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膳食娘子 >665.第665章 航线(合一)
    海商抵达阿巴丹一带,便可望见当地人安置的灯塔。夜间灯塔点燃熊熊火炬,把远涉重洋而来的商船导入波斯湾。

    到幼发拉底河口货物必须转到轻舟上,方能溯河而上,两天就到大食国重镇巴士拉港。再由驿道向西北陆行千里,便是大食国京城巴格达。

    从阿拉伯半岛沿岸又可航行到亚丁湾、红海,一般称之为西路航道,巴士拉为东、西航道交汇点:乌剌国巴士拉东巴林阿曼竭国等沿着印度洋西海岸西行七个小国也门沿东非海岸西南行十余小国三兰国今坦桑尼亚海岸

    沿着这条航线,大宋海舶不仅可以到达波斯湾沿岸各国和阿拉伯半岛南部诸港,还可远航至东非的中南部海港。

    这一航线经历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全长达14450海里,这还仅仅只是延着唐朝开辟的航路而走,这条航路是这世界上最长的航线,此记录保持了八九百年之久,直到公元16世纪中叶,欧洲人开辟东方新航路才被打破。

    如今有了杨涵瑶的介入,虽然系统没给出航海图,她也没那么好的运气抽一份出来,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地,在成功开辟大宋与澳洲的路线后,他们又成功地摸索出了几条新航线,这几年大宋经济实力暴涨,更是刮起了一股“海贸热”。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大力地造出海海船,官方用飞剪船探寻新航路,在黄帝号,炎帝号陆续下水

    出航后,这几年间,官方又陆续造了二十几艘排水量在1500到2500吨的大飞剪。

    船的名字都以上古圣贤以及前朝明君的名字命名,这点上,连杨涵瑶这个后世之人都不得不感佩宋朝廷的胸襟。

    比如今年下水的两艘排水吨位在2000吨的两艘船就是以前朝皇帝的谥号命名得:分别是秦皇号和汉武号。

    秦皇统一中国,使得大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尽管在其他上面有着诸多瑕疵,可面对着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统天下的心愿乃是上到国君下到臣民的所有共识。

    汉武帝虽留下了穷兵黩武的评语,可面对外族的欺辱,毫不退缩,忍让的态度却正是宋人所需要得。这也是汉民族的精神所在,无论被打倒多少次,最终都会站起来,拿起武器赶走侵略者。

    不管是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匈奴也好,突厥也罢,到了宋人这里,幽州大胜已让他们看到了盛世的希望,契丹人,党项人最终也会被赶走或者融入大汉民族的血液中,完成天下一统。

    以汉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汉武帝居功至伟,以他谥号命名的船那是必须得。

    听说官家雄心勃勃地,如果下半年财政允许,他还打算造两条大船,分别是“唐宗号”与“则天号”。

    不过听说他的想法遭到了群臣的反对,造船寻找美洲他们不反对,唐宗号也没问题,但则天号,这种丢男人脸面的事难道还要传到外国去不成

    此事不了了之,杨涵瑶听后也是一笑了之,当个笑话听听也就过去了。

    再说这民间,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朝廷在拼命造大船,尝到了海外殖民甜头的民众们对此事的热情甚至比朝廷都高。

    他们没有造飞剪大船的技术,这技术只掌握在朝廷与常州商会的手里,国家也不允许常州商会的造船厂为民间打造飞剪船。不过这不打紧,因为常州商会在这几年又推出了一种盖伦船,这船虽然速度比不上飞剪船,不过胜在稳妥,装货量大,这不正好用来做海贸么

    公私合营的模式让全大宋的百姓都尝到了甜头,那些士绅先也不把目光放在田地上了。在田里能刨出几个钱来做海贸才是王道啊

    他们看不上眼的瓷器到了大食,那价钱翻了倍儿的往上涨,这不比在土里刨食来得爽快多了

    特别是东南亚,澳洲的开发更是让这群人赚了个钵满盆满,一听说哪里开了新航线,那里的人喜欢丝绸,瓷器,玻璃地,这些人就跟闻见血的鲨鱼般,一下就凶猛了起来。

    一人资金不够,那就联合,找上几家,甚至十几家人拼了命地给常州商会的造船厂下订单,聪慧最初的500吨排水量的小盖伦一直造到了7层楼高,排水量达2000吨的大盖伦,就这样还不满意,对于朝廷掌握着飞剪船与大宝船的技术不放于民间的做法十分不满。

    这里得说明下,这里大宝船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排水量可达4000吨。这样的国之利器,朝廷自然是不可能把技术外传得。

    不过这些士绅也不是吃素得,他们齐齐向朝廷施加压力,虽然最后的结果宝船还是没得到,但朝廷派出了有经验,能操作多帆船的水手来教导民间水手对多帆船的操控。

    如此一来,大家也就略微满足了。毕竟中国传统的船都是单帆船,对于盖伦这种多帆船的操作那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摸索得,还不着调。

    杨涵瑶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宋人的想象力与工匠的别具匠心。在她给出的盖伦帆船的图纸后,这些人又在这些船上做了改进,使其更适合远航,更安全。

    这也比奇怪,其实郑和出海的船所用技术还是宋朝得,大宋的航海技术就相当发达,有好的基础,再加上后世的思路与金钱的诱惑,这造船技术想不发达都难。

    在大宋,在这年头,出海贸易已成为一种时尚,以至于大家对土地都不那么看重了。当然,朝中也有一些大臣对此担忧,怕大家都去做海贸了,土地就没人耕种了。

    不过很显然,这些大臣的担忧很多余。因为聪明的宋人在航行的图中居然还做起了奴隶买卖的生意来。

    当然,碍于大宋不得贩卖奴隶的律法,这些聪明的老百姓自然不会说这些人是奴隶,而是借用常州商会合约里的东西,自己突发奇想地弄了个好听的名字:外来劳工。

    听到这名字时,杨涵瑶只觉得头上电闪雷鸣地,生生是被雷到了。忽想起毛爷爷的话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得。

    当然,按照中国人骨子里的秉性,虽说不给这些外来劳工工钱,但也没怎么苛待人家,全按照给佃户的待遇,收五成租。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