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辣妻,带着亿万物资嫁糙汉 >第834章 根本打不起来
    “还有我家的鸡,别看鸡看起来不起眼,可是我家养了50只鸡。

    全都养活了。

    有30只母鸡下蛋下的可勤快呢,那些蛋全都卖到市面上。

    老爷统一有出售渠道,一点儿都不用我们发愁。

    再加上养的那些肉鸡养成了之后卖出去,那全都是银子。

    我家这小半年虽然赚了只有15两银子。

    可是老娘满足呀,老娘一个寡妇带着两个闺女,一个儿子。

    孩子都没成年,能赚这么多银子,老娘以前想都不敢,想要是绣帕子,我眼睛瞎了,一年也最多不过二两银子。

    眼瞅着我闺女儿子现在都胖多了,也长得壮实多了。

    以后我再多养点儿鸡,挣了银子把儿子送去读书。”

    “还有我家这回我孙女儿的嫁妆,孙子,娶媳妇儿的彩礼全都有了。”

    “全都托了老爷的福。”

    百姓们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儿,不少人都急了眼。

    有不少县城里的百姓纷纷来到了县衙跟老爷打听。

    村里村民们能够养鸡,养猪,养长毛兔,那他们行吗?

    结果顾聿安贴出了告示。

    县衙里要兴办几个工厂。

    一个是食品加工厂,一个是皮革厂,还有一个就是盐业公司和烟草公司,再加上一个服装公司和鞋袜公司。

    这些新名词儿听的大家都一愣一愣,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词儿。

    但是告示上说的明白,这些厂子都会招工,招工人也就说一旦成为工人多劳多得。

    每个月有固定的工钱,而且很多厂子提供住宿和食堂。

    只要好好干,不比养鸡养鸭强?

    整个市面上因为这些风声搅得大家人心波动。

    这也是顾聿安要做到的。

    种地,养殖虽然是大事业,可是不能一门心思都扎在这个上面。

    要想全面开花,就得首先把工厂这方面办起来。

    首先得保证自给自足,这些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一部分可以销往关外,另外一部分可以销往关内那些富足的地区。

    以他和乔婉的点子和见识想要做出来又好又得人心的东西,自然是事半功倍。

    而陈家村的族人早就已经肠子都后悔青了,看到别的村子已经欣欣向荣,人家盖起了坚固的砖房子。

    而且听说那些养殖场盖的房子比他们住的那草窝子都好。

    陈族长召开了会议,带着其余几个跟他们一样没能在这一次的养殖收获当中是得益的那些百姓一起联名来到了衙门。

    本来是想着这一次老爷肯定会对他们下狠手。

    可是面对银子的时候谁不眼馋,到了这个时候不得不低头。

    想着跪下给老爷哭穷,求也得求老爷让他们也能加入挣钱的行列。

    谁知道顾聿安根本没有刁难他们。

    当然顾聿安也没见他们,没听他们那一套诉苦哭穷的方法。

    反而是让应书清出面,直接给他们签订了合同。

    养殖的事业自然得扩大规模,养的人越多,最后收益的人越多,而且可以形成一条稳定的供应链。

    同一时间,顾聿安在村子里百姓当中声望极高。

    春耕的时候,官府又下达了新的文书。

    让大家种上了水稻。

    很多人知道这些水稻,可是他们这里一般都是种麦子。

    水稻需要水,可是他们附近水源一般离村子里的地都比较远。

    在顾聿安发展之下又征了民夫,给各个村落修了路,并且还给他们修起了水利设施。

    一方面做这些措施,另外一方面开始推广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在产量方面当然是麦子不可同日而语。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田地里一边种水稻,一边还养鱼。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法子行不通,可是等到最后看到鱼长得不错,问题是那些水稻也长得非常茂盛。

    大家这会儿对顾老爷那是心服口服。

    村民们一边养殖一边种植。

    等到这一茬水稻收获之后,又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们种上了土豆,红薯。

    等到土豆收获的时候,大家才目瞪口呆。

    谁也没有想到,就这不起眼儿的东西,种出来居然会产量这么高。

    第一次他们被这丰收震惊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一年的县城里,大家都是喜气洋洋。

    百姓进进出出,第一次觉得日子过得居然如此舒心,县城里好几个工厂都已经开工。

    很多百姓都到工厂里去做工。

    不光能挣到银子,还管吃管住。

    今年的丰收也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粮食和土豆,富裕出来的粮食和土豆他们拿出来一批卖往了关内,另外一批又卖往了关外。

    蛮子们往日里一到收获的时候就会抢粮食,可是今年人家大批的粮食直接运到他们这里从他们手里换走了牛羊和马匹。

    以前是百姓们自己都吃不饱,现在有了富裕的时候,这么一交换。

    蛮子们手里有粮,自然也不乐意去牺牲自己的人命去攻打这些地方。

    这一个冬天居然大家都过得安安稳稳。

    而他们县城里工厂出品的那些东西都流水般的运往了关内的各地。

    因为他们和本地的盐商和粮商关系都相处的非常好。所以在这一方面,对方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帮他们在各地都找到了下家。

    这些东西卖的相当好。

    东西卖的好,来回到工厂里就会给工人们发奖金,并且逢年过节还有福利。

    他们这里的百姓很明显日子过的越来越富足。

    而董大人就更不用说了,他手底下的500兵丁已经变成了2000。

    因为人们吃的饱,喝的足,生的孩子也多,壮丁渐渐的也多了起来。

    尤其当兵的听说月钱给的足,吃得好,而且当兵的家属还能受到优待,可以减免赋税。

    这种好事儿他们听说之后当然愿意送家里的儿郎来当兵,最重要的是这两年他们县里根本就没打过仗。

    蛮子早就偃旗息鼓,而且蛮子还和他们县城做起了生意。

    两家人真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见面握手是朋友,谁还打什么仗啊?

    当兵的不光武器装备精良,而且人人有马蹄,军营内外一片祥和,虽然大家还是辛苦的操练,可是心里都明白,只要老爷在继续这样做下去,蛮子和他们真没有打仗的必要。

    蛮子也不过是为了好过好生活。

    不过五年的时间,这个小小的县城已经远近闻名,不光是他们这个县城附近的县城以及阜城都受到他们的影响,带动之下,也开始推行这些政策。

    漠北关外居然一片祥和。

    朝廷大概都想不到,在他们眼中烽火连天的地方,居然百姓的日子过得如此富足。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