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八十八章 谢子明托信姜常侍,郄道胤赴任并州城(2)
    ”con148956”>

    姜常侍乃天子身边之人,谢瑍深知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自然不愿另生枝节,虽然事情繁多,还是陪着姜常侍转了一天。当姜常侍见到谢瑍的大戟时,连称好戟,示意谢瑍练练看。谢瑍也不扭捏,接戟在手,抱拳道:“请姜老指教!”说罢凝神静气有顷,长戟突出……

    看谢瑍练完,姜常侍心中暗赞不已,却没有表现出来。平静地接过大戟。这老头来了兴致,也想试试。用力抓起大戟,舞了几下脸色就变了。姜常侍放下大戟,看着谢瑍道:“此物绝非寻常,看你使来,并不费力,必有其因。古有宝物认主之说,你可以试试。”

    谢瑍心道,你以为这是修真或者玄幻小说呢,还认主,那不就是游戏中的绑定么?但谢瑍不能这么说啊,顺着老姜的话问道:“姜老高见,那如何才能认主呢?”

    “这个却是不知,古法佚失,你自己试试,最好经常留在身边。”老头煞有介事地说道。

    谢瑍本来想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姜老头,看他那样子,也就暂时打消了念头。只是点头称是。

    “我知道你心中不以为然,但是我们的祖先亡佚的东西太多了。”姜常侍突然看着谢瑍道:“你有此际遇,也是天意。凭此物,你纵横天下,难寻敌手。只是高手寂寞啊。”

    “姜老,子明受教了!”说着谢瑍深施一礼。

    “我明日即返建康,还有什么要告诉老朽的吗?”姜常侍道。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谢瑍说道:“姜老,再见之期,或要两年之后。子明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哈哈,就是你小子词多。”姜常侍哈哈大笑。

    送走了姜常侍,谢瑍就知道,恐怕很长时间无法联系了。除了奏报大捷,还有给谢玄的信。而那个朱彦却留了下来。

    姜常侍提示自己去找朱彦,谢瑍自然不会当是顺嘴一说。相谈之下,才知道这位朱彦虽年不足三十,但却喜好古籍,且刀笔精通,有向上之心,建功之意。这从他看谢瑍那亮晶晶的眼神就能看出出来。谢瑍正是用人之际,见有人相投,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写了信,请姜老带回,请王献之帮忙调用此人。

    此外,其实谢瑍一直在等,等广陵、幽州两地的信鸽。

    刚到长安,谢瑍就派人去幽州和广陵了,估摸着还要十几日才能到,那时候怕是自己已在金城了。谢瑍的想法是,用信鸽组成通讯路线。西起点暂定敦煌→姑臧→金城→长安→洛阳(代来城→并州)→幽州→平州,这是北路线;南路从长安起点→南下蜀郡(→巴郡)→宁州→交州→南海(今广州)→江州→建康。这样就形成了以长安为交点的南北两线信鸽路线。当然,现在要建的是北路线和至广陵的线路,到广陵的信息,从长安或者洛阳发出即可,根本不用增加新东西。而谢瑍等广陵的信鸽,自是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上述的这些郡城或者州城,都要建立养鸽基地,在无线电和内燃机出现以前,这是最快的传送手段了。这要作为一项制度,目前来说它将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重要程度。

    谢瑍在编制着自己的信息网络梦想,这个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大概一两年就能完成。信鸽的数量足够多时,就可以设立更多的点,当然这时候就要分级了。郡县内部,郡县之间,州郡之间等等,谢瑍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谢瑍的另一个计划,就是研制□□。这个东西早在广陵谢瑍就盘算着。现在也该到时候了。因为这里比邻中国最大的硝石生产地新疆。而硫磺产地正是甘肃和青海,现在即在这片土地上了。至于木碳,可选的就多了,桑、柳均可。后世在四川老君山发现了□□制造基地,可惜谢瑍现在去不了四川。制造□□的作用,主要还是为了民用。因为要修路、要开山,需要大量的□□。用在战场之上还是作为威慑为主。

    另外,就是越洋东征。中国虽然地域辽阔,号称地大物博,实际上硫磺资源并不多。世界上著名的硫磺产地有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当然现在这些国家都还不存在。日本这个名字也不存在,自秦至两汉魏晋南北朝都称之为倭,隋称为倭国,唐以后才始称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以外,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只有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日本有几大特色,一是火山多,地震多;二是盛产白银。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温带季风性气候。

    鉴于前世的记忆,谢瑍对此地之民绝无好感。他所以让刘裕和慕容农经略东北,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扫荡高句丽,恢复汉之四郡后,然后征服百济、新罗。为自加罗或者金城东渡,踏上倭土做准备,将所经之处变成炎黄子孙的版图。历史上高句丽一直是大汉藩属,所谓的朝鲜是我国商之遗民箕子:(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80年) 所建。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殷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据说,箕子一行到了黄海边,便乘了木筏向东飘去。几天后登上了一岛,因见山明水秀,芳草连天,一派明丽景象,便将那地方叫做朝鲜。从此,箕子带领的五千余人在那里定居下来。

    史载:高丽礼部为祭祖箕子,在平壤牡丹峰修建纪念箕子的衣冠冢,在墓旁也建立了箕子庙(平壤市原箕林过去还有“箕子墓斋室碑”等古迹)。从那时起,箕子陵受到历代王朝的祭扫与修缮,由于陵寝地处平壤中心的牡丹峰脚下,与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等名胜比邻,因而历来亦是平壤的著名景观之一。1959年春,朝鲜政府在建设牡丹峰青年公园时,金日成亲自下令毁掉了箕子陵。现在我国以及韩国、日本的一些介绍箕子的著作或论文中仍然在说‘朝鲜箕子陵’现位于平壤牡丹峰。金日成毁掉箕子陵,用心险恶,妄图抹杀箕子朝鲜的历史,以编造所谓的朝鲜民族史。

    谢瑍深知后世这两个民族的嘴脸,今世既然有了重生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消除这些隐患的机会。包括北部蒙古、西伯利亚,东北海参崴;南部越南,西南印度,西部大宛、大月氏、里海岸畔等等,他要踏遍这些古老的土地,这些祖先们曾经拥有的地方。

    甲午己巳(太元十一年五月二十八),雨。

    谢子明一早完了功课,正要准备进城查点新政情况,姜孝进来禀报:“大少爷,帐外有人求见。”

    “是何人?”谢瑍问道。

    “是大将军派来的。”姜孝道。

    谢瑍一想,明白了,这都过去二十天了,也该到了。

    “随我迎接!”谢瑍说着,起身走出大帐。

    到了帐外,还没仔细观看,就见几个人单腿跪倒行礼。

    “我等拜见都督!”只有一个人淡然地站立一旁。

    书中暗表,来的这些人是谢玄当年北府军的主要将领,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谯纵等人。另一个站立一旁的中年人,却是郗恢(字道胤,小名阿乞)。谢瑍正用人之际,谢玄眼见后方已无战事,当然是让他的属下跟着谢瑍好,一是有建功的机会,同时也给谢瑍收复他们的机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算是谢玄的一点私心。

    “诸位将军,折煞子明了,快快请起。”谢瑍上前两步,两手虚扶:“不知诸位驾临,有失远迎。请帐内叙话。”说完,又向一旁站立的郗恢抱拳施礼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郗恢,字道胤,见过大将军。”说着拱手施礼。

    “哎呀,原来是姑丈大人,请恕子明失礼。”谢瑍说着,疾步来到郗恢身前,躬身行礼。郄道胤故意不曾随诸人一起行礼,而是站立一旁,其实并无轻视谢瑍之意。而是他想看看谢瑍如何对待他,一见谢瑍行大礼,心中已了然。

    郗恢的父亲是郗昙,东安县开国伯,父亲死后承袭了爵位。他是东晋太尉郗鉴之孙,司空郗愔之侄。后担任散骑侍郎,多次升迁后仕至给事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晋孝武帝好典籍,郗恢与王珣等人都以才学和文章而得孝武帝亲近;而当时王珣等人与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信王国宝不和。孝武帝器重郗恢,更对他寄予厚望,想派他出镇外藩,望可以外藩的军事力量平抑日后王珣及王国宝之间的矛盾。

    今世王宝国因谢瑍落马,但郗恢和道子依然是对头,只是因为司马道子没有像过去那样大权在握,少了一些直接冲突。本来孝武帝就想重用郗恢,王献之一推荐,孝武帝即刻准允,并亲自与郗恢密谈,随谢玄诸将一起来到南安。

    “大将军礼重了,下官见过大将军。”郗恢虽然才高自矜,但是亦知谢瑍是他们的直接上司。自己纵然是他的长辈,如果拿大,必会引起众人非议:“道胤长辈为私,都督上官为公,请受道胤一拜。”说着就要下拜行礼。谢瑍自然不会让他下拜,双手一托,顺势展臂延请道:“姑丈,里边请。”【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