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吴起篇(8)
    2、打了胜仗:伐韩宜阳,占六城;与三晋对战武城,不落败。

    3、有盟友:齐、楚、秦三国互谋三晋。

    简单说,秦惠公认为可以打,打得赢。是时候,将失去的一切,重新拿回来。

    面对秦惠公举国亲征,魏武侯、吴起这对君臣,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字:打。

    此时魏国的国君是魏武侯,与公元前396年,接替魏文侯的班。魏武侯是多久出生的,年龄有好大,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从他死后,魏惠王接班的时候,有三十岁。魏文侯死的时候,也有七十六岁。以及魏武侯二十岁亲自伐秦的事迹可以推断出,魏武侯出生应该在公元前432年。

    此时,魏武侯的年龄应该在三十九岁至四十岁左右。

    魏武侯为什么选择打?

    有以下原因:

    1、魏武侯喜欢打仗(公元前412年,出征西河)。

    2、管理过中山(公元前406年乐羊灭中山,魏武侯被魏文侯派去管理)。

    3、有战功:两线作战(西伐秦,东打郑)、伐楚开疆(大梁)。

    4、蔑视秦国(秦国被魏氏多次打败)。

    简单说:魏武侯敢打,是因为经历造就了他是敢打的人。

    吴起为什么要打?有以下原因:

    1、魏武侯要打。

    2、吴起也想打(检验魏武卒的成果)。

    3、封君拜相的梦想激烈着他。

    简单说,吴起想打,不仅是为了向魏武侯表明忠心,也是为了封君拜相的梦想,更是为了检验魏武卒训练的成果。

    面对,秦惠公举国出征,魏武侯和吴起,又如何打好这一仗?

    现在来看一下,战国七雄初期,魏国和秦国之间的大战:阴晋之战(第二次河西之战)。

    秦简公要收复河西,面对两个对手:魏武侯、吴起。尤其是吴起,简直是秦国的噩梦。魏氏和秦国打了十年(公元前419年魏氏伐西河到公元前409年),秦国虽败,但其势力也没有退出西河地区。吴起的到来,只用了两年(公元前409年、公元前408年)时间,就将秦国的势力,彻底挤出西河,并吓得秦简公沿河设防、修筑长城,不敢东向。

    因此,秦惠公要收复西河,就要击败吴起。然,吴起这个人是秦国最强、最棘手的敌人。为了打好这一仗,秦惠公不惜下了血本,举国亲征,据传兵力有五十万。

    面对秦国五十万之众,吴起没有被吓破胆,相反,战意盎然。

    为了打好这一仗,吴起也做了以下准备:

    1、层层阻截,消耗、磨灭秦军的士气。

    2、争取得到魏武侯的大力支持:a、请魏武侯来西河,凝聚人心;b、举行庆功宴,鼓舞士气。

    庆功宴不只是简单吃喝、犒赏,是相当有学问的。吴起让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吴起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将士争先立功,激发将士的斗志。

    3、挑选出征的将士:未立功的人。

    魏武侯大力支持吴起的工作,又问他怎么打,如何打,要多少将士。

    吴起拿出了作战的名单:他亲自出征,率领五万未立功的魏武卒。

    此战胜负,关系到魏国能否掌控西河,魏武侯不敢大意。为了保险起见,魏武侯又给了一部分兵力。

    于是,魏国作战部署出来了:

    1、魏武侯坐镇西河。

    2、吴起亲自出征,率领未立功的五万魏武卒。

    3、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

    紧接着,吴起又拿出了作战方案:

    1、派出大量斥候收集情报,趁着秦军未大举进攻之前,先发制人。

    2、吴起励士: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3、分析敌方的劣势:秦军人多,武装不良,战斗力不行,是乌合之众。

    一切准备就绪,秦、魏之间的大战,拉开了序幕:阴晋之战。

    此战细节,史书一笔概括:魏军在吴起的率领下,反复冲杀,秦军溃不成军,落荒而逃。魏军胜,秦军败,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秦军为什么人多会败,败得有多惨,都没有记载。或许,记载了,失传了。或许,秦扫六合,抹掉了秦国不堪回首的屈辱也说不一定。总之,此战之后,魏国不仅守住了河西,也开启了诸侯鄙秦之路。秦国和魏国争夺河西,历经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画上句号。

    吴起横扫西河,震惊中原,建立不世军功。魏武卒的大名,更是扬名天下。可,谁也没想到,吴起建立大功,封君拜相指日可待,上天又给吴起开了一个玩笑:离魏去楚。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