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七十一章 慕容垂分麾惊周寇,谢子明放歌信天游
    ”con148886”>

    第七十一章慕容垂分麾惊周寇,谢子明放歌信天游(2)

    谢瑍信马由缰,等着后面的大队人马。

    靖边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连山,沟接沟,按地形地貌分,北部为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非常平均。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高点在中山涧镇水路畔村的大墩山,是芦河、红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发源地;海拔最低点在红墩界镇的白城则,也就是统万城旧址。统万城的选址很有意思,自白于山而来的红柳河自南向北环其西,无定河横其北,芦河在其东,芦河衣内还有一条河自无定河流出向南转西,几乎整个统万城被水天然环绕。

    对于陕北,作为华夏一员,无人不知。老一辈是因为那里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新中国的创造者们在那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坚持斗争;对后生而言,那里贫穷,那里有陕北秧歌,靖边剪纸,那里有一种土的掉渣的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其实不能算是陕北的专利。她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确切地说,它是一部用陈旧的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坡黄水水黄沟沟黄沙沙黄道道里孕育的一朵奇葩。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信天游的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的比兴手法见长。这就是陕北民歌。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均如此。在当地也称为“酸曲”,因为大部分民歌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望着千山连绵,一望无际,与前世浑不相似的高原,回首巍峨不屈的万里长城,谢瑍突然就想喊上两口。可是一开口,却是很早的一首流行歌曲《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给我

    留给你我一望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哦哦哦哦哦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给我

    留给你我一望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哦哦哦哦哦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啊啊啊……

    这首歌年轻一代恐怕没什么印象,但是作为文化寻根的产物,曾经蜚声大江南北。《黄土高坡》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一批寻根作家鲜明地打出了推崇民族文化的旗号,他们主张立足于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这无疑是极好的想法,笔者现在看到,仍然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可惜,接下来的“一切向钱看”,将这一份民族的气血淹没了。

    《黄土高坡》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堪称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它以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族的民歌风格以及慷慨激昂的曲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首歌的歌词苍凉感伤,但是又不乏激情与豪迈,词风与中国本色的民歌非常接近。《黄土高坡》具有的浓厚的黄土风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音乐风格上,苏越运用中国大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民族歌曲为主的北方民间音乐音调,并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又使歌曲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的韵味。

    这首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西北风”歌曲的特色,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族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语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不管是男声还是女声唱起来都震撼人心。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促使人们改造自己人生的命运,激发自己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

    这首歌,表现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对那种大自由的向往,和面对困苦无所畏惧的气概。那些先辈以及我(歌者)任劳任怨,为了命之生存,为了子孙延续,竭尽一生,努力不息;这里边更多的是付出,更多的是自豪。即使只有身边的黄河,即使只有孤独的我牵着孤独的牛,即使住的只是窑洞。生活苦算不了什么,环境差也算不了什么,只有对故土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以及对生活追求的莫大勇气。

    生活在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虽然有毒,虽然作假,虽然无奈)的现代人,无法体会我们祖辈们是如何劳作(远不是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悠然)的。那时候天很蓝,水很甜,肉很少,纯天然。不要说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饱就是很奢侈的事了。就农村而言,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居多。白面馒头也就是麦秋收季节,为了省时间干活才能作为日常饭食。为了能做得多一些,还将玉米面和面粉掺和起来和面,做一种介于窝头和馒头中间的食品。逢年过节虽有些例外,但还是以招待客人为主。现代人远离了田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几乎无物不食,更不用说体会饥荒了。

    其实,人真正的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是极其有限的,古圣贤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无珍馐之美食,无煌煌之居室,可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直到现在科学无法解释的很多。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既不自知,却为心中之欲望追逐忙碌,说到底是一个贪字。黄土本有意,大风为我歌。祖祖辈辈,八百年,一万年,跨越时空,自由得乐。谢瑍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后世,伫立漫漫黄土高原,遥望滔滔黄河,特殊的意蕴弥漫着,高旷的歌声,随风飘扬,似乎那是一种永恒。

    谢瑍的中气十足,在如此空旷的高原上,没有任何的顾忌,乘兴之处,先天之气将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赶上来的姜孝他们,看着马上恣意放歌的大少爷,听着这从来不曾有过的旋律,那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词,一下子就打动了所有的人,特别是一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军兵,更是心有戚戚焉。

    这时候,他们眼前不再是那个英武非凡的都督,而是一个自由的歌者在纵情放歌,谢瑍不知都的是,因为这个,陕北民歌提前诞生,而他的名字,在后世也和信天游连在了一起,又是一个始祖出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首信天游,这一世的陕北民歌,少了些许柔曼哀怨的酸楚,多了几分不屈旷达的味道。《华夏志·高祖传》载:“同年,高祖自代来南下克复长安途中,统大军过上郡,感天地之大,怀先贤伟业,悲人烟荒芜,遂高歌之。人皆慕仿之,后称信天游之鼻祖。”

    说实在的,此时此刻唱这样一首歌,真的缺少了后世黄土高原的味道。虽然一样的空旷,一样的辽阔,却没有那些望不尽的黄土、沟壑,写不尽的悲怆、沧桑。

    谢瑍唱完,心情为之一振,心绪为之一畅,怪不得后世的达人喜欢k歌,大概也与这个意思吧。回头看看姜孝等人默然的样子,谢瑍不禁笑问道:“本都督唱得可还好?你们有没有想学的?”

    “都督的那种气势,恐怕别人很难唱出来。”姜孝很聪明的所答非所问。

    “算啦,等改日甘越来了再说。”谢瑍一挥手道:“后续部队到了何处?”

    “启禀都督,精骑已经跟上,步军还在七十里之外。”一个中军探马敬礼道。

    “慕容将军可有消息?”谢瑍又问。

    “尚未有新的消息,按昨日里程计算,目前应该到达弍城了。”刘穆之上前答道:“估计午前能有消息传来。”

    “骑兵缓行一刻权作休息,一刻后继续前进。”谢瑍道:“加强与后军的联络,多派流星探马。”

    【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