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三十七章 收降兵广达初临阵,入信都燕王走幽辽(上)
    ”con148774”>

    谢瑍坐在帅案前,暗思着慕容垂的话。

    慕容垂显然并不买东晋的帐,但言辞之中又有投靠之意。谢瑍其实并不想放慕容垂离开,慕容垂这样的枭雄,一旦得势,必成跃龙门之鲤。谢瑍的真正意图是让慕容垂对付西北方的拓跋珪。

    如无意外,明年年初,拓跋珪就会在牛川大会诸部,遂称代王,寻月即称魏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魏王朝。严格的说,拓跋珪开始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即位后兴农利民,让子民休养生息。知道后来服寒食散日多,暴虐无常,遂遽死。

    对付拓跋珪,慕容垂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一是慕容垂在鲜卑一族中威望甚高,二是慕容垂绝对是打仗的好手,三是后燕相比拓跋珪刚立国来说强大很多。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慕容宝太渣,拓跋珪才得以灭掉后燕,问鼎中原。而且慕容垂和拓跋珪还有甥舅之谊。

    如何说服慕容垂归顺自己,如何震慑之不再反复,如何让他为自己平定北方出全力,这是谢瑍正在考虑的问题。他不知道因为今日一战和自己的言语,已然让慕容垂的心境发生了翻天地覆之变化。但他断定慕容垂绝非好相与之人,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后十余年北方定动乱不止。其实还是谢瑍来自后世,对各民族一统觉得很自然,而且他不愿大开杀戒。虽然像慕容垂这样的人,杀了可以绝后患,但他不知道慕容垂死了,会引起什么样的后遗症。说到底,还是不够杀伐果断。

    谢瑍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得有些太远,反正现在慕容垂跟在自己身边。慢慢来吧。想到此,他让赵印,桓玄、马能和太史庸来帅帐。

    “诸位,明日慕容垂的五万步军就能到达邺城。大家商量一下如何将他们收为我用。”谢瑍道。几个人在这次守城战斗中,俱立战功,已然上报谢玄,这时候自是蛮有劲头的。

    “将军,请予我五千新军,定杀他们个心服口服。”桓玄即刻请战。

    “将军,五万兵马打散易,全歼难,收服更难。”赵印道:“有慕容垂在手,受降他们应该不难。”

    “嗯。”谢瑍点点头,看向马能道:“马兄以为如何?”

    “启禀将军,敌人远道而来,吾有以逸待劳之势。可效前日之法派出骑兵作为为伏兵,而城内以步军守城,内外夹击胜之不难。”

    “广达兄呢,有何高见?”谢瑍看向太史庸。

    “将军,我觉得还是利用慕容垂受降比较好,既可以减少伤亡,又可以获得俘虏。”太史庸道:“大少爷既然叫我们来,自然是有了计较,我听大少爷吩咐。”

    谢瑍一笑,看了看几个人,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仗必须得打,只有打服他们,他们才能真服。”看着几个人点头同意,谢瑍接着说道:“我有个想法,敌人自北方而来,我们就独留北面让他们入瓮。而我军借用慕容垂的兵营,打着慕容垂的旗号,将兵马驻扎城外东北西北两面,再派骑兵出二十里外监视他们,他们进了包围圈就从后面进行封口。我带着慕容垂就在慕容垂原来的地方扎营等待敌至。”谢瑍停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敌将求战,广达兄就出战,记着要速战速决,但不要死的。之后,派出新军三千人,与他们对战,将他们打服。如果他们敢跑,你们就开始包抄。如何?”

    “此计大妙,只是大少爷不要孤身犯险就好。”太史庸道。

    “你能打得过我还是慕容垂能打得过我?再说了,姜孝他们还跟着呢,你怕啥。”谢瑍笑道。

    “我等遵将军之命,请下令吧。”几个人起身拱手施礼。

    “好!我命令,桓玄率兵一万守东方,马能率兵一万守西方,赵印率骑兵五千自后包抄。太史庸你率五千新军跟我出战。”谢瑍命令道。

    “诺!”死个人即刻领命而去。

    谢瑍回到内宅,已是黄昏。吃罢晚饭,谢瑍和谢琼、檀道济谈笑一会儿,就命他们早点休息。

    谢瑍来到书房,继续写三字经。前些日子已经写了不少,想今日写完。因为原来三字经的故事,很多现在都没发生,所以谢瑍边删改边写,有些不太顺畅。一个小时后,谢瑍终于完成了这份异时空的《三字经》,全文如下(不占用字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谢先祖,有义方,六兄弟,俱名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国,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真草,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