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崛起1857 >第一百五十六节 英法援军
    立约之后,就让方山留守,叫他过来,就是让他在这里盯着的,因为朱敬伦得回去了。

    英法联军的援军到了。

    英方出兵2万,总司令格兰特,全权公使额尔金。法方计出兵7000人,总司令孟托班,全权公使葛罗。

    在六月初,这两只大军全部抵达香港,一下子让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变得热闹了起来。

    但战争还没有立刻爆发,两国海军舰队先行北上,英国攻打大连湾,法国攻打登州港,试图一南一北掐住渤海湾的咽喉,从而封锁住渤海湾。

    清廷的对应显得格外古怪。

    咸丰撕毁了天津条约,要求英法公使须与中方就天津条约在上海重新协议。双方谈好后,再进京换约。要求有关进京换约,应按美国换约之成例,也就是坐大车走北塘,在清军的监视之下进京。

    咸丰指示两江总督何桂清,让他要求外国公使不但不能长驻北京,也不能长驻其它地方;英法要求的军费赔偿,与清军抵消二百万两。先欠他们两百万两,然后由华商分年代赔。内地游历及长江设立码头,尽量取消。牛庄、登州不得开口,照美国例开潮州、台湾两口。最多允许英国开琼州,法国开淡水。大沽之防,决不能撤。

    这就是咸丰对英法3月8日最后通牒的回复,让两江总督何桂清在上海代办。

    上次说的好好的,怎么咸丰的态度突然就变了,而且要跟英法低效军费,原因就是因为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侥幸打沉了几艘英国炮艇,打死了几百人,咸丰觉得有底气了,而且还傻乎乎的以为打赢了就能拿军费赔偿,认为这一仗清军打赢了,就能抵消英法提出了一部分军费。

    咸丰完全没有想过,天津条约是上次双方商定好的国际条约,就只差一个换约了,然后他突然变卦,会让洋人如何愤怒,已经磋商好的开放口岸,也突然就不开放了,这是逼洋人打他,就连已经换约完成的中美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执行,让美国人和俄国人郁闷不已。

    究其根源在于,咸丰君臣始终将签订国际条约看作一种缓兵之计,只是诓骗洋人撤军,之后承不承认那要看形势了,中国文化中不讲原则的一面,显露无疑,可问题是,以往跟其他小国不讲原则没问题,可现在遇上的是英法这两个大流氓,人家手里可是有刀子的。

    这绝对不是咸丰一个人傻,清廷可是集体决策,是朝臣众议的,这根本就是集体智慧,也就是整个朝廷上下,就没有一个懂得国际法则的明白人。都还在中国人习惯的老一套,可问题上,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中国的时代了,而是西方人的时代,时代变了,所以悲剧。

    朱敬伦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他关心的是英法对九龙的态度,历史上,他们早在援军到达前就租借了九龙,九龙可以直接作为他们的后勤基地,现在港府提出租借九龙的要求,被朱敬伦直接驳回,历史上他们是跟总督劳崇光签约的,现在他们连柏贵的面都见不到,有虎门要塞卡着,他们即便想去广州,也得考量一下。

    朱敬伦回到新安后,一听说英法联军海军北上了,顿时送了一口气。

    他还担心英法联军援兵到来后,会想办法冲破虎门要塞,强行进入广州呢,那时候柏贵肯定会让步的。

    九龙一定不能割,这牵扯到一个经济话语权的问题,割让了九龙,香港有了纵身腹地,这座港口就彻底活了,可能比不过上海,但是珠江口就没有任何一个港口能压住他了,这意味着广東的经济中心将会移到香港。

    一旦九龙不割让,那么广東的贸易中心,就始终在朱敬伦手里掌握着,他始终将广東看作自己的基业,绝对不容有失。

    现在英法联军北上,意味着他们的目光始终是在北京。

    朱敬伦不知道英法两国给公使的训令精神是:

    第一,英法公使应该进入北京,并在那里受到光荣接待。英国政府专门强调,必须走布鲁斯当初要走的进京路线,必须坐轿进京。不能像美国公使华若翰一样丢失荣誉。

    第二,英法公使是否常驻北京,由两位公使共同协商。

    第三,战争尽可能在扬子江以北地区进行,要和其它地区的居民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四,战争的目的不是要颠覆清政府,要防止在北京出现无政府状态。北京的皇帝如果从北京跑回老家,会导致太平军发展壮大,中英权威会下降,平叛的总督更无能为力。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和中国建立更明确安排得更好的国际关系。

    英法两国的目的依然是贸易和通商,他们给公使的要求中,明确关于占领土地的,只有一个舟山。

    英法两国之间的协议规定:

    第一,大清过各向英法赔款800万两。天津条约的赔款数包括在内。

    第二,共同占领中国的舟山作为抵押。

    第三,清政府为大沽口事件道歉,同时互换和履行天津条约。

    至于九龙,那属于英国政府单方面的需要,对公使的要求是在法国不反对的情况下夺取九龙。

    法国人未必会反对,但目前法国人的态度肯定是优先执行北上作战任务,然后集中力量跟中国达成协议,法国人还急着去占领越南呢。因此九龙问题,恐怕得放到最后考虑了。

    朱敬伦不知道的是,其实英国人不是不着急,而是有很深的顾虑。

    港督府中,包令正在向额尔金汇报情况。

    就像朱敬伦一直在搜集香港的情报一样,港英政府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广東的侦查,别说新安了,朱敬伦敢说,他们对一直无法直接接触的广州的情况,也是一清二楚。

    目前最严重的情况,自然就是朱敬伦暗中引导,由陈芝廷操刀带

    动起来的反割地运动,让整个新安都动了起来,甚至连东莞、香山、顺德、番禺和南海等沿江大县都行动了起来,各县的乡勇都武装起来,尽管没什么好的武器装备,可能仅仅是竹枪、长矛,甚至一根棍子,但是无比庞大的人数,也够英国人头痛了。

    “他们有多少军队”

    额尔金皱起眉头,他没想到自己一到香港就遇到这么麻烦的事情。

    包令苦笑道:“谈论他们的军队数量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军队,他们全都武装了起来。”

    额尔金又道:“那么您认为我们攻下九龙需要多少兵力”

    包令道:“攻打九龙并不难,难的如何面对极端排外的中国人,一旦占领九龙,恐怕我们必须一直驻扎一支军队用来维持治安。”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