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变 >第299章 大阅之改建纪念塔(下)
    整个大报恩寺是按着大内的标准来修建的,这规模自然是大得离谱,不过单论规模还是比不上灵谷寺。

    这灵谷寺因为更远离城市,所以占地更广,占地整整五百多亩,更有五里松径一直延伸到寺庙后山,被冠以灵谷深松之称,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如此美景,如此规模,自然也就赢得了正觉禅师的青睐。

    当初朱载壡让正觉禅师在三大刹当中任选一座作方丈,他便自己选了灵谷寺,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报恩寺是建在山坡之上的,因此地势上存在着高差,越往里走,地势越高。

    这出了山门之后,便沿着一道有坡度的大道往天王殿走去。

    这天王殿内供奉六尊佛像。

    不过都已经是泥塑佛像了,用稻草混上细泥塑造而成的,原本的铜鎏金佛像都已经被搬走去造火炮了。

    这六尊佛像,无非就是弥勒佛外加韦陀菩萨,殿的东西两侧,则是分别供奉四大天王。

    其实弥勒佛本不该出现的,因为这是净土宗里的。

    而有明一朝其实往往推崇禅宗,以禅院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藏传佛教的影响,这禅净二宗的区别已经慢慢在建筑上模糊化了。

    朱载壡没有过多停留,就连目光也不愿意放在这些佛像当中。

    呵呵——若是佛像真的慈悲为怀,那么后世抗日如此艰苦,整个民族一百多年的黑暗期,所谓的菩萨佛祖这些有曾显灵过吗?

    从天王殿出来,又是一片由方砖曼地所形成的广场。

    这广场是封闭起来的,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

    广场的两侧有着长廊连接,充当这这一院落的围墙。

    看过堂稿的朱载壡知道,这些长廊说是画廊也不为过,整整一百二十间,连接在一块,差不多两里长,周身全部都画满了壁画。

    当然了这些壁画上画的都是佛本生的事。

    在这广场的左右两边除了画廊之外,还各有一个亭子。这北侧的是宣德御碑亭,南侧是永乐御碑亭。

    这两个亭子,朱载壡不敢动,哪怕这用来驮载碑身的神兽是用铜做的,朱载壡也不敢将它们给融化了。

    没办法,先祖大部分时候还是违背不了的,孝道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力远超后世的想象。

    哪怕是朱载壡也不敢太过于违背。

    这广场的尽头处是高台,高台两侧各有楼梯延伸下来。

    等上了高台之后,最先看到的自然是那耸立在其中的琉璃宝塔了,毕竟一片空旷之地,才能突出大厦之峥嵘。

    但是让朱载壡注意的是,在那边上还有一座大型建筑。

    看到那灰不溜秋的样式,以及这隔着距离就飘来的香油味,朱载壡大致能猜出来这是油库。

    寺庙当中有油库还是很少见的。

    但是大报恩寺必须要。

    这琉璃宝塔,每天晚上要亮一百四十四盏油灯,这些灯都是长明灯,这每天耗油量就在六十四斤上下,花费的银子就需要六两四钱。

    一月下去,要耗掉灯油一千五百多斤。

    这油库通过一道长廊与琉璃宝塔相互连接,方便风雨天的时候进行添油,单看着样式,就好似折翅的鸟。

    “殿下——”

    跟在身后数步之远的正觉禅师开口了,他隔着几个亲从侍卫的距离朝着朱载壡开口道,“这大报恩寺原有僧人数千,只不过经过两次东渡之后,现在在寺内的不过二百人。”

    “这些人实在走不开,因为要负责这塔上一百多盏灯的差事。不过,贫僧已经将那些下属于大报恩寺的寺院当中的僧人全部都迁移过来了,如今那些个寺院都已经关闭山门,人去寺空了。”

    正觉禅师说罢,还不忘伸手一指那不远处的琉璃宝塔,“大报恩寺没办法,这塔内的添油,擦明瓦,剪芯都需要人来值守,以保夜夜通明。”

    “明瓦?”

    朱载壡听到这个词,下意识地重复了一下,而后眯起眼看向了那散着双色光辉的宝塔,那塔上自上而下都有着一个个窗户,这些窗户此刻都散着乳白的光芒,就好似稍微模糊一点的玻璃一般。

    那些便是明瓦,算得上除平板玻璃之外最好的采光窗罩了。

    就连牛角熬制出来的明角也不如它透光,这些明瓦用的都是磨制得极薄的蚌壳。

    而后一片片卡在窗格上,整个塔有着一百四十四扇窗户,全部都是用的明瓦。

    这样算下来,少说也要两千多片,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豪奢。

    “好了,孤知道。”

    朱载壡压下心中别样的情绪,收回视线,点了点头,顺势看了下跟在正觉禅师身后的那些和尚,“这些…人…都是大报恩寺的?”

    “是的,殿下,这些都是原大报恩寺留下的。”

    “人数没关系,孤现在已经不强求了。”

    沉默片刻之后,朱载壡的声音再次响起,之所以正觉禅师要说刚刚这番话,就是怕太子误会,因为之前朱载壡定下标准,这南京佛门留人不能多,这三座大刹当中,除了灵谷寺的僧人,本寺加上下属的各个寺院,一共可以保留五百人外,其他两座一定要少之又少。

    当然,具体的标准没有定下来,不过随着两次东渡之后,六千多僧人离开南京之后,这南京城内的僧人,哪怕有着外来的和尚补充,也不会太多。

    朱载壡在心中默算了下,这三大刹,加上其下属的各个寺院尼姑庵,整个僧人的数量是超不过两千人了。

    “禅师你做的还是不错的,就像之前报上去的寺院田亩一事。还有那秘色瓷一事,都是功劳,孤会记住,记在心里的。”

    之前那正觉禅师,将三大寺的田亩一一核实了,报上去的数额让朱载壡也大吃一惊,这些个和尚们,一个个将田亩当做世业,其世代延续下来的田亩数量,抵得上两个鲍安!

    最终这些田亩也落入到了皇庄里,朱载壡并不信任现行的官僚体系,至少在考成法没有结果之前,他是不太信任的。

    因此他开始组建女官。

    这女官组建,不单单是为了与内宦体系相互制约,更能帮着自己处理一些财政上的问题,像是皇庄还有皇店。

    不过女官体系自己也不能全信,权力是需要制约的,也是需要监督的。

    这女官体系现在看起来一片清明,充满活力,那是因为刚刚组建,王翠翘等人又是自己的心腹,是亲自选拔出来的,自然也就耳目一新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