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小道士李青山 >第五章 自古修道艱
    很快,李青山就知道了到底是羽扇厲害,還是拂塵厲害。.1kanshu

    老道士接手管教李青山之後的第一、第二年,對他的功課內容保持了不變,要他還是每天五更起牀溫習功課、抄書練字,用餐之後半個時辰高聲朗誦,然後仍是學習各家經典。

    兩年之後開始了變化。老道士要求李青山不再學習諸子百家經典,而是轉爲集中攻讀道家典籍,從道德真經、南華真經、太玄經等道家真經讀起,道家“三洞四輔”都擇最經典而學之,天文曆象、醫藥典籍、占卜術數也涉獵。

    之前,因爲“上官老先生”的嚴苛,李青山讀書的心性早已十分堅定,極少分神。但少年畢竟是少年,總有心神飛馳或偷懶時刻,老道士總是明察秋毫,一般是先“哼”一聲隨即出手,拂塵橫掃之痛比上官老先生的羽扇還更厲害。

    自古名師出高徒,哪一個不加以棍棒?或許老道士深諳此理,打起李青山心安理得。

    這裏道觀小,藏書並不算多,但都是經典之著。只要李青山學完某一階段,下一階段的典籍都會出現在他的案臺上。這些典籍,都是由老道士精心選擇。

    但道家典籍又遠比原先所學大爲不同,有的內容恣意汪洋,有的晦澀艱深。若按字面理解,李青山可解得明白,若要深入領悟則需要年紀及閱,這對於此前的李青山i說是無法做到的。因此,許多典籍只能強讀默記,他的腦海中就如一個大房子,一本又一本的典籍塞入其中。偏偏老道士又愛考究他,稍有默誦不順或者註解不明,又免不了一頓拂塵橫掃。

    “酸儒還是比窮道好一點”,李青山心裏暗暗想,但嘴上萬萬不敢說。

    “上官老先生回家了,不知道收了新學生沒?”他情不自禁又想起上官老先生。

    其實背書始終是他的強項,許多典籍還是背得下i,就比如那幾部道家大典,天天誦讀,倒背如流。加之老道士對其中幾部道家大典的註解格外用心,所以他領悟起i也很透徹,入心入腦。

    而隨着年歲漸長,老道士逐漸給他增加了許多“功課”:

    十一歲那年,李青山必須每夜練習抓物取物三千次,修習夜視之法。還要他每天晨起就操練一套天下人皆會的強身健體拳,五更起先拳,再溫習功課。

    十二歲那年,李青山要每天上山砍柴、挑柴下山,須得是道觀千丈之外的木柴;每天下山挑水,挑水上山,須得是山腳之水。

    十三歲那年,李青山開始修煉一套日夜運行的呼吸吐納之術,逐步養成吐納規律。

    這幾門功課中,尤其以那一套呼吸吐納之法最爲玄妙,不僅白天做功課、幹活之時能調理呼吸,就連睡覺之時也能自行調理吐納。勤練一年之後,他的呼吸吐納已極有規律,吐納平穩,上下山挑水、砍柴健步如飛,不再氣喘心塞。而且,他好像能感受到氣息進出丹田之狀,丹田內常感空虛之狀。

    到了十四歲那年,老道士取出“紫神劍”,要李青山每天至少用一個時辰“悟劍”。所謂“悟劍”,無非就是叫李青山手舉寶劍放平,劍尖上放一顆滑溜溜的圓珠,不能讓其掉下。一個時辰後,再取一根粗木,劃數十標記,要李青山每一劍都能一擊削掉一處標記所在。

    老道士耐心解釋說道:“若用劍,先悟劍。尋常劍法講究劍招、劍式,高明劍法講究劍意、劍氣,講一個理、氣、力三通。你若真想用好這把神劍,就要悟一個身劍合一。劍在手,就要使之成爲你的血肉,其長短、厚薄、寬窄、輕重、鈍利都要了然於胸,而你的喜怒哀樂、快意恩仇也要貫注於劍。”

    “讓你舉劍挺珠、運劍削木,無非是讓你感受劍身,讓你修心修氣,以達到心靜、氣舒、意凝。若按我此法長此修煉,舉珠不落、削木必中,自然能達到心靜意凝、心劍合一,到時蝴蝶飛鳥、飛花落葉落入你劍中,也休想逃得出去。”

    聽着似乎容易,練起i特別難。起初,李青山連劍都舉得不穩不平,更別提達到舉珠不落的境地,每次圓珠剛放上去就“哐當”一聲落下,幾百幾千次都是如此。

    削木也是差不多,每次出手,不是差之太遠,就是偏之毫釐,極難一擊必中。

    爲練這把神劍,他常常心煩意燥,生氣之時舉劍怒砍石、砍樹,道觀門前的石塊、樹幹沒少被他劈爛。往往此時,就是褚四海極爲快樂,在旁樂此不疲嘲諷道:

    “哎喲,劍神李青山舉神劍砍石頭,原i神劍這般用法啊”

    “砍樹還砍得挺好的,哎,別停”

    “你就這點本事了,小青山”

    山上清淨,小道士修煉之時,老道士雖然也在閉目清修,但其實無時不刻在觀察着李青山一舉一動。他見褚四海常和李青山時常吵鬧,閒暇之餘都混一塊,於是再三叮囑褚四海,萬萬不可教李青山任何武功。

    老道士解釋道:“青山練武時機未到。如今只需誦讀經書,健身強體,修心明境,養勢蓄勢,胸中養成天地之勢,今後北冥之力方能收入。”

    褚四海覺得老道士說的似乎有道理,但又不合常理。按照常理,誰人不是照着祕籍就練有武必學,打小練起,技藝才純精。可李青山這樣到了十多歲還不操練武功,今後武功如何能純熟?

    但褚四海畢竟也知道老道士對李青山寄望極深,所謀皆是長久計,所做之事必是精心謀劃。因此,他也真的絲毫不敢向李青山教武功。不然,以他在江湖中的一流高手境界,教個一招半式豈不是輕而易舉?

    李青山艱苦修道期間,沈諳和杜岄也常常帶沈明月上i看望。早幾年上山,沈杜二人一上山就是遠遠瞧見小道士李青山端着大碗粗白米飯,摻雜着幾根青菜,蹲坐在道觀大門口,不急不慢喫飯。

    修道難,難於上青天,誰人不知?但李青山小小年紀就修道,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清修之苦,沒有絲毫少年快樂。沈諳和杜岄作爲親人,每次上山都倍感心酸。

    白狐倒是很忠誠,天天不離李青山左右。而且越長越俊俏,毛髮像一團雪。

    沈明月倒是沒那麼多心思,仍然是大大咧咧。每次上山,未到觀門,她就大喊:“青山哥哥。”然後健步如飛到觀內,顯然輕功已成。

    褚四海倒也樂於沈明月上i看望李青山。唯有沈明月上山i,道觀才更有一絲生氣,李青山也纔會從枯燥的修行中暫時解脫出i,老道士也纔沒看管那麼嚴苛。

    褚四海常偷偷誘惑李青山,說道:“修什麼鳥道,淡得像個鳥似的,一點也不快活。我帶你們玩耍去。”李青山這時候就會裝傻,故意充耳不聞。老道士的拂塵,他是真的害怕。

    對於沈明月每次上山,褚四海也喜歡逗她玩耍,並偶爾教她武功。對沈明月,大家都沒那麼多規矩和要求。褚四海對她的教導也就心之所至,想教啥就教啥,雖非師徒卻跟師徒沒兩樣。因此,沈明月每次上山,少則逗留一兩日,多則半月,都能習得一些新武功。

    而李青山每每做完功課,就靜立在旁,觀看褚四海和沈明月練武。沈明月常常誘他也i習武,他總是微微一笑,擺手不學。褚四海看着他因爲剛剛做完剛砍柴、挑水的活兒,袖子還擼在手臂上,在旁孑然獨立,似笑非笑,一副超然世外的樣子,心裏就氣不打一出i,狠狠說道:“滾開!啥不學,淨學了腐儒的窮酸以及老道士的沉悶,看着真是心煩!你這樣老是偷看,萬一記進心裏去,老道又i怪我!”

    斗轉星移,李青山已到十五歲。此時的他,已是身材筆挺,體格健壯,耳聰目明,性子沉穩,溫和恬靜,竟有少年老成之象。

    而沈明月也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褚四海的教導下,武功漸成,大有章法。

    這一日,李青山做完所有功課,看到沈明月在大石坪上練劍,褚四海在旁指點。他也拿紫神劍,在旁邊舉劍挺珠,只見珠子已穩穩停留在他劍尖,絕不能滾得下i。恰巧一隻蝴蝶從旁飛過,他想起老道士說的“落葉飛花、蝴蝶飛鳥落入你劍中休想飛得出去”,調皮心大起,甩掉珠子,舉劍將蝴蝶兜住,輕舞劍尖,左右上下,或快或慢,蝴蝶竟然真的飛不出他的劍尖。

    褚四海“咦”了一聲,滿眼讚歎。

    沈明月轉頭也瞧見了李青山舉着霞光燦燦的紫神劍在逗弄蝴蝶,也是心癢癢,童心大起,舉劍過去搶要蝴蝶。誰知蝴蝶沒搶着,自己的劍卻被李青山的劍尖點開,蝴蝶還是在李青山劍尖上飛不出去。她又試了幾次,還是搶不到蝴蝶。

    沈明月大惱,捏了劍訣,刷刷數劍,竟然用上了褚四海教他的“驚劍法”i搶奪蝴蝶。

    李青山也不慌亂,順勢放走蝴蝶,劍上無招無式,劍尖平平穩穩纏上了沈明月的劍,就如一塊吸鐵石吸住了沈明月的劍,讓她劍招也使不出i。

    沈明月更是惱了,手上使勁,劍中注入大量內力,將李青山的劍絞飛出去,然後氣鼓鼓問道:“青山哥哥,你這是什麼劍法?”

    李青山羞愧說到:“沒什麼劍法啊。練珠子練出i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