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六十三章 黄河飞渡刘魏献计,陇西纵横苻登求妻(1)
    ”con148855”>

    第六十三章黄河飞渡刘魏献计,陇西纵横苻登求妻。

    谢瑍离开参合口之时,刘穆之和魏平正在指挥大军强渡黄河。

    谢瑍离开后,刘穆之和墨羽商量,建造了小型投石机和小型床弩,安装在制造的大型木筏和船舰之上,以便在船舰和木筏之上攻击岸上的刘卫辰弓箭骑兵。按照刘穆之的意思,打不着人,看到箭矢和石头,也会吓倒人。另外给初次强登之人,配备了□□。这可是墨羽的宝贝,因为制造工艺要求高,虽然有了谢瑍的流水作业法,也不过早了三千多把。

    刘卫辰的弓骑兵还是很厉害的,可是距离他们四五百多米,船舰、木筏之上的投小型石机和床弩就开始射击,还别说被击中的,不论人马都立扑不起。床弩原来胳臂粗的箭矢,换成了五公分粗的箭矢,但更长更锋利,被射中的人马,更是惨不忍赌。而弓骑兵射程有限,只好后退。

    凭着火力掩护,小船之上的军兵首先登岸。上岸之后,二话不说,立刻开始修筑工事。这时候,谢瑍准备的工兵铲终于发挥威力了。眼看着敌人在自己面前挖其堑壕和掩体,刘卫辰的精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前,因为船舰在不断靠近,他们也只能逐渐远离河岸。

    而小船们开始返回,继续运载军兵。

    一道东西长约六百多米,宽一米左右的堑壕挖好了,后续的军士也逐渐上岸,很快就渡过了三千兵马。这些都是携带□□的精兵。他们分批在堑壕两端上马警戒,与前方之敌对峙着。

    数十具木筏自北向南连成一体,组成了一道浮桥。

    大队骑兵沿着木筏迅猛地向对岸冲去,数百米的黄河,几个呼吸就到了对岸。

    看到晋大军如履平地的过河,有领教了弩炮之利,守卫的弓骑终于向南撤退了。当然这和张虎潜伏在代来城的兵士散布的消息也有关。没有人愿意枉死,也没有人愿当出头鸟。反正只要不顽抗,就可保证生命安全,面对死亡,没有信念之人,首先想到的是逃生、活命,这是人之本能。只有那些有理想、有信仰的人,才能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坦然面对死亡。方志敏曾高呼:“敌人可以砍下我们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所以,没有信仰的人,说到底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信仰的民族,则是最可悲、最没有希望的民族。

    看到大军强登成功,刘穆之和魏平这才舒了一口气。

    只有他俩知道,维持这样的浮桥,根本无法持久。这是靠着一个接一个的前行造成的假象。开始速度稍快,越靠近对岸就越慢,还要大量兵士于筏东缘水中,手持木杖,以人力抵住河水流动造成的横向偏移。好在现在是枯水期,水不太深,而且大地回春,短时间可以承受得住。

    刘卫辰的弓骑回到代来城,迎接他们的是刘卫辰气急败坏地辱骂和惩罚。刘卫辰大怒之下杀了两个头目,命其子刘直力鞮立刻率军向晋军发起攻击,一定要将他们赶下黄河,直至退回北岸,不然就去死吧。

    刘直力鞮这个人,有些死脑筋,虽有勇力,却不懂变通。领命以后,点起两万精锐,即刻北上。

    九原至代来城(故址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柴登镇城梁村)约350里,就是精骑良马也要跑四五个小时,一来一回,加上中间耽搁的时间,就去了十多个小时。

    刘穆之有十多个小时,还有什么不能做?

    没了对岸精骑的威胁,在长达两千多米的北岸,百船竞发,每次就能发送三千多人,一个来回加上上下船,用不了20分钟,一个小时就可以运载上万人。实际上,刘卫辰怒杀队正之时,刘穆之的最后一批过河骑兵已经上船。为了以防万一,魏平在江北留下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镇守九原直道尽头。

    壬申甲戌(四月初一),晋朝大军完成渡河。

    刘穆之和魏平,一人布置警戒,择地扎营,准备饭食;一个带着墨羽测量黄河宽度和深度,以备造桥之用。然后自南而北拉起数道绳索,两端固定在岸边的木桩之上,并安排兵士将木排放置于绳索之上,首尾相连,忙活了四五个小时,总算是做好了一座简易的浮桥。

    刘穆之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想法和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如出一辙。只是那个在河上空中,他还局限于水面。很显然,汛期到来,这个浮桥的木筏就会顺流而下了。

    后来谢瑍将后世的桥梁技术说给墨羽,又有了水泥和钢筋,在这里建后世才有的钢筋混凝土黄河大桥。此是后话。

    谢瑍不会想到,刘穆之和魏平也没想到,和刘卫辰的交锋就在登岸后的第一个傍晚。当派出去的探马来报,代来城两万大军正飞马而来时,刘穆之和魏平相视而笑。他们正担心代来城兵多将广,难以破城,同时也担心强攻城池,难免伤害到黎民百姓。如果能把来敌歼灭掉,对于破城将是极大地帮助。

    两人商议已定,作了如下布置:总共四万骑兵,一万慕容德率领正面迎敌,两翼各埋伏了一万五千人,分别由马能和谢绚率领。大营内投石机和床弩对着南方,严阵以待。盾兵在正面列起三排,后面是专破骑兵的长矛兵。

    慕容德带着正面的一万精骑,迎着敌人的方向向南开进,一直迎出了三十里,为两翼的伏兵留出足够的空间,方才压住阵脚,开始挖陷马坑、堑壕,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挖出了三道长三千米,宽一米,间隔一米半的堑壕。也就是说,相当于扎起了南北长三十余里,东西宽五六里的长长的口袋。

    春天的落日开始涂抹殷虹的色彩,夕阳正红,远山含黛,峰峦起伏,严阵以待的大军被晚霞映照的通红。你可以体味□□主席《忆秦娥·娄山关》的意象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黄昏,迷蒙的夜色开始拉上它的面纱。

    飞驰的探马送来敌军的消息:离此不足三十里了。最多一个小时敌人就到了,而且那个时候天已经黑了。不知道敌将是趁夜袭击,还是明日求战。总之今夜不会是一个静谧的夜晚。

    远远地,震耳的马蹄声由远而近,甚至地面的震动清晰可辨了。

    一千步、九百步……五百步。

    慕容德久经沙场,马上长大,知道如何对付骑兵。

    “打起火把,弓箭准备,迎敌。”一声令下,两侧的火把点起来。

    如此剧烈的变化,让对面的骑兵有了一丝略微的停顿。有的竟勒住了缰绳,马前蹄高高跃起,嘹亮的马嘶划破夜色。这一丝停顿被扩大,冲击的马速慢了下来。

    “弓箭手准备攒射!”慕容德高声喊着,眼见到了两百步之内:“射!,三段连射!将所带箭矢都射出去。”

    两百米的距离,转瞬即到。

    晋军有序的缓缓后退着,一边射箭,一边后退。

    代来城的骑兵终于踏上了堑壕的土堆,大量的兵马开始因为松软的土堆和堑壕开始栽下马来。

    “火箭。”慕容德大喊道

    无数的火箭,像流星雨,成了此役绚丽的开场。

    “撤!”箭射完了,慕容德果断的命令撤退。

    【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