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殺手玄七 >第九十三章 局勢突變
    太原城位於汾水之濱,太行山和呂梁山兩山夾峙之間,易守難攻,向爲兵家必爭之地。守將萬騎長元昊被稱爲匈奴第一勇士,爲人驍勇善戰,城中有兩萬守軍。赫連銀山用元昊守住太原,自是因爲太原乃是北上南下的重要城市,進可攻退可守。只要元昊不冒然出戰,想要攻取太原城,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玄七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元昊果然是閉門不出,對於城下的叫罵乾脆充耳不聞。而只要玄七大軍敢於太過靠近,迎接的必然是密集的箭雨。一向善於騎射的匈奴兵,如果真正的與天朝大軍對射,卻是要稍稍佔據上風的。

    玄七與太行羣雄商議過後,都認爲想要正面攻取太原,頗爲困難,除非大軍不顧傷亡,用將士的性命不斷攻城。而太原城早就在玄七到來之前,就與四門緊閉,連水門都已緊緊關閉,能夠混入太原城中的羣雄不過數十人,根本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想要奪取城門,這數十人恐怕還未衝到城門,就會被亂箭射死了。

    最終,玄七決定先讓將士們蒐集船隻,做出一副要強攻水門的樣子,儘量的將城中的守軍吸引到水門方向。同時,玄七下令讓三萬太行山羣雄,連同範齊的五萬大軍,星夜取下陽曲縣城,兵逼太原,讓太原守軍首尾不能相顧,儘量分散太原守軍的兵力。

    而在此同時,遠在六安的高興書也是送來捷報。李行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已是取下滁州,轉而向西,開始進攻廬州;另一路則從水路出發,於長江北上,經巢湖兵逼廬州;玄七留在六安的大軍也開赴廬州城下,與李行大軍對廬州進行了合圍。渤海國元帥戴進,乾脆放棄廬州,已是領兵退到淮河以北。

    奪取了廬州之後,李行大軍開始全面東進,連取揚子、揚州兩地。越王李丁、吳王李涵、齊王李淦、閩王李成各率所部,北渡長江。在與李行大軍、洪王李敏大軍匯合後,已是連取海寧、海安、如皋、靜海。新羅元帥樸不拘只得沿着運河北上,退守淮陰、鹽城一帶。

    而豫王李淳、漢王李肅、湘王李青、蜀王李乾已是收復了赫連銀山放棄的湖北、河南的大部分失地,沿着黃河以南的洛陽、開封一帶,形成了防線。赫連銀山主動放棄中原,只留下五萬大軍沿着芮州、新鄉一帶駐防,阻住天朝大軍的北上。

    而最讓玄七感到憤怒的是,誠親王李成業讓其子李遠,率領着三十萬大軍,其中還有二十萬騎兵,已是從京城出發。李遠大軍東渡黃河,北上臨汾,十萬大軍翻過太嶽山脈,竟是在上黨以南百里處與赫連銀山的匈奴大軍匯合。餘下的二十萬大軍則是沿着汾河北上,意欲將玄七大軍圍在太原城下。

    之前的諸王之亂,玄七尚還懶得理會。因爲諸王的相爭,最多造成大量的百姓爲躲避戰亂而遷移,大軍過境,並不會發生屠戮百姓的事情。而李成業下令打開雁門關,讓匈奴大軍得以南下,對中原大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完全可以用赤地千里來形容。這一舉動,李成業已是成了民族和國家的千古罪人了。

    而李成業竟然連最後的一絲廉恥都不顧,反而聯合了匈奴大軍,意欲圍攻玄七大軍,更是讓玄七出離憤怒。玄七知道李遠大軍一到,自己奪取太原的機會更加渺茫了,更別說要在山西與赫連銀山決戰了。

    玄七當即下令,讓高堯的五萬大軍馬上退出上黨,進入太行山。同時,李行也放棄了對太原的圍攻,下令範齊全軍退回五臺山。玄七的十五萬大軍則乾脆分散進入太行山、呂梁山和太嶽山脈。在兵力完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玄七下令全軍轉變戰術,開始對赫連銀山和李遠大軍以襲擾爲主,一觸即收,不可戀戰。

    安排好一切之後,玄七卻是獨自帶着十萬大軍,翻越了呂梁山,開始進攻石州。同時玄七下令豫王李淳大軍開始進逼潼關,蜀王李乾,兵出隴南,進逼秦州。

    玄七大軍將石州圍住,卻是並不攻城,反而獨自一人,策馬來到了城門之前,高聲讓石州守軍去請守備將軍前來相見。石州守備將軍卻正是原本的鎮北軍中的總教習梁鴻烈,其實早就在城門樓內藏着,不敢出來面對自己曾經的統帥玄七。

    玄七單人獨騎立於城下,久不見梁鴻烈來見,當即猜到梁鴻烈很有可能就在城牆之上,只是沒臉來見自己而已。玄七當下也就不再客氣,開始破口大罵,從梁鴻烈的列祖列宗開始罵起,直罵到梁鴻烈甘爲李成業鷹犬,背叛民族與國家,與匈奴豺狼爲伍,爲害民族與百姓,簡直是千古罪人,十惡不赦。

    城中守軍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就是鎮守北疆的鎮北軍將士,被玄七罵得都是垂下頭去,一言不發。梁鴻烈自在城門樓內,也是聽得滿臉通紅,雖然自己至今並未真正做出有辱民族和國家之事,但李成業出兵合圍玄七大軍,已然成了民族罪人,自己既然在李成業麾下,玄七所言自己卻是無法辯駁的。

    梁鴻烈長嘆一聲,終是下定了決心,下令守軍打開城門,自己則是脫掉外衣,獨自一人,效仿負荊請罪走出了城門。玄七看着跪在馬前的梁鴻烈,卻也不說話,只是下馬將梁鴻烈扶了起來,親自將梁鴻烈背上的荊條取了下來。梁鴻烈的背上,卻已是被荊條割破了無數的傷口,足顯其誠意。

    玄七硬是罵下了一座城池,頓時讓大軍的士氣更爲高漲。梁鴻烈爲表誠意,更是表示願意跟隨玄七大軍南下,一來可以幫忙勸降李成業的部分守將,二來也爲光復大業出上一份力。

    玄七在留下一萬守軍駐守石州後,自是帶着十萬大軍和石州的兩萬將士,沿着呂梁山南下。此後一路,倒是頗爲順利,大多數的守將都被玄七和梁鴻烈勸降,直到玄七大軍西渡黃河,取下延安後,玄七大軍的人數,已是增加到了十六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