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十五章 谢子明渡船识良将,刘穆之解密说锦帆
    ”con148730”>

    却说两个少年,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一交上手就难解难分。尤其二人水里功夫都是上佳,虽在水中,丝毫不见凌乱。

    姜孝见刘道规惹事,心下懊恼不已,乃大声喝停,怎奈两人斗在一起,哪里听得见。谢瑍等人听到呼喊之声,也循声而来。但见水中水花飞溅,二人相斗正酣。姜孝见谢瑍到来,忙上前请罪。谢瑍摇摇手道,“年轻气盛,但观无妨。”

    二人相斗良久,不见胜负,终于力竭而止。两人虽年少,均非鲁莽之辈,惺惺相惜,相视大笑,相携上岸。刘道规见谢瑍对自己微笑而立,顿生尴尬。上前拜倒,“道规鲁莽生事,请大少爷责罚。”谢瑍尚未说话,那少年已然拱手施礼道,“这位少爷,与尊驾属下无关,实是小子狂悖,得罪尊驾属下,请勿责罚。”

    谢瑍微微点头,心道:不卑不亢,遇事不乱,勇于担当,孺子可教也。乃笑道:“我何时说要责罚于他?汝二人皆勇武有识,实少年英雄也。”

    这时候,一个中年汉子来到谢瑍身边施礼道,“小儿狂狷任侠,请阁下恕罪。”

    “足下过谦了。令郎有胆有识,假以时日定有作为。”谢瑍道,“我等正要过江,此非说话之处,可否于舟上一叙?”

    “阁下大量,某感激不尽,请上船。”中年大汉虚引延请道。

    此船约有十五六米,宽约三四米,就算在那时算不得大船。中间有船舱,两侧各有八桨。为了乘船安全,四周围了栏杆和绳索。

    刘道规和那少年竟似相熟已久,相携进了船舱。姜孝和郑密,把马牵道船舱旁系好缰绳。太史庸进了舱,放下双戟时,谢瑍看到大汉和少年神色都动了一下,立刻转为常色。看来,这对父子对双戟有故事,那么他们是谁呢?历史上使戟的不少,擅使双戟的却人不多,就那么几个。典韦算一个,甘宁也算一个,宋时梁山好汉郭盛也算一个。后来倒是双枪将不少,但只能是双戟的变种了。谢瑍想着,环视舱内,见船舱右角悬挂一布囊,长度与太史庸双戟相似,心下已明。或许又得一良将了,真是好运。

    众人坐定,谢瑍拱手道,“在下谢瑍谢子明,陈郡人氏,叨扰船主了。”这个自我介绍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开口即亮出什么官职什么高门,那就太浅薄了。接着谢瑍指着身边的诸人开始介绍道,“刘穆之,字道和,京口人氏;姜孝姜守礼,天水人氏;郑密,字固希,北海人氏;太史庸,字广达,北海人氏;这位小兄弟,刘道规,也是京口人氏,乃道和兄的族弟。”

    谢瑍介绍完毕,把这父子俩心里一阵嘀咕,这些人听起来都没什么名气,而且来自各地,但一个个都不是文弱之人,即使文士打扮的郑密也是身材颀长,相当健美。谢瑍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少年能把这些人聚在身边,本身就不凡,而且这些人明显的是从心里折服的。可见这个温文尔雅的少年一定有其特异之处。

    “鄙人见过各位,”大汉起身施礼道,“各位俱是少年英杰,只是在下贱名实在难以启齿,望诸位见谅。”

    “阁下何出此言。”谢瑍道,“所谓英雄不论出身,我见令郎英武豪爽,出言有度,必非常人。难道阁下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大汉不语,少年低着头,咬着嘴唇。忽然少年抬起头,看着大汉道,“父亲,我等光明磊落,所怕何来?说了吧。”

    “阁下有难言之处,不说也无妨。”谢瑍见大汉尚在犹豫,乃道,“让我猜一下可好?”

    少年听谢瑍要猜,看看父亲,大汉道,“如阁下猜得,我父子也就认了。”

    “阁下不必担心。”谢瑍道,“方才广达进舱放下兵器之时,我见阁下父子神色有动,乃猜想定是熟悉双戟或者也擅使此兵。”说着,谢瑍站起身来,以手诣舱右布囊道,“此必为兵器也。”

    谢瑍以目示太史庸,太史庸遂走上前取过布囊,解开。但见一双镔铁戟,寒光闪闪。谢瑍接着说道,“史上擅使双戟者甚少,魏有恶来,吴有兴霸。观这位小兄弟水上功夫极佳,必有所传。所以我猜,阁下父子或为兴霸公后人。”刘穆之等人听得入神,没想到大少爷进来这一会儿就看到了这么多。

    “阁下好眼力。”大汉道,“阁下眼光独到,观察入微,必非常人。失敬了。”说完躬身施礼,“在下甘冒,字明开。这是小儿,甘越,年十五,尚未有字。”

    “果然是兴霸公后人。”谢瑍喜道,“兴霸如此英雄,阁下如何在此谋活?”

    “一言难尽。”甘冒长叹道。

    “大少爷,此事我倒是略有所知。”刘穆之道。

    “哦?请道和兄说来。”谢瑍道。

    刘穆之起身向甘冒行了一礼,说道,“穆之所言如有不实之处,还请阁下莫怪。”

    甘冒点头,道:“足下但讲不妨。”

    “大少爷,”刘穆之言道,“兴霸公曾孙甘卓,字季思,官至镇南大将军。王敦之乱时,起兵讨伐王敦,王敦甚惧。卓公性宽和,乏决断,失战机。俟王敦击败王师,执掌朝廷,归襄阳后,乃秘命人戕害之。传闻四子及家人皆罹难,甘氏此脉遂绝,未曾想到今日得见甘公后人也。”刘穆之说完,谢瑍看向甘冒。

    “诚如足下所言,”甘冒泣曰,“高祖被害之时,我祖尚未出世。曾祖母方有身孕,未及曾明媒正娶,事发之时方得以逃脱。曾祖母孤身流浪,至京口时已身怀六甲,幸遇一过路之善人,施银后未名而去,乃得以生下仆祖。祖父稍大,曾祖母恐人发现,即携祖父过江居于广陵乡野,迄今已六十余年矣。幸曾祖母有心,举家慌乱之时,曾祖母取祖上族谱和家传之学藏于缶内,俟事毕方取回逃走。”

    “足下曾祖母,真乃女中豪杰也,实家门之大幸也。”谢瑍赞道,“当受子明一拜。”说着遥拜江北。

    “阁下如此相厚,明开多谢了。”甘冒谢道。

    “对了,还有一事,王敦伏诛,追赠卓公,为何不认祖归宗?”谢瑍问道。

    “曾祖母一介女流,纵有家谱为证,然甘家已无他人,何以所倚?况孤儿寡母,身怀异宝,必多觊觎之辈。所谓怀璧其罪是也,徒增笑耳。”甘冒摇头叹息道,“阁下谦和大度,见识非凡,如有所教,甘冒愿闻。”

    “阁下,实不相瞒,我家大少爷乃是赴广陵任职的。”刘穆之言道。

    “日前有传言说,新任广陵郡守仍出自谢氏,难道就是这位少年郎君吗?”甘冒惊道。

    “正是我家大少爷。”姜孝也插言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