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攝政大明 >第1423章.陽謀相爭.
    ……奝

    ……

    魏忠賢、劉瑾、汪直、王振,這四人被稱爲明朝四大權勢宦官,他們依仗着皇帝寵信,執掌內廷期間皆是專擅朝政、打壓異己、屢屢掀起殘酷詔獄,讓外朝文臣們皆是惶惶不安、苦不堪言。

    按照官方說法,皇帝就是受了這些權勢宦官的矇蔽,所以纔會坐視他們倒行逆施、迫害賢良,而等到皇帝時隔多年之後,終於是發現了他們的惡行,就立刻嚴懲了他們,不僅是抄家定罪、肅清餘黨,甚至還當衆凌遲,讓那些飽受欺壓的外朝文臣們終於是宣泄了心中惡氣。

    總而言之,皇帝至始至終都是清白的、無辜的,也從來都沒想過利用內廷勢力打壓外朝臣子,就只是受到了矇蔽而已,也就只是稍晚了十幾年時間才終於發現了真相而已。

    但實際上,明眼人皆是心中清楚,這些權勢宦官所犯下的種種惡行,皆是出於皇帝的刻意縱容與暗示默許,就是利用這些宦官打壓外朝文臣勢力、順便爲皇家斂財罷了.

    皇帝們顧忌着自身形象,有些事情不方便親自出手,所以纔會擺出一副遭受矇蔽的無辜模樣,讓魏忠賢、劉瑾們承擔罵名、吸引衆怒,再等到這種衆怒已經達到臨界值的時候,他們再及時出面“撥亂反正”,過往的那些事情自然也就翻篇過去了。

    所以,從很多方面而言,明朝時期內廷太監的境遇,與曾經的趙俊臣極爲相似,就是皇帝的夜壺與替罪羊罷了。奝

    而皇莊太監們的權勢,雖然遠遠不及魏忠賢、劉瑾這些高層太監,但境遇也是完全相同,同樣是皇帝的夜壺與替罪羊。

    皇莊土地來源較雜,有些是原屬朝廷官營的牧馬草原﹐有些是藩王們的辭還地,有些是勳戚朝臣被定罪抄家之後的收繳,當然還有被侵佔的民田、“奸民”主動投獻的田產等等。

    每當是皇帝發現自己又新添了大量田產之後,就會吩咐司禮監挑選一名可靠宦官、委任爲“管莊太監”,讓管莊太監們前往皇家田產附近營建一處新皇莊。

    然而,管莊太監們若是想要新建一處皇莊,自然是需要一大筆銀子作爲啓動資金,但內帑只會撥給管莊太監們很少一點銀子,堪堪只夠路費使用,至於管莊太監們抵達目的地之後,究竟要如何籌措銀子建設皇莊,皇帝與內廷皆是不會過問與干涉。

    與此同時,管莊太監們擁有至少從七品的官銜,又代表着皇帝與內廷,一旦是抵達皇莊之後就可以迅速擁有與地方官府相抗衡的權勢,那皇帝至少也應該明確限制管莊太監的權力範圍、防止管莊太監與地方官府發生衝突吧?

    但實際上,皇帝與內廷也從來沒有明確規定過管莊太監的權力範圍,總是任由管莊太監們自行發揮。

    總而言之,皇帝委任管莊太監之際,就只會給管莊太監頒發一道聖旨,而這道聖旨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自行管業”!奝

    最重要的是,各處皇莊的糧食產出與銀子收入,皆是由管莊太監直接掌管﹐再交由宮廷自行支配,乃是皇帝內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而管莊太監的功績考覈是高是低、升遷速度是快是慢、地位又是否可以穩固,也全是要看他每年上繳於內帑的錢糧數量究竟是多是少。

    如此一來,管莊太監們的權力不受限制,又需要儘量聚斂更多錢糧上繳內帑,提升與穩固自身地位,自然就皆是不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了。

    殘酷剝削百姓、屢屢侵佔民田,皆是題中應有之義;

    在莊田附近攔路設卡、向途徑百姓與商隊收取重稅,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民間百姓犯了重罪,只要把自家田產捐獻於皇莊,化身成爲皇莊佃農,就可以得到管莊太監的庇護,免受官府定罪與懲辦,類似情況更是屢次發生。

    而管莊太監們犯下這些惡行的時候,就皆是打着“奉旨行事”的旗號。

    畢竟,皇帝讓他們“自行管業”,他們就是皇莊境內的欽差天使,做任何事情就都可以說是“奉旨行事”,倒也不能完全算是說謊。奝

    但若是硬要追究的話,皇帝雖然賜予了他們“自行管業”的權力,卻也沒有明確說過他們可以侵佔民田、攔路收稅、庇護罪民,所以也可以說是他們“捏造聖旨”!

    事實上,只要有人願意站出來當衆揭露管莊太監們的種種惡行,把這些事情鬧到人盡皆知,引發了朝廷中樞的關注之後,皇帝爲了維護自身形象,就一定會明確表態,宣佈管莊太監們就是在捏造聖旨、假借皇帝名義犯下了各種惡行,自己只是讓管莊太監們“自行管業”罷了,卻從來都沒有讓他們犯奸作惡。

    總而言之,我這個皇帝就是又雙叒叕一次受到了內廷太監的矇蔽,接下來也一定會嚴懲這些欺上瞞下的可惡管莊太監。

    否則,皇帝總不能親自承認,就是自己縱容與默許管莊太監們屢屢作惡的吧?

    總而言之,這種公開彈劾皇莊太監捏造聖旨的罪行,就是霍正源遞給“周黨”的一柄利刃,只要“周黨”願意使用這柄利刃,就一定可以徹底壓制南直隸境內的皇莊太監,很輕易就可以把那些個皇莊太監一掃而空,讓他們伏法受誅。

    但這柄利刃既然是極爲好用,又是這般明顯,卻從來沒有任何人想過使用這柄利刃對付皇莊太監,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因爲這柄利刃一旦使用,就一定會遭受到皇帝的強烈記恨,可謂是傷人傷己。奝

    自明初以來,陸續已經有好幾位勇士使用了這柄利刃,而他們只是暫時打擊了少部分皇莊太監,卻完全無法稍稍扭轉皇莊弊政之延續,最終結局也皆是悽慘無比。

    就以嘉靖時期爲例,當時的內閣首輔夏言就是這樣一位勇士。

    此人曾經是嘉靖皇帝的心腹重臣,與嘉靖皇帝政見相合,在許多關鍵問題上皆是毫無保留的支持嘉靖皇帝,自然是聖眷日隆,累遷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太子太傅,加位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最後更是成爲了內閣首輔,可謂是風光無二,乃是當時的最大權臣。

    然而,夏言仗着自己的聖寵,竟是一時間昏了頭,妄圖扭轉皇莊弊政,向嘉靖皇帝陳述了皇莊之種種害處,建議嘉靖皇帝把一部分皇莊改稱官地,撤回那些“自行管業”的皇莊太監,由戶部取代經營,即是“有司代管”。

    聽到這位夏首輔有理有據、爲國爲民的慷慨陳詞之後,嘉靖皇帝當即是“大受感動”,公開稱讚夏言“內心耿直”、“豪邁強直”,也完全同意了夏言的建議。

    但從那以後,這位夏首輔就徹底失去了聖眷,受到朝野各方勢力的落井下石與紛紛抨擊,連續三次失權垮臺、被逐出朝堂。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