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五十四章 入新平谢瑍生慈悯,讲道老姚兴问无为(4)
    ”con148822”>

    “太子殿下,切莫叹息。”谢瑍劝道:“可知当今天下何以如此?”

    “大秦分崩,豪强纷起,各自为王,争雄天下。”姚兴道。

    “正如殿下所言。”谢瑍叹道:“群雄逐鹿,黎民遭殃。各王天下者,惟求一家一姓之私利,而忘天下百姓之生死。到头来,苦的仍是天下的黎民百姓。‘损不足以奉有馀’,此绝非正道也。想秦王坚,以百万之众仓皇而败者,非兵不利战不善,民心思安也矣。”

    “先生所言甚是。”姚兴接着说道:“当今天下疲敝,休养生息才是正理。可惜,诸王虎视相觊觎,兀自征战不息,难啊。”

    “殿下有仁心,实乃黎民之福。”谢瑍抱拳道:“子明以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自张轨于凉州至今,已历八十余年,此后凉赵燕秦等各粉墨登场,历经数十载战乱,生民凋敝,山河破碎,该一统了。不然,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朱门肉臭,路遗白骨,饿殍遍野,土地荒芜,即使做了王又有何益?”

    “请先生助我。”姚兴说着,上前拜倒:“子略愿奉先生为师,请先生助我平靖天下。”

    谢瑍轻轻侧身闪过,看着一脸殷切之色的姚兴道:“子略兄虽贵为太子殿下,然并非国主。国策不出君手,则子明何以言助?”谢瑍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就算殿下成为一国之君,以数郡之僻地,对天下之群雄,胜负之数何如?一旦兴兵,死的不依然是黎民?祸害的不还是百姓?”谢瑍当然不会说,姚兴即位后,凭着数郡之地,先后消灭了前秦(苻登)、西秦(乞伏国仁)、后凉(吕光),与北魏、东晋抗衡十多年。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抗衡再久,也还是灭亡了,抗衡越久天下一统越晚,从这一角度而言,倒成了历史罪人了……

    “先生不受子略之拜,是以为子略不足以辅?”姚兴双目微眯,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太子殿下多虑了。”谢瑍笑道:“若无子明,殿下自成一番事业;若有子明,于殿下大业反有阻碍。”

    “先生此言何意?是本太子无德不配拥有先生?”姚兴目露精光道。

    “太子殿下勿需多问,子明之言于此,日后定当应验。”谢瑍抱拳道:“请殿下相信在下,子明绝无诳言。”

    姚兴自然心中不平,脸色不断地变化。

    “谢施主乃有道之人,谅不至于诓骗殿下。”这个时候慧宁开口了:“殿下应知,修行之人讲究因果,若施主有诳语,则必遭果报”。

    谢瑍面带微笑,对慧宁轻轻颔首致意,表示感谢。

    “多谢庙主直言。”谢瑍谢过慧宁,转身对姚兴道:“殿下可欲知子明之道乎?”

    “先生若有教,子略之幸也。”姚兴抱拳道。

    “在下以为,天下者非一人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谢瑍正色,看着姚兴道:“就天下教化而言: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老子有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当今天下大乱,人各为其私,罔顾信义,失道德仁义既久,必以全教化天下。就天下大同而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u)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夫子所言,才是某之理想天下。就君君臣臣而言,某深赞孟子之道:‘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国君者,一国之君也。国君之职权,乃使国富强民安乐,而非享四海之尊奉,劳天下之黎民也。故国之愈大,其政事愈多,则君之愈劳。如无天下为公之心,为民请命之意,则无为国君之姿也。百官者,利民而治国首领也,非享乐贪腐之祸害也。殿下以为如何?”

    谢瑍的这一番话,在后世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家国天下的时代,是相当离经叛道的,虽然他引经据典,但经典也各有各自的解法。谢瑍这一番话,就一个意思:作为国君,如不修德政,不能使国家富强、黎民安居乐业,那就没资格做国君了,赶紧下台换人。

    姚兴看着从容自若,波澜不兴,面带微笑缓缓而言的谢瑍,听着耳中振聋发聩的言语,有些不相信是这样一个温雅之人的言辞。

    “先生之意,闻所未闻,振聋发聩,子略钦服。”姚兴抱拳施礼道:“天下为公,斯言久闻,然能行者未之见也。先生何以此为道也?”

    “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何意哉?无为而天下安定也。古之圣皇,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以德惠民,而非劳民伤财,故民争相随也。故孟子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此君臣之正道,非盲从之愚忠,故‘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非圣明之君,无不闻而惊悚也。”

    “无为真能治理好国家吗?”姚兴满脸的疑问道。

    “无为者,非不为也。”谢瑍道:“道之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为则为,不为则不为,何为无为而无不为?”姚兴茫然道。

    “道者,事物之本源法则。”谢瑍解释道:“既依循事物之本源法则行事,还需要刻意去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吗?”

    “然则事物之本源法则又是什么呢?”姚兴似乎有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

    “事物之本源法则嘛。”谢瑍眯着眼,停了片刻方才说道:“万事万物皆有自己的本源法则。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要做的就是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变化法则,然后方能按照这个法则去做。”

    “如此说来,一旦发现了事物之本源法则,就可一劳永逸了?”姚兴眼底闪出一道精光。

    “可以这么说吧。”谢瑍微微颔首,有些意外地看着姚兴。

    “谢先生教诲!”姚兴抱拳施礼。

    “殿下勿须客气。”谢瑍微微笑道:“发现事物之本源规律以后,只是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发现的本源规律,如果外界条件或者内部发生变化,那就未必依然符合原来发现的规律了。可明白?”

    “先生是说,条件变化会影响事物之规律变化?”姚兴问道。

    “正是。”谢瑍点点头道:“譬如说:水往低处流。这是水本身之道,也可以说是水的特性。为什么通过水车能把水送往高处或者为什么我们曾见到从地下喷涌的泉水?再譬如烧水,水开了,随着热水翻滚,热气就会腾腾而起,水汽上升。而寒冬腊月水变成冰块,它就不再流动了,但它本身之组成没什么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从本源组成而言,它没有质的变化,但三种物态显示出来的物性却完全不同。此时你要寻觅就不再是一种本源规律。而发现物态转化本身就是本源规律之一。”

    “先生渊博,子略感佩...”姚兴完全沉浸在这种新型的理论之中。

    这正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本章终】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