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变 >第288章 紫光阁
    六月二十七日黄昏,长安左右门内的T型广场上。

    虽说日头已经西移,但是这热闹的场景仍然不减。

    一队队劳工,迈着步子,高喊着号子,或是扛着白色的杉篙,或是在脚手架上上下攀登着,又或者背着木板往上走着,又或是拿着席子在木框架的顶部来回铺就着。

    更有着来来回回,碾压地面发出轱辘声的排子车,它们在曳拉着各类运料。

    整个广场好似都被那成百上千的工匠所填满了,不复原本的空旷之感。

    此刻他们正在搭建席棚或是布棚,为之后的大阅做准备。

    布棚好理解,都是用染过的蓝色布支起来的,而席棚则是用芦席支搭的。

    这大阅可是头等的大事,虽说朱载壡没有亲自去盯,但是却已委派了专人进行前期的准备。

    而这前期的准备,除了场所的选定,剩下的就是布设问题了。

    毕竟这是关系到一个王朝脸面的问题,更是向万民展示大明煌煌军威的最佳时机。

    所以这排面上的事必须要做好。

    先不提在开工之前香案供奉。

    就说那千步廊所在的T字广场,此刻当初都已经支搭起了棚帐。

    当然了,除了这排面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避暑。

    这南京的六月,已经进入盛夏,天气酷热,暑气袭人必须要避暑。

    到时候观礼的百姓们,还有那些个官员们,都是需要有个临时驻足之所。

    因此需要用芦席支搭凉棚,用以遮避阳光曝晒。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朱载壡并不希望自己的子民是在大太阳下暴晒着观看。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细节上的事情必须要处理好。

    因为工程的浩大,又因为工期的短暂。

    具体负责这件事的南京礼部和南京工部,深感人手的不足,也缺乏对这搭棚子工艺的自信。

    于是乎,便找遍了整个南京城的帐房铺。

    所谓这账房铺,其实就是棚铺,专吃这碗饭的棚业工匠们。

    南京棚业当中的八大铺,像是在城东的“天顺”棚铺,南城的“利顺”,西城的“森茂”等这些放眼整个天下都算是棚业龙头的棚铺也悉数到场。

    毕竟这是朝廷的差事,坊间没人敢违背。

    此刻,他们已经忙活了十来天了,今晚是最后的收工之日了。

    那龙虎门两侧都已经搭起了牌楼。

    所谓龙虎门,其实是指两座城门。

    这长安左门,为龙门,长安右门为虎门,也是因为风水问题而取名的。

    因为每年八月,刑部要进行秋审,那些个死刑犯,要从左门入,从右门出,最后砍头。

    所以为了冲煞,取龙虎二门。

    那龙虎二门两处,各自耸立着一座彩色的牌楼。

    那牌楼左右门各不相同。

    左侧的龙门处,那是用鲜花,准确来说是鲜菊花扎成的鲜花牌楼。

    而右侧的虎门处,则是用松枝扦插搭成牌楼,名叫松塔牌楼。

    在这两座牌楼边上,更是耸立着钟楼和鼓楼各一座。

    这些地方之后是乐手们聚集的地方,鸣钟击鼓,以迎大阅。

    “一二…拉——”

    “拉——”

    广场之上,一群人分成四拨,正排成队列,双手用力攥着比自己手臂还粗的麻绳,使劲地往外拉曳着。

    他们正在搭建天棚,其中一个已经搭建好了,他们正在加紧完工最后一个。

    这所谓天棚,是因为棚顶往往高出于庭院之上,所以叫天棚。

    伴随着号子声响起,令人牙酸的声响响起,整个天棚开始如同一个充气的气球一般,开始慢慢地鼓了起来。

    而那天棚的内部结构也跟朱载壡后世所见到的穹顶一般,是没有柱子的。

    没有错,这天棚,这些工匠们搭起来的天棚在中间居然是没有柱子作为支撑的!!

    要知道这没有柱子支撑的房子有吗,确实也有,那就是无梁殿,但那是靠砖横一层竖一层给叠砌起来的。

    但是这天棚不应该,整个棚顶的重量是完全依靠一整个木架子支撑住的。

    中间是没有任何柱子支撑的,全靠摽绳的技术。

    这摽绳啊,就是用浸染过桐油的麻绳,将大小不一的数十个木架子组合在一块,从而托住整个天棚。

    没有粗,是整个托起的,这木架子并不是在棚子底下的,而是在棚顶上的。

    甚至就连木架子支撑地面的边上柱子,也是没有掘坑的。

    那么个粗杉篙,完完全全都是浮放在地面,全仗刚刚那些个工匠们曳力竖立起来的。

    此刻,那被数千人拉拽起来的天棚,高达数丈,也确实如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

    单单这技术,就不是南京工部那些个吃干饭的官员们能够做出来的。

    并且这天棚四周的顶上,都还设有可以卷拉的活动席子,有根红色的身子垂挂下来,底下的人可以拉着这根红绳,便可实行卷放,很像朱载壡后世所见到的卷帘窗户。

    而那红绳也是有讲究的,行话叫其红股,与那绿色的席子相呼应,取棚外有楼之意。

    但是这只能叫最壮观,不能叫精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最为精致的当属为太子朱载壡所布设的棚子。

    按着太子的规划,太子是不会一直呆在这承天门城楼上的。

    如果一直呆着,那么也不用为太子专设一个棚子了。

    朱载壡是要走动的,是要在大阅的时候走下来,近距离观赏的。

    而且大阅是在承天门外,但是献俘大典因为要对于百姓的限制更少,所要求的场地空间更大,所以是放在南京正阳门外的。

    因此那棚子还必须要跟着太子一并,必须要方便搬离才行。

    朱载壡的棚子是最早开始搭建的,但是也是最费工序的,堪堪在今天才大体上完工了。

    此刻,还是有些工匠在最后的收尾工作。

    那棚子并不算太大。

    但是那朱红耀紫的样子,完全不亚于一座活动宫殿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就是不知道朱载壡见到这个棚子,会作何感想。

    那棚子的四周边沿做出廊子,并全部都安上了红色的挂檐。

    同时在这挂檐的边上,描金朱绘,甚至还垂挂下各色纱帐与流苏璎珞。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