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白起篇(2)
    征齐伐赵

    白起横空出世,不仅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百年不出的名将。同时,也替秦国扫清了东进道路。伊阙之战,魏国被打得落后了二十年。韩国被打得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对战。随后,秦国加大对韩、魏的打击力度,韩魏两国的悲剧开始了。

    韩国丢了宛、叶、邓,两百里疆域,这对孱弱且疆域狭小的韩国来说,雪上加霜,逐渐沦落为三等诸侯国。

    魏国丢了轵、河雍、蒲阪、皮氏、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六百里疆域。魏国输得很惨,国力倒退了二十年,魏襄王辛辛苦苦积攒的力量,化为灰烬。

    函谷关之战,欺负秦国的有韩、魏、齐联军。还有准备以云中、雁门之兵,南下伐秦的赵国。韩、魏被打残。齐国太远又太强,不好打。秦国下一步计划:攻打赵国。

    秦国遇到一个难题:赵国也不好打,它是北方最有发言权的霸主。尤其是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下,其国力不能小觑。虽然沙丘宫变,导致赵国政局动荡,流失了大量的人才。但,也没有动摇赵国的根基。

    秦国攻伐韩魏的这几年,赵惠文王也长大成人。赵相李兑主政,搞了一个:联齐抗秦。

    秦国要打赵国,就要离间齐、赵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战国时代,公元前28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齐秦称帝。

    齐国为东帝,秦国为西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削弱赵国。

    齐、秦结盟,这是赵国、燕国都不想看到的。一个关键的人物,站了出来。他就是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合纵家。同时,也是身在齐国,心在燕国。三国时代徐庶元直,身在曹营,心在汉,留名千古。殊不知,战国时代苏秦,身在齐营,心在燕。

    齐秦结盟,夹击赵国,不利于燕昭王伐齐雪耻。毕竟,苏秦入齐的目的:搞垮、孤立、弄残齐国。

    纵横家出,马到功成。史料虽没记载,苏秦是如何有说齐闵王。但,通过想象,还是能得出一点信息。比如,称帝会有什么好处,又会有什么坏处。秦国怂恿齐国称帝目的又是什么。齐闵王听了苏秦的话,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称帝。

    同时,苏秦又献上一计:合纵诸侯伐秦。

    齐闵王会做算数,也知道称帝的危害,放弃称帝有什么好处。于是,齐闵王做出了决定:先放弃称帝,后号召诸侯伐秦。

    此时,参加合纵伐秦的诸侯有齐、韩、魏、赵、燕。由于齐闵王背盟,放弃称帝,又号召诸侯伐秦。秦国惧怕五国之势,只能被迫放弃称帝。同时,秦国和齐国新仇旧恨更加浓烈,战事一触即发。但,齐国是东方的大国,不能惹,更不能乱惹。秦国静等时机,一战打垮齐国。

    很快,秦国等来了机会。齐国约韩、赵、魏、燕伐秦,却掉转军队,趁着宋国内乱,独自灭了宋国。

    宋国是老牌的诸侯国,西周建立时,是东方大国。春秋时是十二诸侯大国、强国之一。及至战国,宋国都有很强的实力。就连亡国之君宋康王,也是战功赫赫: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齐国打了两次,还有燕国无偿的帮忙,都没能灭亡宋国。结果,宋国内乱,让齐闵王一战而灭。

    齐闵王灭宋,建立了灭国功勋,但,惹怒了天下诸侯。

    宋国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经济、商业,都很发达,又夹在魏、楚、齐、卫、赵五国之间。中原诸侯都想吃掉宋国,但,又不敢去吃。齐国亡宋,不仅壮大了实力,同时也招来了诸侯讨伐。

    秦昭襄王总算等来了打垮齐国的机会,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以谁去伐秦,这是秦昭襄王要解决的问题。

    此时,秦国国内,战功最为显赫的人:白起。

    伊阙之战前,白起是左庶长,短短的几年间,扶摇直上:左更---国尉---大良造。按照秦国军功授爵等级划分,已经位于十六级。这个位置,秦国只有两个人担任:商鞅和公孙衍。

    白起再建军功,已经无官可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昭襄王又增加了四个爵位: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昭襄王将伐齐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新人:蒙骜。

    蒙氏,开始做为将星,登上历史舞台。

    伐齐之前,秦国还做了三个准备:

    1、敲打魏国:攻占新垣、曲阳,魏国割故都安邑。

    2、秦国、楚国在宛城会面。

    3、秦国、赵国在中阳会面。

    一切准备就绪,秦国借道魏国,挑战齐国。此时,魏昭王早就没有脾气,更没有胆量对秦国说不。魏昭王也想打齐国,能力不足。秦国想打,也是魏昭王想要看到的。那就让秦齐两国打得两败俱伤,坐收渔利。

    蒙骜伐齐,打得很出色,攻破齐国在河东九座城池。

    齐国被秦国打败,产生了连锁反应。赵国伐齐,赢了。燕国伐齐,也赢了。

    齐闵王接连输给诸侯,让燕昭王看到齐国的脆弱。燕昭王站出来,振臂一呼,以乐毅为将,搞出一个更大的动静:号召诸侯伐齐。

    这就是公元前286年,战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燕、韩、赵、魏、秦,五国伐齐。楚国也蠢蠢欲动,觊觎齐国淮水之地。

    齐闵王怎么也没想到,约五国伐秦,因为亡宋,却变成了五国伐齐。齐国以一对战群雄,正式拉开了序幕。

    据野史记载,五国伐齐,派出的名将阵营十分强大。

    燕国:乐毅。

    赵国:廉颇。

    秦国:白起、蒙骜。

    韩国:暴鸢。

    魏国:晋鄙。

    五国联军总兵力合计:六十万。

    燕昭王为了雪耻,倾巢而出,出动了三十万精锐。这也是战国历史上,名将最多,阵营最强,兵力最广的一次,诸侯合纵。

    乐毅在五国伐秦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乐毅一战,攻破齐国腹地;再战,击败齐国济西主力;三战,攻占齐国国都临淄。五国之势,横扫齐国,齐国霸业从此衰落,再也没有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齐国历经齐襄王、齐王建,最终亡国。

    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五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秦国不想打了,毕竟,齐国和秦国中间隔了一个三晋。打垮了齐国,便宜三晋,得不到好处。因此,秦国撤军归国,要了一块地:陶郡。

    韩国怕秦国虚晃一枪,步宋国的后尘,也撤军归国。

    魏国看中了齐国占领宋国的疆域,不想攻打齐国腹地。

    赵国想自己单干,独自灭齐。

    乐毅根据联军内部的态度,做出了战略调整:秦、韩撤军,魏国攻宋国境内的齐军,赵国自己单干,燕国继续攻入腹地亡齐。

    赵惠文王没想到,秦国的精锐,没有撤军归国,而是对赵国发动了进攻。赵国不备,损失惨重,丢了两座城池。随后,秦、赵两国交锋,战事不断。秦昭襄王以十五城,换取赵国举世无双的和氏璧。这就是流传后世,令人耳熟目详的故事: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体现出了蔺相如的气节和智慧,维护了赵国的国体。但,秦昭襄王又出兵伐赵,攻占赵国的石城。随后,秦国加大攻击力度,赵国输得更惨。丢了光狼城,被秦国斩首两万。而,这次攻打赵国的人,正是白起。

    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80年,赵国的战绩:败,丢两城;再败,丢石城;惨败,丢光狼城,被斩首两万。

    伐韩攻魏征齐败赵,白起之名,天下诸侯无其不知。那么,秦国趁着中原局势大乱,趁着赵国精锐在伐齐,出其不备,出兵攻赵。

    秦、赵两国之间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