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朕即國家 >第61章 中國長技在火器
    ♂nbsp; 謝弘儀離開徐光啓房間不久,孫元化又匆匆而入。

    孫元化將一封書信放到徐光啓面前的書桌上,說道,“先生,府上家丁送來的信,南邊來的。”

    徐光啓先是一愣,接着彷彿想到什麼趕緊打開,湊到燈前,看着看着手不由得微微抖動起來。他將信看了兩遍心情才平復下來,對孫元化說道,“初陽,你得回京一趟。”

    “先生,信上說些什麼?”孫元化頓了頓,接着興奮的問道,“可是李先生他們事成了?”

    徐光啓捋了捋鬍鬚,點頭笑道,“仲堅兄和振之捐資購得神威大炮四門已從廣州起運,不僅如此,在廣州府推官鄭士亮還從陽江海底打撈起不列顛國沉船艦炮三十六門。”

    接着,徐光啓將信遞給一臉不可思議的孫元化,“你自己看吧。”

    徐光啓口中的仲堅便是楊廷筠,而振之即是李之藻,皆精於泰西之學,並接受洗禮入教的新教徒。

    自徐光啓在通州練兵以來,認爲‘克敵制勝者,獨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便修書給高郵治使李之藻,託其設法赴澳門購炮。信便是李之藻所寫,輾轉數千裏纔到徐光啓手中。

    李之藻於湖廣巡按副使楊廷筠商議,知道想讓朝廷撥銀不太現實,便決定二人捐資,並派教中張濤、孫學詩赴澳。因沈[氵隺]的上書驅除傳教士,此時澳禁甚嚴,二人在廣東按察使吳中偉的幫助下才順利抵達廣東香山澳(澳門),下榻聖保祿學院。

    在耶穌會士陸若漢(jeanrodtrgues)的幫助下,購炮過程十分順利,最終以每門一千兩銀子的價格購得紅夷大炮四門,皆出自設在澳門本地的卜加勞鑄炮廠【1557年葡萄牙鑄炮專家伯多祿·卜加勞(pedrobocarro)在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選擇地點開設鑄炮】。張、孫二人又自費聘請銃師四人,準備北上。

    炮運到廣州時正是十月初,朱由校登極的消息還未傳到,且因鄭士亮打撈沉船炮艦之事全城戒嚴,所以四名銃師並通事、傔伴共十人被遣送回了澳門。

    沉船屬於成立於1600年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原因得從今年(萬曆四十八年,1620)五月說起。

    早在五月,英荷兩國便組成20艘艦船的聯合艦隊,以爪哇的巴達維亞(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和日本平戶(長崎北)基地,封鎖東番(臺灣)海峽,截擊過往西班牙、葡萄牙及大明的走私船。

    到六月(西曆6.30-7.28),葡萄牙由熱羅尼莫·卡瓦略率領的6艘船正在前往日本貿易途中,其中若爾熱·席爾瓦(jorgedasilva)指揮的聖巴爾託羅梅烏(s?obartolou)號雙桅船在臺灣海峽遭英國武裝商船獨角獸(unicorn)號襲擊。

    葡萄牙商船逃過英國襲擊卻沒逃過颶風,船和貨物都沉沒,但船員僥倖經大陸安全返回澳門。

    英國追擊的‘獨角獸’號沒有那麼好運,被颶風吹襲觸礁沉沒於廣東陽江縣海口,逃生的船員上岸後“夷賊驕悍肆掠,居民驚逃”。(沉船具體時間未知,但應在六月二十二日之前。)

    兩廣總督許弘綱聞訊便命肇慶、高州二府‘海防及各官查驗’,但都回複稱‘海水淼茫,沉船無蹤’。許弘綱聽聞大怒,便不顧多方勸阻,派粵東推官、陽江縣令兼攝肇慶府海防同知鄭士亮星夜前往,隨同鄭士亮前往的還有參將王楊德、守備蔡一申及所部官兵。

    衆人到後英國船員尚未離去,鄭士亮便命士兵將戈矛分置村落,分頭暗訪沉船處。後從倖存者弗羅比舍frobisher)夫人和她的女僕朱迪思(judith)等處得知沉船上有大銃(即紅夷大炮,起初因荷蘭人爲紅頭髮,稱其炮爲紅夷大炮,後演變成對西方火炮統稱),便搭鷹揚架,捐出自己俸祿以僱傭夫匠設計車絞,進行打撈。

    經過三個月打撈,除中小銃外,共獲得紅夷大炮三十六門,西洋布、納絨、胡椒、瓷器等無數,後將西洋布等繳廣州府庫,共作價兩千兩。

    打撈完畢時正值張濤等人購炮北上,當時英荷等聞訊便派船二十餘艘,每船載數百人,逼近陽江,廣州、陽江等沿海城治所聞警後城門盡閉,大戰一觸即發。

    肇慶府海防同知鄭士亮還命附近各寨兵船料理戰具,整齊伏兵於險要處,沿海霎時便進入戰備狀態。

    當然,最後戰事並未開始,這得歸功於剛從海底打撈所得的紅夷大炮,鄭士亮‘架所取銃擊之,賊衆驚遁去,則大銃之功效於斯見也’。

    …

    信中並未提及上述詳情,只是簡略提到得紅夷大炮三十六門,讓一直醉心於火炮的孫元化激動莫名,再三確認無誤後,對徐光啓說道,“先生,真是天助大明,有此神威大炮,何愁遼事不平。”

    徐光啓知道孫元化的專長,“較之建奴,中國長技在火器,然火器用以臨敵必藉車,用以守城必藉臺,造車已奉旨有譚謙益等可期實濟,其銳臺之法,宜講精之者,舍你其誰?幕僚一職,爲師欲另擇他人……”

    孫元化豈能不懂恩師的言外之意,便表態道,“學生願赴廣東運炮,只是學生僅是舉人,只怕朝中諸臣會掣肘。”

    徐光啓老成謀國,自然思慮周全,“無礙,老夫這就去同劉公公商議此事,你先去挑選一百健卒,待天亮便進京面聖。”

    “學生遵命。”

    ※※※

    慶都離京師三百餘里,孫元化懷揣徐光啓奏疏帶百餘騎兵策馬返京時,日已偏西。若非有劉克敬派內官隨同,孫元化連進承天門的資格都沒有,更別提到內右門候旨了。

    在養心殿的朱由校得王承恩奏稟時,正雙手撐在御案上和孫承宗、黃嘉善就地圖研究京畿防禦。

    黃嘉善指着地圖上京師北邊的長城,對朱由校說道,“薊門之兵總稽其數爲十一萬有餘,合之似多,分之甚寡,於各關隘口阻水依山差異而守。如喜峯口外平原四望,可容萬餘騎,乃貢夷出入之要道,然其當關之士不過七百餘人。故臣以爲喜峯口宜增兵兩千、古北口增一千方爲妥。”

    孫承宗也附言,“山海、薊州且當宿重兵、當有重將,乃於京師根本之地,又山海關乃出關要道,滿萬爲宜,待東事平方可裁減。”

    朱由校知道,時下京師北長城自鎮邊城所東山海關,延袤2017裏,衝邊之處所建敵臺1206座,若每座置兵50,共用6萬餘,邊牆每丈一垛一兵,計12萬餘垛,則用兵6萬餘,中間出哨、擺撥傳烽等項用2萬餘,則僅常備兵員就需要14萬人。可實際上,京師附近薊鎮官兵下包括昌平鎮2.4萬、密雲鎮3.1萬、薊州鎮4萬、永平鎮2.5萬,總計只有12萬餘。

    朱由校想到似乎後來建奴確實繞道韃靼,兵分三路從喜峯口西邊的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入關直抵京畿,袁崇煥就是在此戰後被凌遲的,這就是己巳之變。

    薊鎮設置的目的就是拱衛京師,其下各鎮和京營既相互牽制又互爲犄角,而長城上的北古口和喜峯口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兵從何來?”朱由校即便知道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但還得從現實出發,接着問道,“調京營?”

    孫承宗任軍機大臣以後便巡視過京營,其可戰之兵不足半數,且神機營又已出關,知道若再從京營調兵,者京師安危難顧,便打起徐光啓所練之兵的主意,說道,“徐光啓所練之兵尚在關內,臣請截留一萬分派喜峯口等地,剩下一萬留守山海關,以策萬全。”

    “黃愛卿以爲如何?”朱由校不置可否。

    黃嘉善本就有此意,說道,“臣以爲此舉可行,遼東已增派神機營及四衛營前往,遼東戰事可期。薊門爲京師肩背,若建奴以韃靼爲嚮導,越關入犯,則京師危矣。”

    “既如此,就兵部就照此行事吧。”朱由校也不希望歷史重演,便同意了增兵喜峯口等關隘的建議。

    王承恩在旁只聽不說,見商議完畢才又提醒道,“萬歲爺,徐光啓遣其學生孫元化在外恭候多時了,現在可讓其覲見嗎?”

    朱由校伸了一個懶腰,坐回御座後才說道,“宣吧。”

    “臣等告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