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七十七章 子明有暇兵进秦州,洮水未竟独走姚苌(1)
    ”con148908”>

    第七十七章子明有暇兵进秦州,洮水未竟独走姚苌(1)

    却说慕容垂眼见诱敌无功,姚兴又得了修缮城池之隙,暗自苦恼。却不知,新平城内也正在正在进行着两派的纷争。一方见晋军撤围,想要乘机西走;一方自然是支持姚兴固守新平。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弃城一方认为,如不乘机而走,新平孤城,必无幸免。固守方认为,晋军撤围本就是诡计,一旦离城,防无可防,必定遭擒。应该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姚兴也明白其实不管如何选择,都对自己不利。甚至可以说败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早晚问题。但不战而降,不是姚兴所想。就算是晋军势大难敌,就算是谢瑍妙算无遗,作为一国少主,不战而降不单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态度。

    吵到最后,各不相让,没有结果。还是姚兴拍板:双方各退一步,如晋军今夜不围城,即乘夜色弃城西去,追赶主力与姚苌会合。

    或者有人说了,姚兴是傻子吗?此刻西去,陇东易主,他们迟早还得南下,可是南下又能如何?谢瑍在略阳,扼住东西要道,除非他们翻越陇山(六盘山),这是不现实的。

    姚兴肯定不是傻子,但他现在既没有各方消息,也没有联络手段,更没有硬抗的战力。他的选择实在是无奈之举。

    而慕容垂撤了围城,放出大量探马斥候严密注意新平动态,一旦新平有异动立刻报他得知。并严令各军加强警戒,随时等候军令,准备出击。同时,慕容垂派出信使向谢瑍报告最新战况,并将自己的行动作了详细报告。

    幽州。

    张垚和马季在谢瑍大军出发以后,一面监察和推广新政,督促春耕;一面开始建设城池。因为谢瑍特别强调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和交通,并将后世的城建理念向他们作了说明,加上有杜昺和顾恺之这样的高人相助,幽州城的城建方案,可以说是相当的超前。既有古人的智慧,又有现代的气息。特别是排水、绿化、道路、公共卫生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

    一边城建,张垚二人也没忘记谢瑍临走时的交代,要求他们五至十年的时间在居庸关修建关隘,并修缮自居庸关向东的古长城。他们第一步就在居庸关修起了关城。

    至于古长城的修缮放在了第二步。东起自山海关的长城,最早是燕赵修造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修缮。现在我们看到的山海关段长城是大都是明朝大将常遇春在此扩建的,一直修到北京,作为明朝都城北京的北面屏障。

    张马二人的意思很明显,先修关城,然后自关城向东或修缮或新建,将古长城连接起来。

    而此刻的刘裕正在跟高韬梳理新政,慕容农已经整军待发。

    能让刘裕坐下来督施新政,相当的不容易。最后还谢瑍一句话:若失地尽复,德舆兄何以处?回家养老还是继续为百姓社稷做一份男儿自己应当做的?新政乃国之本,德舆兄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刘裕能成一国之君,绝非愚笨之辈,本来对谢瑍心存敬慕,经谢瑍教导,即使心中原本不愿,也只能沉下心来。经过若干天的学习和实践,刘裕明白了,这新政有时候比征战更重要。耕者有其田,而且禁止买卖,如有买卖,双方皆处罚,而且买的处罚十倍之。所有分配的田地,皆在官府备案,而且这个备案是自村、镇、县、郡、州层层校验过,如要修改基本资料,必须自最基本的村镇开始,层层上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审核无误方可更改,这就从制度和程序上将兼并土地的可能降到最低。因为百姓有了土地,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社会安定和繁荣有了可能。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免费的学堂、看大夫,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按大少爷的说法,等以后有了能力,可以盖高楼,供百姓居住,连水都可以直接到高楼之上,想想都高兴。

    刘裕家境贫寒,虽然常以汉皇之后自诩,但那时没有谁看得起他。能够得到谢家的提携,特别是谢瑍对他们无一丝偏见,竭力擢拔,并给他们描绘了一个未来可能的“大同世界”,这让刘裕非常向往,所以他对新政他是极其赞成的。

    很多寒门士子也和刘裕一样,更不用说这时的平民百姓了。过去所谓的太平盛世,也不过就是能有口饭吃而已,你指望“人人平等”,那才是痴人说梦呢。

    刘裕学习新政,慕容农也没闲着。慕容农既比刘裕年长,也比刘裕识文断字,见多识广就不用说了,毕竟出自帝王之家。作为皇室贵胄,他对新政的理解比刘裕更深,同时也明白谢瑍的决心多大,或者说谢瑍可能遇到的阻力多大。

    谢都督的新政的确很鼓舞人心,但能够一丝不苟的执行吗?就算是能执行,又能有多久?如果谢都督不在位了呢?就算是新政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人们不再缺衣少食,那这个世界就真的能天下太平吗?人心不足,欲壑难填,慕容农有自己的想法,他很想和谢瑍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只是现在不能说,等打完了高句丽再说。

    高句丽占了玄菟和襄平,慕容农还是非常生气的。因为那里曾是鲜卑的故乡。昌黎作为平州治所,是辽东被高句丽侵占,才被迫西迁的。前燕在此建都后,从此才有了龙城之称。

    东汉时于东北方仅设幽州,汉献帝时公孙度据辽东,自称为平州牧。曹魏乃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市)。不久仍废入幽州。西晋咸宁二年十月,循曹魏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治所仍在襄平即今之辽阳。

    “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皩以柳城之北,龙山之西,所谓福得之地也,使阳裕、唐柱等,可营制规模,筑龙城,构宫室宗庙改柳城为龙城县。“第二年,即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皩将都城由棘城迁移到了龙城(辽宁朝阳)。文献记载:“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龙一白龙见于龙山,皩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西去。”历代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黑白二龙现身龙城,正预示着慕容皩也是受命于天,于是在龙山建龙翔佛寺,把新建的宫殿命名为和龙宫。而龙城作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和陪都长达百年之久。龙翔佛寺也成了最早的佛寺之一。

    因为这个原因,慕容农尽心尽力,全力收复襄平是必然的。这也是谢瑍安排慕容农协助刘裕的主要原因,毕竟人都有怀旧之心,何况龙城对慕容氏而言绝非象征意义那么简单。

    历史上的龙城,曾是中原文化、东北亚文化、草原丝绸之路的汇聚之地,其文化价值非常高。中原文化正是通过龙城朝阳向东北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进行传播的。不但如此还涉及到中国东北边疆历史的主线,事关重大。

    当然今世谢瑍是不会再让那些让后世中国人恶心的事情出现了。对于一切有碍华夏的因素,他会早早清除掉的,当然包括这两个弹丸之地。也许你会说谢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没错,就是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并不狭隘,只要是可教化的良善民族,华夏都可以包容,但对于喂不熟的狼,反咬一口的弑主之流,是绝不姑息的。前世,汉人就是对这些桀骜不驯之辈过于怀柔,过于看重所谓的□□之名,对他们太仁慈了。才使得后世有那么多的灾难,加诸自己身上。

    前些日子,微信上偶然看到一篇东西,作者说自明朝界定中国和朝鲜的国界以鸭绿江为界,不禁摇头太息。无知不是罪,但将无知之言拿来乱说,还堂而皇之地发表,就不仅仅是谬种流传了。

    朝鲜之名乃是明□□所赐,这是事实。但这个前提是朝鲜归附大明,是明之臣子。既然是臣子,哪有什么国界?直到现在,金太阳那边还叫嚣原高句丽之地说成是他们的祖地,真是笑话。就算现在的平壤,也不过是汉之四郡(玄菟、乐浪、真番、临屯)之一乐浪郡的治所而已。前文笔者曾说过,高句丽和朝鲜绝不是一个概念。高句丽是古时生活在我国东北方的一个民族,直到汉朝也还只是大汉玄菟郡内由北方扶余国的一部分逃往人组成的部落小国;而朝鲜是千年之后朱元璋册封的由原高句丽、新罗、任那、百济等遗族在先朝鲜地区的附属国而已,是明朝的一份子。

    幽州城的谢琼、甘越和檀道济这会儿已经入了学堂。虽然谢瑍已经嘱咐张垚、马季二人,对于他们要当做普通人家的子弟一样对待,但古人的观念哪有那么容易改变?好在有刘淑珍这个长嫂管束,三人习文练武,互相促进,倒是相得益彰。加上杜昺这个老顽童,自从有了一丝先天之感,感悟谢瑍的松静自然之道,也不再刻意闭关,而是经常和这三个家伙一起练功。小灵运九个月了,已经开始咿呀学语,不到十个月都要开始学着走路了。杜昺非常喜欢小灵运,经常抱着小灵运玩耍。无意之中,提前开启了谢灵运和杜昺的缘分。谢瑍北伐结束后,杜昺回归钱塘,五年后被送往杜昺处再续前缘,此是后话不提。

    【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