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一百零五章 谢子明终悟瑶池密,张大豫萍踪何处寻(2)
    ”con808718”>

    上回说到,谢瑍等人几经周折,终于入了宝洞,并在张氏的藏宝洞内找到了三封书函。其中一封却是冉魏国主冉闵给张重华的求救信。

    冉闵在短暂的两年内,一个杀胡令,让胡人闻言色变,迫使胡族大返迁。有资料显示,冉闵杀胡过程中,造成五百余万胡人死亡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也就是说短短两年,中原地带的五百多万胡人,只剩下了不足两百万。

    剽悍的胡人终于领教了他们眼中两脚羊汉人的血腥报复,冉魏灭国后,胡人接受教训从过去的杀戮,变成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从军作战,开始了民族融合共处。那些迁走的胡人,后来才陆续重返中原。当然在融合的间隙里,也继续上演着一幕幕的血腥。

    这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安定和平,从来不是求来的,买来的,而是用血与火打出来的。对待敌人,你只能比他更强更狠,才能威慑敌人,获得胜利;你只能比他无畏更勇敢,才能得到敌人的尊重和认可。

    民族气节,无论何时都应是一个民族的魂。

    冉闵在后世是个极富争议的人,按说他杀胡人救汉人是真英雄,甚至是个民族英雄。但后世在课本上却很难看到对他的介绍,后世的在校学生对其基本是一无所知。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不过有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冉闵杀胡本身不是出自本心或者民族大义,只是因为胡人威胁到了他的生命和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由杀汉人变成杀胡人。以此来求得被压迫的汉人平民的投奔以壮大自己,也就是说,杀胡人救汉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冉闵乃石虎养孙,幼时即果断敏锐,成年后,不但骁勇善战,勇力过人,而且善用计谋。石虎对他非常宠爱,如亲孙子一样培养他。如果不是石虎死了,后赵大乱,他依然会和以前一样,享受着皇子皇孙的奢华,跟随石氏杀害汉人。其二,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杀戮无数;冉闵败亡,始有国亡而臣自戕而死之事,以此观之,汉族与非汉族之间的斗争极端尖锐,不利于民族团结。

    冉闵于史书上的记载不多,评说也不相同。后世的热血网友很多为其鸣不平者。现将蔡东藩的一段评语摘录如下:冉闵乘石氏之敝,起灭石氏,扫尽羯胡,僭帝号,复原姓,说者谓其志不忘晋,临江呼助,设晋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亚。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刘琨,吾犹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厌次数言,遂为之恕。彼闵蒙乃父之余荫,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犬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书归正传。

    冉魏国主与凉王相约,同为汉人,相互扶持。这封信竟是冉魏的求救信,即冉闵在危难之际,希望能得到张重华的援助,并告诉张重华,其于冀北某处秘密藏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后赵的财宝,与张氏共享。如果冉魏灭国,请张重华寻觅冉氏隐脉,伺机取出,再战胡人。冉闵被杀,他的儿子冉智和将军蒋干派人向东晋求救无果,张重华得到消息已经太迟了,大军未至,冉魏已败,只好退回河西。而冉氏一脉为躲避燕国追杀,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张重华无法成行。

    更可惜的是重华死后,张氏内讧,谢艾被杀,自毁长城。十年之内,国主四易。到天锡得位之时,南部已失大半……

    众人听罢,心中嗟伤不已。谢瑍更是心中慨叹,冉闵生不逢时,东晋太过懦弱。这样的人那时不止一个,像祖逖,刘琨等,都是名将,可惜不为重用,最终落得惨死。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朝廷昏聩,当权素餐尸位,只知享乐。相比而言,桓温,这个曾经想取而代晋的权臣,虽然私心过重,数度北伐却是真材实料,倒是可圈可点。

    其实,笔者对张氏没有乘石氏内乱,冉闵杀胡之时东进,也是很有些不以为然。石虎当时可没少进攻和威逼张氏,若不是谢艾,怕是早就败了。为何不乘石氏衰败之时歼灭之?反正我有大河天险,退可守进可攻。如能占得长安,得潼关之利,未必不能收复中原也。

    最后一书,却让谢瑍等人哭笑不得。

    书中写到:此地所藏,强军复国。张门子弟,当复旧地。如有违抗,天地共诛。此处宝图,一式两份,一份托于马氏,一份藏存凉王。团垫之下,有开门之法,需张氏血脉,以血灌之,其门自开。

    晕了。谢瑍心中顿时好像有无数邪笑的面孔出现。

    竟然需要血脉开启?这是玄幻还是神话?谢瑍摇摇头,使劲睁开眼睛,仔细观看,没错。

    现在所知的张氏血脉,一个是在京都建康的张天锡;一个是姑臧战败后下落不明的张大豫。张天锡太远了,来回路程将近两个月。张大豫现在何处呢,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甚至谢瑍都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不过按照历史推测,他应该不会死。因为吕光败了。

    按历史正常的的轨迹,张大豫应该是被吕光击败后,逃往广武才被人捉住,献给了吕光。吕光因为惧怕张氏在河西的影响力,所以将张大豫斩于闹市,以示张氏绝嗣,消除张氏之影响。此后才在年底称王的。可现在,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转变。虽然张大豫依旧败了,可吕光也没胜,而广武(今永登)早就在晋军手中,不曾见过张大豫的身影。

    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谢瑍本不相信这等血脉之事,后世相互之间输血,已是常事。难道这个时代竟然还有如此灵异秘法?可是自己为什么穿越了?萧霂为何能知道过去未来之事?这些都无法解释,所以他不敢也不想冒险。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好奇这血脉之力到底是真是假。

    谢瑍暗自思忖,此地建造后,张骏一年后即去世了。张重华即位后不久,因得知庶兄张祚烝其母马太后,羞愧难当,二十七岁即郁郁而死。张重华从即位到死,总共不过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但是,张骏和张重华都是有作为的西凉君主,也是前凉鼎盛之时,此处所藏定当不菲。如今之计,还是先去寻找张氏族人,实在找不到,就只能暴力破解了。

    谢瑍将书函交给姜孝,对大家说,“回去吧,找到张大豫再说。实在不行,就传信建康,请朝廷命张天锡来酒泉候命。”

    “公子,莫若直接让张天锡前来。”张虎道:“如果找不到张大豫,再让张天锡西来,时间岂不更长。”

    “若风所言甚是,回去即以张天锡熟悉姑臧的缘故向朝廷请示,让张天锡西来候命。”谢瑍道:“正好也顺便派人前往建康报捷,就说大军渡过黄河,挺进西域。”

    众人回到大殿,看着敞开的洞口,不知如何是好。

    谢瑍来到莲台前,往回转了三圈,洞口缓缓闭合。然后向下扳动,莲台缓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机关虽然简单,却是精准异常,让人叹为观止。谢瑍不由地暗暗点头。

    看着有些失落的众人,谢瑍笑道:“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不去;不是你的,即使强行夺来,也保不住。再说了,见到如此的机关、密道,也不枉此行啊。”

    “哈哈,还是大少爷说的有理。”弓蚝哈哈一笑:“此地不错,山水相伴,秀丽幽静,等公子事了,老奴可在此颐养天年啊。”弓蚝现在只想尊师命,跟着谢瑍就行,他对宝藏并无甚贪欲,年龄也是数他最长,倒是看得开。

    “可恨!”毛秋晴满脸的不愉:“这张家真是小心眼。”

    众人闻听此言,莫不腹诽。谁家藏宝的地方任人进出?

    这正是:探宝藏乘兴而来,空两手扫兴而归。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