式陈式太极拳,正常速度练习约需要五六分钟,快的话只要一分多钟就可以练完。谢瑍这次演练足足用了十三分钟。

    谢瑍练完,收势,静立有顷,方才开口道,“可看清楚了?”

    “子明,此拳虽无大开大合之式,然内旋外转,阴阳变换,皆为弧线,加之舒缓柔慢,与当世迥异,古未之有也。学不易也。”谢玄道。

    “幼度之言甚是,子明,可有妙法?”王献之急道。张虎未言,一旁倾听。

    “父亲得内外阴阳圆转之意,已是入门。”又转头对王献之说,“七舅所言妙法,有二,一是太极之意切忌僵硬,打拳要放松放软,至柔者至刚;二是初始练拳首在形,打拳时想着我行拳的样子,力求形似,进而求神似,至形神皆备之态方为第一步完成。”

    “大少爷,如你此技,至于何境?”张虎双目露崇敬之色。

    “我得仙师亲传,可比三十年苦功,此得天独厚之机,可惜只此一人。我之境,已臻大成,离返虚不远矣。你们且自行练看,我在一旁指正。”谢瑍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