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幕后女王 >【第35章:上市】(1)品牌的能量
    因为刘公子的义举,淇奥演艺集团在“陈晨风波”里搭上了刘拜文学奖的顺风车,上书作为刘拜代表作,其影视化项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什么叫空前的成功,按照公众的理解,就是票房数据刷出了历史新高度。没有暗箱操作,没有幽灵场,每天报过来的实际票房数据都是一场开门红,刺激得很。

    自然,漂亮的市场数据,也得归功于好的内容支撑。

    这还得从头说起。

    上书影视化项目在策划的第一轮论证会上,首先需要确定的,便是先做电影呢,还是先做电视剧。

    电影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打品牌。

    电视剧则等于是入行影视的基建工程。

    以唐青悠一贯稳妥的性格,大家都觉得她会先试水电视剧,再去投制电影。

    但这一次,唐青悠并不是这么想的。

    她觉得传统电视剧市场和网络电视剧市场已经呈现合并的态势,既然剧人计划和艺人计划已经成功捆绑网络影视平台,打下了基础,主流渠道就没必要再死磕电视剧市场。此外,唐青悠也考虑到今后将剧人计划的口碑佳作提到主流市场上来,那么,舞台剧转化电影的操作难度,可比电视剧要显得快准狠。

    当一个机构越来越庞大,每个项目在运转过程中所调动的人员、部门、资金、流程都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更适合大机器的程式化生产及质量把控。

    黄绿光与唐青悠在体裁选择上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其后,两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更是表现出了原则性的高度一致。

    相比之下,邹见锋这尊“财神爷”在上书电影剧组几乎是全程带着计算器,拼命控制成本,愁得抓秃了脑袋。

    就这样,在出品人唐青悠、制片人邹见锋、艺术总监黄绿光长达一年的磨刀之下,高度一致的“内容为王”原则贯彻了电影的制作全程,电影上书一经面世,便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光芒。

    上书所描写的非常时期中国人齐心救国的故事。乱世中“有国才有家”的信念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涌动,“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极是热血、深为动人。

    黄绿光担任艺术总监忙到几乎飞起,为确保制作质量,放弃了出演男主角的初衷。但他实在太爱这个本子,开机之后还是忍不住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小角色。

    这一次,黄绿光一反温文儒雅的大众形象,出演了大刀王五。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电影上映之后,黄绿光光拿各大电影节的最佳男配奖杯,就拿到了手软。

    连唐青悠都感叹说:“这年头,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重了,什么爆款都有可能啊”

    在影视产业全线冷清的时候,上书逆市上扬,取得了空前的好口碑。唐青悠决定趁热打铁,董事会清一色地举手同意,纷纷表示:好题材电影是可以多做电视剧市场也不妨开拓开拓

    唐青悠摇了摇头。

    大家这回都没跟上唐青悠的节奏。

    以宇辉吴董为首,淇奥股东们几乎是捂着心脏在请问唐青悠:“那咱们到底又要做啥了”

    唐青悠一口气扔出来两本厚厚的册子,又把大家镇住了。

    她秀出来的,居然是华人大剧院的并购案及自制大型歌剧图兰朵的策划案。

    唐青悠的意思也很简单,拿下华人大剧院作为淇奥演艺集团在北京这个文化政治中心的“旗舰店”,每年拨几个亿的真金白银制作一两部大歌剧,不用几年时间就可以把国际上的歌剧经典都折腾一圈,届时,淇奥在演艺行业甚至大文化产业的地位也就稳固了,品牌力也将所向披靡。

    董事会成员既有各大股东,又有职工代表,都不是浅薄之人,深知歌剧是演艺的高端产品。

    淇奥的定位是内容型演艺集团,从小剧场演出一步步走到现在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未来要在世界演艺版图占据一席之地,要上市取得民间资本与国际市场的信任,就更加要拿出与世界对话的能力,尤其是演艺的顶级内容制作能力。所以,打造世界一流演出节目,是不可躲避的挑战之一。就目前资金的充裕情况来看,现下开始介入大型歌剧制作,是最好不过的时机。

    唐青悠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一通类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洋人有的,我们也能有,我们有的,洋人还真没有”

    “什么是我们有的,洋人没有的”吴董发问完毕,有点后悔,忍不住看了眼凌志。

    凌志但笑不语。

    唐青悠也没把吴董的状况外当回事,认认真真给细说了一下后续动作:“通过培养大型歌剧的制作能力,我们就可以掌握到国际化的制作流程及演出质量标准,那么,我们下一步便能加码,通过大型原创舞台剧,去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民族歌剧、民族器乐剧、民族音乐会这些,甚至更多的创新性的演出类型,不久的将来我们便都可以做。”

    吴董心想乖乖,你还真不把淇奥的钱当成自己挣的,忍不住就脱口而出:“说的挺好,花的都是钱啊”

    唐青悠笑道:“吴董是做传媒起家,最了解品牌的能量了。如果不把淇奥做成演艺界不可取代不可复制的大品牌,咱们的

    未来又能走多远呢”

    吴董被问住了。他又不懂演艺宇辉集团是做传媒起家,他要是自己能转型演艺,干嘛还要巴巴地跟淇奥合作

    唐青悠又分析了一下目前国内外的演艺品牌与产业集群。不可避免的提到了尚未见到雏形的高北城计划。

    李超然眼前一亮地说:“拿下华人大剧院,在北京站住脚;下一步,上海的高北城项目,咱们是不是可以参与”

    唐青悠点头:“这确实是我目前的计划之一。”

    因为高北城项目才动工不久,没有三五年完不成基建,前期也没有特别发布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部署计划,李超然也是听了唐青悠介绍才了解了大概。

    唐青悠没有提依达金控在高北城计划中的决策地位,更没有提自己与涂屹然的一轮谈判。

    是的,唐青悠开这个会之前,是从北京上海飞了一圈回来的。

    既然全世界都在聊“闭环”,她再嗤之以鼻也会先把淇奥的上市闭环做出来,再去点评一句:“设计闭环只是理论操作,能一路披荆斩棘让所谓的闭环齿轮不脱轨,保持良性运转,永远不掉链子不停摆,让品牌屹立不倒,这才是真本事。”

    在华人大剧院的并购案开始接洽的时候,唐青悠便同步进行着两手准备。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