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北宋从劁猪开始打拼 >第98章 第098章:奇葩皇帝(2)
    宋徽宗对女色的鉴定更强于书画。

    六宫粉黛在宋徽宗眼里,都算不得真正的美人。

    无论是已经去世的来夫人、刘安妃,还是正得宠的郑皇后、乔贵妃,抑或后来封为皇后的韦贵妃,都不能使赵佶得到满足。

    不能说她们长得不漂亮,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美人,可谓阆苑仙葩,人间绝色。

    但赵佶觉得,她们的美是经过精心雕饰的,她们的妩媚是做作的,微笑是摆出来的,情谊是虚伪的,亲吻是冰冷的……认真的说,三宫粉黛不像有血有肉的活人,更似精镂细刻出来的石像。

    她们不是有个性的精妙真品,更像临摹得惟妙惟肖的赝品。

    从形象上看,她们与赵佶心中的真品波澜莫二;从气质上说,却缺少他理想中的美人所具有的风度和气韵。

    赵佶和三宫粉黛,六院宫娥朝夕相处,感到索然无味。

    赵佶的不满足,正在于此。

    赵佶的审美,是古代帝王审美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佶用生命活出了美,活出了自己。

    “天下一人。”这是宋徽宗的个性签名。古人称之为花押,用于书画作品的题款。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他要写这样的花押,闲闲几笔,两横却相隔甚远,一撇一捺,象是随意落下。

    但“天下一人”这四个字,或许只有他担得起。

    只有他,将大宋王朝断送了,自己也成了阶下囚,客死他乡。

    也只有他,将一己之力的审美推向全中国,甚至影响了千年。

    多少年来,人们对赵佶毁誉参半,恨他亡了国,却又无法忽略他在审美上的巅峰造诣。

    宋徽宗的审美,若用两个字形容,便是极致——他是故宫书画院的第一任院长。

    《瑞鹤图》是宋徽宗的代表作——庄严耸立的汴王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在上空翱翔盘旋,另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宫殿周围的祥和以平涂渲染,更烘托出仙鹤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气氛祥和吉庆。

    宋徽宗的书法风格挺健秀丽,称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清晓槲棱拂彩霓,

    先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

    两两还呈千岁姿。

    拟似碧銮栖宝阁,

    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吠当丹关,

    故使憧憧庶俗知。

    这是宋徽宗为《瑞鹤图》的题诗,有几个人能写出这样意境深邃的诗句,只有宋徽宗自己。

    18岁之前,赵佶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当皇帝,他根本就不想做皇帝。

    他是端王,从小爱美爱玩,诗、书、画、茶、园林、蹴鞠皆是他所爱。

    但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他被推上万人之上的宝座后,最爱的还是美与艺术。

    常言道,笔迹之处见风骨。

    赵佶自创的瘦金体,笔笔如枝枝瘦梅,在清冷的月夜里,迎风挺立,清雅秀丽。

    最绝的是笔画之间的留白,被他写成了三角形,宛如钻石的切割面,仿佛折射出万丈光芒,绚烂、璀璨。

    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人要学会藏拙。因此,写字要求方正圆融,讲究藏锋。

    到了宋朝,书法字体基本已经定型;但宋徽宗却独辟蹊径,打破格局。

    他的字,完全是锋芒毕露,不美不休!

    芒,意味着尖细、出众,容易伤人伤己。

    宋徽宗的字中,“有一种对美的沉溺。”

    他不舍得让美被掩盖,他深信,一定要被看见,锋芒毕露是他的人生美学。

    传说,某一年徽宗梦里下了一场雨,雨过后,显出天青。

    醒来后,他便召令匠人,一定要将这种色表现出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匠人们闻所未闻,但不敢怠慢,一旦烧不出来就要掉脑袋。于是,夜以继日,拼命尝试。终于,烧出了汝瓷,绝美千年。

    宋徽宗信奉道教,还自封为“道君皇帝”。道家有“静为依归”“清极遁世”的理念,对幽怨的青色情有独锺。道家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也叫“绿章”有这样的天青色的纸,淡淡的一种蓝色,用来写祈祷词。

    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宋徽宗喜欢上青楼女子李师师了,这恐怕就是他奇葩审美观念的印证。

    李师师和晏几道是往年之交,琴棋诗画样样精通,赵佶早就闻知她的风韵,很想见上一面,在太监的斡旋下,化妆成富商去见李师师的机会成熟。

    一个堂堂的天子,九五之尊,又是书家、画家、金石家、鉴赏家的赵佶,身价降到和妓女鬼混的地步,实在让天下人不可理喻。

    可这就是赵佶的自我,他是皇帝,“天下一人”四个字也只有他担得起。

    担得起天下一人的皇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宫娥、侍女成千上万,可他却热衷于花街柳巷的青楼女子,这样的奇葩心态只能属于赵佶。

    也只有赵佶在皇帝位子上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也可能大宋朝出了赵佶这么一个风流皇帝,才使青楼文化绵绵不绝,让柳永、晏几道那样的青楼诗人有了用武之地。

    元巳清明假未开,

    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

    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王赋客多风味,

    莫惜青钱万选才。

    这首词是宋仁宗朝宰相晏殊的名作,晏殊故去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失势,成为李师师的故交。

    李师师在晏几道的关照下,琴棋书画飞速进步,很快成为东京青楼的花魁。

    宋徽宗就是冲着晏几道熏陶过的青楼才女李师师来的。

    九五之尊,天下一人的皇上,作了化妆后混杂在太监队伍中,穿越烟街柳巷,向李师师安身立命的月牙坊而去。

    一个妓女能让“天下第一”的皇上亲睐,还要偷偷摸摸,夜里在太监的伴随下前去约会,这样的下架举做也只有赵佶这样的皇帝才能做到。

    赵佶宠幸女子不问出身门第,只觉得称心如意便就做成情侣,过后并不念及。

    他拥有的女人太多,如果每一个都要念及,他就得长10个脑袋也不可能了却心愿。

    常年累月浸泡在宫里的宫娥、侍女,哪一个不想取悦于皇上,倘若得到皇上恩宠怀上龙种,那可是改换门庭的大事。

    赵佶入了坊门,太监在周围巡视,老鸨将“大官人”迎接进去,领进“醉仙阁”。

    李师师来了,赵佶目不转睛地看着月影移动的倩影,心中微微颤抖。

    什么“阆苑仙葩”、“人间绝品”,李师师一出现,就足以使他蓄之禁苑的六宫粉黛,三千佳丽失去颜色。

    灯光下的李师师淡妆素衣,不施脂粉,新浴方罢,娇艳如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这才是赵佶搜寻已久的“真品”。

    李师师不像其她坊间神女那样的娇柔做作,她的神态很高傲,有种凛然不可侵犯的严肃;这却正是赵佶需要的。

    有时候冷艳反而会激起热情,赵佶坐了下来,占有她的念头在李师师的冷峻和纯真面前烟消雾散;他让李师师给他弹奏曲子。

    李师师愕然,哪有嫖客见了妓女不猴急的,可是眼前这位看似斯文的客人却是……

    李师师有点感动,走到古琴跟前,轻轻舞弄琴弦,一曲《平沙落雁》从她的手指头下面溢放出来。

    赵佶听得如醉如痴……随着琴声,赵佶眼前出现一串连续优美的画卷:秋高气爽,风静沙平,葭芦瑟瑟,流水叮咚,在云程万里中,有雁行在和鸣,悠隐悠显,若往若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