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九十三章 克猛将刘裕试形意,收平州雄况归王师(4)
    ”con148976”>

    书接上回。

    回到军帐,谢瑍召见了慕容垂等众将,让他们组织人,趁着在河边,练习游水之能。正是天热之时,得到此消息,众人喜笑颜开。谢瑍嘱咐他们,务必注意安全,现在还是汛期,一旦变天,立刻归营,如有违反,军法论处!

    第二天,几个道士来都将军大帐。

    谢瑍跟他们攀谈了一个多小时,还真有收获。其中一个叫鲍由的道士,祖上就是道士。对于炼丹之术略有了解,问起雄黄,硝石他们到还知道,于是谢瑍命他们带人即刻寻找,如果能找到矿脉有赏。

    谢瑍自己也不闲着,找来工匠,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以作称重之用。然后按照记忆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计算分子量为:32+2*(39+14+16*3)+3*(12),即:32:202:36,这是精确的比例。分子量总和为270,那么三种原料的比例就是:32/270:202/270:36/270,也就是11%:75%:14%。

    也就是说,□□可按硫、碳、硝石1:1.5:7.5的比例混合而成。这样的话,各种原料的纯度就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硝石,爆炸主要原料,必须要提纯。

    至于硝石的提纯,将草木灰和硝石溶于热水中,冷却析出就可以,可以反复多次得到纯度更高的硝石。所以,谢瑍又派人斫木拔草,烧制木炭、收集草灰,以备使用。另外,还让人做了三个碾药的碾子,双脚来回搓动。就是中医脚踏碾药的那个碾子。还让铁匠给打了两块标准重量块,每块约一斤左右。

    一边做着这些准备工作,谢瑍又命人在军营的山脚处,盖了一间高大的房子作为试验作坊,房子四面高出留有通风窗。

    整整五天的时间,人员精简的工作方才完成。共精简超过五十岁的兵员13923人;独子申请退伍的只有3144人。远远低于谢瑍的预计。因为原本当兵的就没有登记年龄籍贯,也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瞒报的。这一万七千余人,谢瑍命他们组成一军,协助后勤部队,即刻向姑臧押运粮草,在姑臧领取安家费和路费,并发放退伍证书。好多家中没有亲人的退伍人员,当即表示愿意留在姑臧和金城关。为啥呢,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也为了能多得一倍的田地。这些人差不多有七八千人,谢瑍心中非常高兴。有这些经过生死历练的老兵,对于城市的社会治安极有好处。谢瑍顿时萌发了毛爷爷当年全民皆兵,成立民兵组织和组建警察局的想法。这个可以告诉各地郡守,善加使用这些退伍老兵,也算是安置退伍军人的一条途径。而且他们生根发芽之后,这里就再也不只是游牧民族的乐园了。谢瑍甚至想效法后世,将东晋那些牢狱中的罪犯,直接解往西北,增加人口基数。同时鼓励移民,以三至五倍甚至十倍的土地份额刺激移民,这个时代人口就代表着势力。

    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五天后,随着精简兵员完成,寻矿材的人员也陆续返回,回来的人带回了不少的硝石和硫磺。谢瑍这才恍然,可不嘛,陇西原本就是硝石产地,而硫磺也多有出产。搞得谢瑍觉得自己跟白痴似的。

    谢瑍让在露天摆了十数口大锅,时至盛夏,一会儿水就很热了。谢瑍又命人加火,烧至将开未开,倒入草木灰搅拌匀和,然后放入硝石,轻轻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然后静置析出。如此三遍,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教会了士兵们操作,谢瑍就不再管怎么制硝酸钾了,他要开始了□□制作了。

    手中有人,谢瑍不虞人手问题,而且还是军人。几天下来就将原料准备齐全。

    大房子里,谢瑍摆了一溜长案,又让铁匠打了一张薄铁皮,铺在长案的中间。左边是硝石,右边是硫磺,木炭放在一边的筐内。

    首先称重。先将标准块两块放入左盘。然后分别称重。首先是硫磺,一份;然后是木炭一份半;最后是硝石,七份半。

    这样,三种材料就配好了。

    接着,研磨。每一种材料用一个碾子,碾成细末。谢瑍自己试着研磨了一下,找找感觉。然后让姜家五虎和姜孝一起参与,这可是他未来的谢家班家底。

    再然后,混合。将碾好的细末放在铁皮之上(铁皮防静电),轻轻用木杵搅拌匀和。然后收入木桶内,加入少量酒水,继续搅拌,快干时再加少量酒水捣制,使混合充分均匀。

    最后,晾干。因为加了酒水,□□呈湿泥状,混合均匀后即使快干了,仍然是潮湿的,这就需要取出在阳光下晾晒。后世有太多因为自制鞭炮导致爆炸的惨剧,所以谢瑍不敢炒制□□,因为太危险了。夏日的阳光下,会不会晒爆了呢?谢瑍心中一阵嘀咕。其实□□必须使用引火才能引爆,阳光是晒不爆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搅拌过程中一定要杜绝沙石等杂质的进入,以免在搅拌过程中发生磕碰出现火星,引起爆炸或者火灾。

    接下来就是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查了。

    取出一小部分晒干的□□成品,放在纸上引燃,如果迅速燃尽而纸张完好,那才是合格的;如果将样品放在手心燃烧,□□燃尽而手心不觉得热。反之,如果在纸上留下了黑星白点,或手心有烧灼感,就仍不合格,需要返工继续碾制,直到合格为止。

    谢瑍看着铁板上一共约20斤的这一堆黑乎乎的东西,心想这就是□□了?不会这么简单吧。其实知道配方,知道工艺,有了工具,单纯的制作并不难,难的是你如何研究和取得配方。

    □□从诞生到被□□取代,经历近千年的时间,从晚唐出现到□□开始使用(1885年)。而□□从战国时期发现□□的雏形,到晚唐□□正式面世,这中间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严格说来,□□用了1500多年才发展的比较完善。谢瑍此举,实际上是将□□一下子完善了,这个时间一下子提前了近千年的时光。要想继续提高□□的威力,配比已经接近完美,除了进一步提纯原材料外,别无他法。只能在化学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实验,一步步完成□□的发明。□□-□□;□□-起爆之神,硝化棉-硝化纤维,□□……像诺贝尔父子那样,研究出硅藻□□-再到达纳□□。当然还有tnt,□□之王不可少,不过这个世界他是不是还叫tnt就不知道了……至于无烟□□,那就更加任重而道远了。

    虽然还没有检验品质如何,但谢瑍心中却涌起了一种浓浓的成就感。

    当然,谢瑍的这种感觉也不算过分,虽然是站在历史的肩上,可这毕竟不是后世,没有现代化的一切,连赶路都成了奢望。在这个世界,其实谢瑍最希望具有的不是飞机游轮,不是坦克大炮,而是手机。哪怕看不到人,听听声音,传传消息也能慰藉人心啊。想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真不是一句空话。而在现在-1700年前,就算给你发着工资,给你足够的时间,让你周游世界,你能去哪儿?一是后世那么多的景点,现在都还不存在,还都是原生态的原始高山密林;二是荒郊野外狐狼成群,高山崇岭虎豹结伴。三呢,道路少得可怜。几乎没有大道就是有也都是羊肠小道,没有几条大路可走,就算是大路,也不过三五米宽而已(秦直道除外)。别说后世的高铁、高速公路,就连县级乡级的马路在那时都是顶级的大路了。

    别不信,大家去查一下上海,上世纪初至中叶的上海,最繁华国际大都市的南京路有多宽,不过几米而已;再去看看解放初期的北京紫禁城的门前的路有多宽,你就明白了。北京可是皇城,远非一般城市可比,绝非荒郊野外,你看看那前门大街有多宽?西直门外大街有多阔?千万别被电影电视里那些动辄数十米上百米甚至数百米的恢宏浩大的冲锋场面误导了,那时候的大道,连现在城镇的道路也比不上,真的一点都不夸张。这可是一千六百年以后了,道路条件依然如此。那么,如此条件下,城郭之内还好,城郭之外就是荒郊野外,再远点就是原始山林。无法预料的危险时刻伴随着你,你能如法显那样周游世界,还是像玄奘那样徒步印度?

    这正是:世上自来无难事,此刻就怕有心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