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二十九章 厉兵马谢安笑辞世,骂苌贼苻坚恨归天(下)
    ”con148759”>

    第二十九章厉兵马谢安笑辞世,骂苌贼苻坚恨归天(下)

    谢安的死讯,报到孝武帝的案前,同时还有一份谢安临死前要求北伐的奏折。孝武帝对谢氏的忌惮本来因为谢瑍的新政少了很多;如今谢安死了,顿时如释重负。虽然孝武帝是个一心恢复皇权的酒肉皇帝,但现在却不糊涂,他知道没有谢安就没有东晋这些年的安定,同时也为了笼络谢氏族人,因为谢安没有陵园,所以孝武帝诏令谢家在府中备办丧仪,连续三日亲往谢府祭奠,赐以棺木布帛,以示恩宠。

    同时,朝廷上下闻谢安去世,远近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凭吊哀悼他。

    王导的孙子王珣兄弟都是谢家的女婿,却因离婚纠纷,更兼政见不合,所以跟谢安有了嫌隙,仕途之上谢安也压制他。但谢安的死讯传到王珣耳中,他便告诉王献之说:“我想去哭谢公。”王献之大出意外,即说:“天下人正等着你。”于是王珣不顾他人目光直奔谢安灵前,恸哭一场,转身而去。遂不握孝子谢琰之手而出(以示与生者仍然没什么好谈的),也不得不对亡人人格与功绩致以真挚敬意,两家一段恩怨到此勾销。

    谢安在新城居住的时候,在城东北筑了一条坝,当地百姓都因此得惠。他死后,人们为了追念他,给坝起名叫“召伯埭”,以寄托他们的敬慕与哀思。

    ……

    朝野内外,闻谢安去世,赶来凭吊的人很多,有朝臣也有庶民,有故交,也有不睦,充分显示着谢安一代名相的高风亮节。而朝廷金殿之上,谢安的封谥遇到了麻烦,以司马道子为首的好利之徒认为谢安生前已占尽风光,不应再加殊礼;而中书令王献之,中书侍郎徐邈等人则认为谢安尽心竭智辅朝廷,是东晋之栋梁勋臣,理应加殊礼。双方相持不下,所以谢安入葬之时,竟无法铭刻碑文和谥号。

    雨潇潇,风亦潇潇。

    连绵的秋雨,挥洒着淅沥沥的凄清和冰冷。吊唁的人流,蜿蜒着悲伤,冰冷的雨滴,浸透着柔肠。谢石、谢铁身着丧服走在最前边;谢玄、谢汪、谢邈、谢冲身着长孝,跟在手持灵幡的谢琰身后;谢澹、谢璞、谢肇、谢峻、谢混跟在叔伯们身后。接下来是谢瑍他们这些侄孙辈,再后是以谢绚为首的重孙辈。最后是北府将士和自动赶来吊孝的朝臣和百姓。长长的队伍,在这秋雨秋风里,留下肃穆而沉重的脚步声,像一曲无词的悲歌。谢安墓,选在在梅岭,这里也成为后来谢氏的陵园。一座无字碑,被北府的将士们运上岭来。谢家子弟数十人,加上北府远道而来的将士,还有自动跟随的百姓,约二百余人,伏地痛哭。是为逝去的太保不平,还是为这块无字碑忧伤?或者都有,也或者什么都没有,只是想哭……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奚为君故,长歌当哭。

    千秋易逝,阖独为悲?

    谢瑍看着这块光秃秃的墓碑,心中不禁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哀。明日即是下葬之期。他决定上疏孝武帝,为这位曾经匡扶天下的丞相正名。

    谢瑍回到家中,谢瑍和谢玄父子在书房中相对而坐。谢瑍看着悲痛莫名的父亲,开口说道,“七舅等直言未果,对叔祖及北府将士何其不公。我欲上疏,为叔祖和北府浴血将士正名。”

    “此为正理,为父不拦你。”谢玄道,“朝堂之上所言如何,且去和子敬相商为妥。还有刚才谢祯来报,广陵有人到了,或有急事。”

    “父亲之言有理,子明见过来人即去拜见七舅。”说完躬身施礼拜别。

    广陵来人是刘穆之派来的,谁呢?刁德刁无道,带着六只鸽子来的。这是刘穆之突然想到如果谢瑍有急事告知广陵,那就麻烦了。所以令刁德前来听令。谢瑍听罢,不禁对刘穆之心细如发面面俱而暗暗佩服。虽然并无甚急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跟刁德道过辛苦,安排其在二院宾房暂住,等过完头七就回广陵。

    王献之的书房内,王献之正在奋笔疾书。朝堂之上,因为司马道子一帮人的阻挠,还有孝武帝本人心下忧虑,尽管王献之徐邈等人据理力争,还是迟迟没有结果。王献之骨子里的骨鲠秉性爆发了,他要奏本上疏,为已逝的谢安和兵丁,也未活着的谢氏和将士。

    谢瑍轻轻的进门,站在王献之的身后,但见王献之写道:

    “臣献之奏曰:

    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滑消殄。功勋既融,投韨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咋,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谴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

    臣献之再拜敬上”

    “七舅,谢谢你!”谢瑍看到这里,心里激动,说着躬身施礼。

    “仆与丞相,数十载情谊,多次简拔,虚怀以待,子明不敢或忘。”王献之道。

    “七舅,吾亦欲上疏,家父嘱前来相商。”谢瑍道。

    “甚善!你且写来。”王羲之道。

    谢瑍提笔在手,用他的欧体开始书写,这是欧体正式在历史上出现。王羲之双目炯炯,震撼莫名,这才多少时日,此子进步如斯,已自成一家?

    “臣瑍曰:

    夫明主不蹈狂悖之行,忠臣不进阿谀之言。主有悖行而臣不言,是臣负其君,不为忠也。

    臣叔祖讳安,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然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太傅乎!

    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秦帝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宣武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陛下明武,托以大事。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泰山之固永,步丘让权位之德美,斯为盛矣。

    然臣祖殚精竭虑以襄国,遂身疲力竭以致疾。安石独立无字,子孙清凄无颜。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也。谢氏荣辱事小,陛下仁德者大。臣患后世之人,以陛下不识不公不明也者。臣若不言,如鲠在喉;臣有此言,臣之罪也。

    伏惟陛下明鉴,臣瑍再拜。”

    “大善!”看谢瑍写完,王献之抚掌叫道。不知道是说谢瑍的字好,还是奏疏好,“你我立刻进宫,面见陛下。”

    “诺!”谢瑍应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