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十三章 张家庄谢瑍收猛将,北固山子明伏贤才(2)
    ”con148728”>

    上回书说到,刘裕找到刘穆之,两人一番言语不提。

    二人出了门,江氏回院内,暗暗祷告,希望夫君能找个正经事做。

    只有一匹马,二人只好边走边聊,刘裕道,“早知道我就多带一匹马过来。”

    “多带也没用,我不会骑马。”刘穆之嬉笑道。

    “道和兄,你是如何知道大少爷的?”刘裕正色问道。

    “前几日遇到刁德,那厮竟然竟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刘穆之说道,“听说是在京城给谢子明收拾了。”

    “我知道,那都好多天了,最近的事听说了吗?”刘裕道,“七月二十九日,圣旨下,谢府家宴,我等一起参加,郡守当场作赋,王大令亲自书写。京城传抄,一时纸缺。”

    “倒是听说了,只是没见到那个什么赋。真有那么好吗?”刘穆之道。

    “那晚赴宴之人甚多,要不是我也在场,绝不信有如此之能。”刘裕道。

    “如此甚好,倒是想会会你这个大少爷了。”刘穆之道。

    二人说着话,不知觉到了刘裕家门前。推开门就看见两个人正在院中比划。一个是刘道规,一个是太史庸。

    原来,刘道规来到院中,见谢瑍和自己年纪相若,又见各人都是骑马而来。心生艳羡。欲要骑马,可又不知如何开口,乃自恃勇武,要与谢瑍比试。他看谢瑍年纪最轻(当然比他还要大两岁),又面白唇红,生的俊俏,他自己也是美男,故生好感,却不知道,选的这个对手是最不怕单挑的高手。所以他来到谢瑍跟前说道,“兄台敢跟我比试吗?如果我赢了,让我骑马出去跑一圈如何?”

    太史庸看刘道规向谢瑍邀战,自是不干,这可是他的偶像,神人一般,哪得别人挑衅?于是,太史庸上前拦住刘道规,刘道规少年心性,也不示弱,两人遂动起手来。谢瑍在太史庸耳边轻道,“点到为止,莫伤人。”史载刘道规不但是个良将,还有治世之能。体恤百姓,秋毫不犯,这是很难得的。

    刘裕和刘穆之进门一看,两个人相斗正酣,太史庸本来武艺就相当不错,还比道规年长几岁,愈发显得游刃有余。两人见刘裕回来,太史庸立刻闪在一旁,刘裕上前刚要斥责刘道规,谢瑍站起来,道,“是我的意思。我见道规身高力大,是个习武的好苗子。故让广达一试身手,果然不错。”谢瑍说着,向刘道规伸个大拇指。

    这一下,把刘道规闹了大红脸。

    “你是不是看他年纪最小,仗着个大欺负人啊?”刘裕瞅了弟弟一眼道,“这里所有人,武艺最高就是他。你可真会挑人啊。”

    “啊?”刘道规张大了嘴巴。

    “啊什么啊,还不一边去?”刘裕这个大哥还是很有威势的,刘裕训完弟弟,刚要向谢瑍介绍刘穆之,却见两个人已经四目对视。有顷,谢瑍拱手道,“谢子明见过道和兄。”谢瑍看刘穆之,也就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瘦高个,颜色白净,细眉长目,目光有神。

    “草民刘穆之拜见郡守大人。”刘穆之说着要行礼跪拜,谢瑍知道刘穆之乃是做个样子,所以伸出双手搀住。刘穆之看着谢瑍,谢瑍的目光深邃安详,像一汪泉水晶莹清澈,却又像蕴含着无穷的未知。任何人看到这样的目光都会被这份灵韵打动。

    “早闻道和兄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何如此相疑子明也。”谢瑍笑道。

    “郡守大人谬赞,穆之汗颜。”刘穆之并没有因为谢瑍看破而尴尬亦笑道。

    “此处非官场,道和兄就不必如此了。”谢瑍道,“德舆兄做东,我等只论兄弟之情。”

    “如此,草民有谮了。”刘穆之拱手施礼道。

    “你二人就不要没完没了了。”刘裕笑道,“饭菜马上就好,今日鱼虾管够。”刘裕不知道,在他找刘穆之的时候,谢瑍已让姜孝和郑密去买了些米盐。“大少爷,我们去室内吧。”刘裕道。

    “院内秋气正浓,阳光明灿,树荫飒然,在外就好。”谢瑍道。

    “大少爷说的太对了,正合我意。”刘裕说着,接个人摆好几案坐凳。

    “道和兄,且坐子明这边来。”谢瑍招呼刘穆之道。

    “子明兄,”刘穆之略一拱手道,“作为一郡之守,可有定策?”

    “子明心中已有计议。只是还要实地察看,如何行使,还有待细琢。”谢瑍道。

    “可得闻欤?”刘穆之再问道。

    “有何不可,请道和兄指教。”谢瑍道,“广陵乃建康门户,事关重大。简单说来,子明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首者,轻赋利民安民;再者,立信整纪强兵;三者,抚流垦荒自救;四者,兴工励商办学;五者,取人尚德不尚才;六者,抑制豪强吞并;七者,同视诸子百家;八者,废豪奢尚俭约。”

    “历来德才并举,郡守大人何唯德取人?”刘穆之问道。

    “德乃立身之本,无德之人才愈高则为害愈大。”谢瑍道,“孔子曰:‘天下无道久已’,这是先贤的真知灼见啊。”

    “天下无道,何兴诸子百家?郡守为何要一视同仁?”刘穆之道。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何解?所有的仁义道德,是因为大道不存才用来教化世人的。既然要教化,必有教化之术。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但皆有所短。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谢瑍道,“非我抑之,适者自存,不适者自灭。”

    “子明兄之言,令人大开茅塞。”刘穆之脸色一变,“然此举利关天下,必费周折。就算陛下允准,这一切所用甚巨,从何而来?”

    “正因利关天下必费周折,故有广陵之行。”谢瑍正色道,“至于所用之费,我想的是,一部分来自朝廷分拨,一部分来自官府自筹,还有一部分向社会募捐。”谢瑍道。

    “朝廷的太遥远,官府怕是没有多少,募捐的话怕是无人肯捐。”刘穆之道。

    “这就要看操作之法。”谢瑍道,“举个例子,募捐。成立一个募捐小组,募捐之钱物,均登记入册,并记入郡县大事记,在全郡公示。立功德碑以志,所有捐赠之人根据捐赠多少排名。从捐赠之人中选出德高望重的数人成立理事会。所募钱财,每一项支出均有募捐小组和理事会共同决定,必须得到八成及以上人员同意方可支出。捐赠者可以有一定优惠条件进入某个捐赠的项目中。如办学捐赠的,可以优先进入学堂;经商盖房的,可优先租赁商屋;捐赠改善农具的,可以优先购买使用等等。其他的可以仿照办理。”谢瑍这一席话说的刘穆之眼花缭乱,他不得不佩服谢瑍的思路开阔。你想,多了1600多年的经验呢,能不开阔?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