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霸王张绣 >第九十二章 ?李儒出谋,一锤定音
    消息很快在略阳郡传开了,吏民都是欢欣鼓舞。

    尽管张绣这略阳郡乃是东拼西凑起来的,人口有羌人、胡人、汉人,有黄巾贼收降的,有枹罕宋建的人口,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

    刚开始的时候,人心当然是乱七八糟的。

    但是这里是凉州,凉州人崇拜强者。而且凉州因为连年战乱,人民也更渴望一位强人为郡守、边将。

    张绣为人刚猛,横行凉州,人称“神威天将军”。又有人称之“威力可比项羽。”

    当真是猛的一塌糊涂。

    有张绣坐镇略阳郡,人民心中不慌。这是以威镇郡。

    凉州兵精悍,却也多数都是军心涣散。就算是以宽厚著称的马腾军中,也多是有士卒纵横不法的事情,但是张绣这里,却是士卒军纪森严。胆敢有侵扰百姓的都被杀了,剩下无不乖巧。

    张绣官拜护羌校尉,镇守便郡,不亦宜乎?

    真【明将军】也。

    再则。张绣虽然郡中诸事不理,但是任用戏志才掌管郡中大权,以王真为功曹。在戏志才的统筹之下,民众安居乐业。

    如黄巾贼军,以及略阳郡原本经历战乱愁苦的民众,都是享受到的了难得的安稳太平。

    如何不张绣感激涕零?口称【明府】?

    张绣为人也,真是才兼文武,佳人(优秀)也。

    因而张绣率兵出战,郡中人心不闹。如今张绣攻取上邽,斩杀李傕,大胜。马腾兵退三十里消息传来。

    郡中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官吏、人民,如何不欢欣鼓舞?

    官吏、人民一边编撰“歌谣”,赞颂张绣,一边展开了农忙,割取田间小麦。

    一年之初在于春,一年之本在于秋。

    秋收粮足,略阳郡兵精粮足,方可无忧也。

    不过目下来说,战争其实还没有结束。马腾算是败了三阵,成宜被杀,李傕被杀上邽城因此被攻破,攻打襄平不克。

    但是马腾本身的军事力量没有被根本性削弱,且韩遂援兵就在金城,距离马腾想来已经不远了。

    张绣为避免秋后大战,出其不意先挑起战争,目的已经完全,甚至是超额达成了。接下来的战争走向,便要看朝廷的救兵了。

    ...............

    张绣在用兵之前,便派遣了两批人马出了略阳郡,沿着渭水河道,向东直奔三辅而去。

    其中一队人马,乃是向洛阳朝廷求援。另外一队转道向北,往右扶风郡槐里城,禀报董卓去了。

    朝廷若出援兵,董卓必然是其中之一。先派人去告诉董卓一声,董卓先有准备,也好少耽搁功夫。

    上一次的凉州之战,董卓一阵暗箱操作,夸大功劳,他不听皇甫嵩号令的事情,便免了。而且因为讨伐宋建的功劳,被朝廷厚加赏赐。

    董卓虽然折损了李傕、郭汜,但回到槐里城之后,便在当地招兵买马,人马恢复到了五万之众,屯兵在槐里城北。

    李儒身为谋主,有单间帐篷,并在中军大帐附近。

    这日天气晴朗,李儒闲来无事,便在帐内看书,看的是韩非子权谋之术。听见帐外脚步声,李儒抬起了头。

    “李先生,主公召见。”随从走了进来,禀报道。

    “好。”李儒点了点头放下了竹简,便起身走了出去。来到中军大帐外之后,李儒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进去,正打算行礼。

    “李儒坐,不必行礼了。”帅座上的董卓很是大大咧咧。李儒也习惯了,便来到侧座上坐下。不等李儒发问,董卓便用复杂的语气说道:“张绣担心马腾、韩遂秋后攻打略阳郡,便先发制人打算斩了成宜,谋取上邽城。他派人去了朝廷求救,也派人来了我这里。”

    李儒很明白董卓的心情,在张绣官拜护羌校尉之后,从名义上来说,张绣就不再是董卓的部将了。

    两个人都是朝廷扼守西北的大将,互不统属。

    而且与名声很臭,军纪涣散的董卓不同。张绣“神威天将军”美名在外,在略阳郡招贤纳士,堪称“贤明”。

    董卓气量其实狭窄,便有些芥蒂。

    不过张绣不时会送来一些珍宝过来,联络董卓,双方还是能和睦相处的。

    李儒没有理会董卓的复杂语气,只将这个消息听来。他捏着胡须沉吟了一下之后,对董卓说道:“张将军乃是有胆敢行的人,如此作为,我并不诧异。他在略阳招兵买马,足有三四万人,实力不弱。若他能拖延马腾,而主公您能战胜韩遂,或可平了凉州,获得大功。”

    “李儒言之有理。”董卓一听有大功,脸上的肥肉便抖了起来,虎目爆射出精芒,兴致满满道。“我立刻下令全军准备,只等朝廷号令,便行军向西。”

    “不可。”李儒却阻止了董卓。

    “为何?”董卓一脸茫然。

    “张将军虽然派人去了洛阳,但计算时间。快马至少是两天后才能到达洛阳,朝廷上扯皮、准备又需要三五天时间。待朝廷号令行动,岂不是贻误战机?主公自行准备一番,今日办妥,明日出发。”

    “而且韩遂在金城,他也需要时间准备。主公不妨走陇山道,出萧关,可以迅速拦住韩遂,以免马腾与韩遂汇合。”

    李儒一边捏着胡须,一边眸中光芒闪亮,运筹帷幄。

    “好。立刻准备。”董卓也是个胆大包天之徒,一想也对,便拍案而起,下令道。

    正如李儒所说,董卓花了半天的功夫,便准备好了车马粮草。次日便拔营开寨,且让骑兵先行。

    日夜兼程,没有几天便向西北出了萧关,其前部骑兵,更是已经直逼金城而去。

    与此同时,朝廷方面也如李儒所料的一般,用了几天功夫扯皮、准备,仍然以左将军皇甫嵩为帅,督军三万从洛阳出发,沿着渭水河道,支援略阳郡,并调动董卓出兵。

    事情的发展几乎与李儒的猜测如出一辙,唯有一件事情......

    ..........

    金城。

    韩遂在接到了马腾的书信之后,便下令全军准备。他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在金城屯留了部分兵马,但仍然有马步军五万一起。

    一日便准备好了粮草,第二天便出城南下。

    大队人马行军,速度当然不快。韩遂刚出金城没有多久,便听到马腾传来的消息,成宜被杀。

    怎么说成宜也是凉州叛军首领之一,韩遂有些兔死狐悲之感,跟着叹了一口气。

    然后韩遂继续南下,又走了一大段路之后,来到了陇西郡。便又听说了上邽城被攻破,李傕被杀。

    韩遂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下令全军加速行军。

    张绣这个小子已经不得了了,如果不遏制的话,简直是无限长大。最后必然成为心腹大患。

    韩遂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在渭水附近安营扎寨,便收到了马腾传来的急报,董卓已经出萧关,屯兵在渭水南岸,打算阻击他了。

    深夜。得到消息的韩遂,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坐在中军大帐内,久久无言,身旁的乃是谋臣李能。

    “大帅。董卓出兵过于迅速,恐怕是没等朝廷诏令,便私自发兵。兵贵神速,虽然董卓会承担一点朝廷的风险,但是从军事上来说,董卓是赢了。我们很难突破董卓,南下与马大帅汇合。而马大帅五六万兵马,恐怕也不能打败张绣。如果朝廷另外还有援兵。我们将陷入不利。不如派人告诉马大帅,各自退兵据守城池。”

    李能叹了一口气,拱手对韩遂说道。

    韩遂从沉默之中挣脱了出来,抬头对李能点了点头说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进取没有利益,只会受损。”

    说着,韩遂让李能磨墨,取了一张白布,提笔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去给了马腾。

    但是退兵之计已经定下,韩遂非但没有松了一口气,反而心中更加沉重了。他抬头对李能说道:“张绣骁勇善战,人称“神威天将军”。我们凉州数十万大军,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的。为人果断敢行。我本来与兄长(马腾)商议,秋收粮足出兵,拔掉张绣。而张绣却是出我们意料之外,秋收之前就动手。先杀成宜,后杀李傕,占了上邽城。其人真是凉州英豪。张儿不死,我必死无葬身之地也。”

    李能沉默了,他能成为韩遂的主要谋臣,也自认为是才智之士。追随韩遂多年,南征北战。

    他却从来没有见过张绣这样的人,其威力绝人,犹如项羽。用兵出人意料之外,仿佛韩信。

    当得起一声“凉州英豪”。

    若此人不死,马腾、韩遂必然永无宁日。

    不久后,韩遂让李能离开了,次日一早,韩遂退兵回去金城。而随着韩遂退兵,马腾独木难支,也退兵返回了冀城。

    董卓兵贵神速,私自出陇山道,与韩遂对峙,却连仗都没有打,一点功劳都没有捞到。

    但是他也没有本事,孤军深入去金城攻打韩遂,便也只能大骂一声,然后灰溜溜的退兵了。

    左将军皇甫嵩更惨,他率领精兵三万,刚走过五丈原,没到略阳郡,便得到了马腾、韩遂的退兵的消息,他也没有犹豫,立刻班师回朝。

    这一战,张绣杀了成宜得了成宜步军、人口。

    杀了李傕,得了上邽城,以及李傕的一万精兵。

    真是打了自己的仗,然后借着朝廷的威势,以董卓、皇甫嵩的兵马,震慑退走了马腾、韩遂,可谓大获全胜。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