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第21节
    9、领导的领导

    但凡作为领导,就必须要有大眼光和大局意识,有些事情也许你可以帮助属下代办,但涉及到具体细务还是尽量放手为好,不然要属下何用做领导的只需抓住那些大的方面就可以了。

    话说至正十九年正月,不免有些春风得意的朱老大亲自写了一副春联,贴在了行中书省的大门上,其联是:“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

    “六龙”之言源出易经,不太好理解;“五虎”则是将自己比为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这副联主要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论官职,朱同志现在是大宋的丞相级别,可以代皇帝任官发令;论军职,自己则是上将级别,可以率众征讨杀伐。

    其实,从这副对联中不难看出当时朱同志与小明王政权的主从关系,虽然后来明朝在修史时总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当然,在“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余,朱元璋难免有些不甘寂寞之意这也才是大英雄的本色流露。

    至正十九年五月,小明王又提升朱老大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也就是在这年八月,元军攻陷了汴梁,刘福通等人不得不带着小明王转移到了安丰。

    当时,宁越地区既已安定下来,朱老大自然还想进一步拿下浙东“未下诸郡”,为了让事情更加顺利,于是他便召集诸将来了一次长篇训话。

    他苦口婆心地告诫大伙:仁义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攻克城池虽然少不了武力,但是安定人心必然要依靠仁义。咱队伍入应天之时,秋毫无犯,所以才能一举让应天安定下来。最近咱们又攻克了婺州,老百姓又重获生机,此时正是抚恤他们的时候,这样老百姓才乐于归附。而那些还没有拿下的郡县,百姓也一定会先闻风而归附咱们咱每每听闻诸将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杀人,心下则喜不自胜。这行军打仗,就好比烈火一般,人人都避之惟恐不及。这就像鸟不到猛禽的林子中去会聚,野兽不去钻猎人布下的罗网,而老百姓必然会投靠施行宽厚之政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体恤百姓,宽厚仁政,不妄杀,历代取天下者,诸如唐宗宋祖等等,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感同身受者则莫过于朱元璋。因为他不像刘邦、李世民等人或是小吏公务员、或是贵族富二代出身,他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从那群“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人中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他深知老百姓最渴望的是什么纵观他的一生,他在保全民生方面,确实做得无可挑剔。

    接着,他又向诸将们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凡为将的人,能够以不杀人为追求,这不单是国家的幸事,也是你自家的福祉,你的子孙必会因此昌盛,这全是仰仗着你的余泽啊因此说,你们若用心记下我今日的话,则事不难就,大功不难成。

    朱老大的这番话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在战争中往往很难避免屠杀现象,除了一定的报复、威慑目的外,更多还是为了抢掠,“杀人越货”便是。虽然有严明的军纪在那里,但刀兵混乱之际,少不得就会有将士浑水摸鱼,或者是杀得性起,一时无法收敛。

    虽然朱元璋说得苦口婆心,但将领毕竟多是粗人,能听进去多少还是个问题。比如常遇春,杀降简直成了习惯,这没少让朱老大发火。

    不久,好消息传来,平章邵荣在余杭杭州西北不远处附近大破张士诚部,兵锋已直指杭州。

    朱家军近来在浙江的一举一动,盘踞浙东沿海的方国珍无不看在眼里,当朱老大的使者蔡元刚到达庆元后,老方自知和人家姓朱的不是一个数量级,于是便跟手下说了:而今豪杰并起,遍观诸强,惟有朱元璋号令严明、所向无敌。如今他又打下婺州,实话说,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再看看咱周围,西有张士诚,南有陈友定,都跟咱关系很僵,所以,暂时投降朱元璋,以观其变。手下都赞同他的看法。

    方国珍这人就这点好:相当地识时务,一贯都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就降。在他的词典中,从来没有骨气啊屈辱啊这类词汇。

    所以不久,他便遣使前来,表示愿归降朱元璋,两部合兵共灭张士诚,并献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金织、文绮若干。还捎带上一封信,大意是这样的:

    我方国珍自小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成年后打打鱼贩贩盐,日子过得倒也逍遥。后来受人诬陷,只得逃到一海岛上当了元朝的鲁滨逊。结果大伙抬举我做了老大,占得一亩三分地,也就讨口饭吃。而明公您却不同,自幼就理想远大,存匡扶社稷之志,从濠州一路打到应天,混得风生水起。我方国珍仰慕您已经很久很久了,只是道阻且长,看您的身影宛在水中央。如今听说您要来了如蒙不弃,国珍愿当您的马前卒。请接受小弟吧

    信写得深情款款,好歹没把朱老大看哭了。

    但对于投降专业户,朱元璋强忍泪水之余,还不得不冷静对待。史书也记载,“国珍虽纳款,然其志尚阴持两端”“墙头草”的个性,是方国珍也是其他一切军阀的本性。保存实力的要紧,硬干的不要。

    后来,老方又遣人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其次子方关作为人质。不过朱老大却回复老方说:古人在盟誓的时候,害怕对方会变卦,所以才互相交换人质,这其实证明是他们彼此不能互信。如今你既诚心来归,咱也当推心置腹。既然咱兄弟俩现在的感情天日可表,何须以儿子做抵押呢&a;a;

    于是就把方小二给送了回去,临行前还赏赐了他一番,并为他改名叫方明完。

    有人也许会疑惑了,一贯冷静的朱老大也情绪冲动起来,对老方动真感情了

    其实,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处:他虽明知老方反复无常惯了,但将来若兴兵征伐,势必得要个借口。而今他如此以诚回报,正是考虑着来日有充分的借口去收拾“背信弃义”的老方。更何况,眼下老方对自己也没啥威胁,对他安抚一点不会坏事。

    未来的形势发展也果真如朱老大所料。真是“任你百步走,招手就回头”。

    余杭之战得胜后不久,朱家军一部开始攻打杭州,张士诚遣其右丞相李伯升来援,结果被击败。不过杭州毕竟是一座重要的城池,好歹是南宋故都,防守严密得很,所以想轻易拿下是不可能的。对此,连常遇春都一筹莫展。

    与此同时,朱老大又任命耿再成为行枢密院判官,率兵屯缙云县黄龙山,攻打处州。

    佥院胡大海率兵取诸暨,张士诚部不敌,其万户沈胜率众降。可是待到老胡等人入城后,张部的降军汹汹不定,发生兵乱,结果被老胡所镇压,最终生擒四千余人,马六十匹。诸暨平定后,朱老大又命老胡屯兵罢手,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就是绍兴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