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955章:李淵作妖
    李唐帝都成都城鶴唳風聲,瀰漫在整個成都城的緊張肅殺氣氛,產生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各種不利消息的流傳,引發全城恐慌,家家關門閉戶,所有店鋪也都停止了營業,大街之上更是冷冷清清。

    城中百姓若非萬不得己,都不敢出門,而城中青壯生怕被抓上戰場,去打必敗之仗,早早就到鄉下避難,這使足以容納百萬人口的西南大都會,宛如一座空城、死城,即便偶爾有一兩人出現在大街之上,也是如大難臨頭一般,匆匆的出門、忙忙的回家。

    城北的輔興坊和太極宮只隔一宮牆、一街、一坊牆,坊內一座大宅側門前,一名青衣老僕正從街上飛奔而來,砰砰砰的敲門,一名管家打扮的精壯男子打開一條門縫,看清來人面目,便連忙把門打開,讓青衣老僕迎進宅裏。

    關上側門,兩人一起走向內宅,管家邊走邊低聲詢問:“楊公,外面有什麼消息沒有?”

    “上面發來了一道命令……”青衣老僕頓了一下,又輕聲問道:“韓家主在嗎?”

    “在的、在的。”管家連聲作答。

    簡短對話過後,兩人便默不作聲向後宅而去。

    這宅子的主人其實就是韓志。

    玄武門之變當天,韓志僥倖逃過一劫,但李世民爲了安撫人心,事後把不得人心、人人痛恨的韓志列爲必誅之賊,只不過隋軍猛然來襲,上到李世民,下到文武百官,都以隋唐之戰爲重,哪有心思在想韓志這樣一個小人物啊?所以他有恃無恐的生活在太極宮旁邊。

    武川司雖然解散了,一些人也成了李世民刀下亡魂,可是李元吉爲了奪嫡,聽從韓志建議,早早入蜀佈局,其勢力當然不只是武川司那麼簡單,而韓志又是李元吉的謀主,當李元吉死後,這些勢力盡皆爲他掌握,再加上黑冰臺也和他暗中聯繫,這得韓志足不出戶便盡知天下事,而且不用像以前那樣奔走忙碌,短短不到幾月,都長了不少肉。

    “家主,楊公來了。”這時,管家在書房門外稟報,管家名叫姜振,也是黑冰臺戰士,被韓志推薦給了李元吉後,武川司之外的勢力,就是由他負責。

    “楊公請進。”韓志連忙起身相迎,這名青衣“老僕”可是衛昭王楊爽的兒子楊集、楊侗的近親叔公,他可不敢擺譜怠慢。

    楊集也不廢話,直接把一封譯好的指令遞給了韓志:“上面讓我們開始行動。”

    “不愧是聖上啊,這等手段一旦執行,李淵和李世民恐怕哭死的心都有了吧。”看完指令,韓志對遠在雒縣的楊侗抱以了無限景仰。他看向楊集,眼中閃爍興奮光芒:“楊公,我們什麼時候啓動計劃?”

    “自然是越早越好,”楊集撫須微笑道:“聖上能想他人之不敢想,以商道爲神器的想法可謂是天馬行空,不過若能成事,要定蜀中人心,不費吹灰之力。只不過商業之道,你們比我在行,便由你們來全權操作好了!”

    “喏!”韓志興奮的應了一聲。

    早在一年之前,楊侗見到李淵開始均分田地、軍功獎勵田地,以收攏民心、軍心,有些擔心蜀中百姓向唐之心堅定,對大隋統治不認可,給日後的治理造成巨大隱患,便開始在益州暗中佈局,指使和李唐進行自由貿易的商部商隊擡高蜀錦的收購價。

    蜀錦乃是是成都平原的特產,在很長的時間內,還被當成貨幣使用,最輝煌之時,遠銷到西域諸國和更遠的波斯,前些年雖因戰亂,對外銷售降了不少,但蜀錦製成的衣服依然是貴人象徵,隋朝“商人”突然提高蜀錦購價,立即引起嗅覺敏銳的蜀中商人的注意,絲綢之路在這時候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根本不用隋朝刻意在做什麼,蜀錦價格就自發的擡高,出現了供不應求現象。

    只是蜀錦雖然有名,卻是產量不高的奢侈品,此刻蜀中商人紛紛大肆收購,然後通過倒賣給隋朝商人賺取差價,使存貨很快見底。

    見蜀錦有高利可圖,且涌入蜀中的隋糧價格低、口感好,百姓都無心侍田了,紛紛脫離田地,辦起了專門產生蜀錦的作坊和“個體戶”,更瘋狂的是,蜀錦價格還在不斷上漲,然則百姓一邊瘋狂生產蜀錦,一邊卻不願出售,只等蜀錦價格更高了纔出手。就在這時,楊侗又啓動了第二波攻勢,即是以天價收購產自益州的紅稠木、楠木、柚木、柏木、榆木、樟木等等造船良材,這又使很多人專門入山尋找百年老樹。

    與此同時,又讓人在民間以高價收購百姓家中餘糧,百姓眼見集市糧價低微,無缺糧憂,自也樂意賣糧賺取中間的差價。

    而在這蜀錦木材價格居高不下、田地減產、百姓沒有餘糧的最瘋狂之時,大隋突然一下子斷了與唐朝的一切商貿往來,糧食不賣了、木材和蜀錦也不買了,而在內部,又把攢了許許多多的蜀錦投入市場,除了一開始的瘋狂購買風波之後,很多後知後覺的蜀中商人發現不對,纔開始拋售,使蜀錦價格一跌再跌。

    但失去了隋朝的糧食,因爲瘋狂的蜀錦、瘋狂的木頭而產出嚴重不足的蜀中大地,糧價節節攀升,當一些頭腦靈活的人意識不妙的時候,開始瘋狂收糧,從而引暴搶糧風潮,。一些人開始去民間收糧,然而結果卻發現,百姓也沒有餘糧。

    益州七八成糧食都出自成都平原,大半個益州靠着成都平原糧草來養活,可是生活在成都平原的百姓都去產生蜀錦、都入大山找樹,無心侍奉農田,既然你都不用心去對待農田,農田自然也不會以豐厚的產能來反哺於你。

    這也導致糧價在短短兩天時間內,從最開始的二十多錢一斗,暴漲到一貫一斗,而且漲勢不僅下跌,反而越演越烈。

    這便是楊侗和李建成簽署休戰協定時,同意戰時也通商的深意所在。

    焦頭爛額的李世民聽說此事,便知道這是隋朝的陰謀,因爲這種虧,唐朝喫得太多了,但悲哀的是,嚴重依賴隋朝物資的唐朝根本無從化解,要是他們和隋朝中斷商貿,結果會更慘,所以不得不採取飲鴆止渴的方式,去與虎謀皮。

    這個“自由貿易”的惡果,在大唐王朝面臨着最爲嚴峻的形勢之際,終是集中暴發了。

    爲了進一步瞭解行情,李世民喬裝打扮,帶着一羣侍衛去了成都西市。

    —行人到了西市,直奔米行而已,人山人海的壯觀景象着實把李世民嚇了—大跳,每人都拿着空空的米袋和鼓鼓的錢袋,他們都沒有排隊,有的只是擁擠和吵嚷,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焦慮和惶恐之色,聲勢浩大的喧譁聲、謾罵聲驚天動地,好像能夠把城牆給掀翻了似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