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
    簽訂合約,楊侗引蕭瑀入朝陽殿偏殿奉茶,緩聲道:“本王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是關於蕭相國自己的私人問題,也不知該不該問”

    輕鬆不少的蕭瑀道:“殿下有什麼事儘管開口。”

    “蕭銑在南方重建了梁國,蕭相國不去輔佐族侄恢復故國,反而向李唐效力,這是何故”

    楊恭仁等熟悉蕭瑀的人也非常好奇

    “很簡單,自秦朝建立以後,經過八百多年的發展,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如今天下雖說四分五裂,終究會再次統一以蕭銑的氣度和能力,顯然不是一統天下之雄主。”蕭瑀放下手中的茶杯,淡淡一笑道:“倘若蕭銑能有殿下一半的心胸與才華,我也願意跟着他,爲蕭氏再搏此殘生。蕭銑才華不如人也就罷了,更關鍵是他猜忌之心重,且無容人之量,他遲早會敗亡輔佐必敗之人,又有什麼意思”

    “蕭相國跟着李唐就不會失敗了”楊侗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從當前局勢來看,隋唐並駕齊驅,難道秦王殿下不覺得嗎”

    楊侗搖了搖頭:“本王以兩萬驍果和張須陀將軍的一萬殘軍起家,先在滎陽擊敗瓦崗三四十萬大軍,北上以後,又擊潰了竇建德二十多萬聯軍,跟着在遼東滅契丹、奚族,重創高句麗,然後又在馬邑殺了包括始畢在內的突厥三十多萬大軍,與李唐作戰更是屢戰屢勝你們軍隊的戰力充其量是翟讓統治時期的瓦崗軍水準,不說比不上異族人,甚至連竇建德的河北聯軍也大有不如本王不認爲李唐有資格與大隋並駕齊驅”

    蕭瑀老臉一紅,其實長安朝野上下都知道李唐百姓不如大隋多、地盤不如大隋廣、軍隊不如大隋強、名將不如大隋多、國力不如大隋足、政治不如大隋清明、人心不如大隋凝實只是唐朝高層都不願承認罷了,但事實上,李唐是屢戰屢敗,若不然,他蕭瑀也不會坐到這裏了。

    蕭瑀道:“楚漢之爭中,霸王項羽是何其強大,最後不是敗給弱小的劉邦了麼曾在鄴城立足,佔有北方之地的袁紹,最後也敗給了弱小的曹操不到天下一統,勝負難料”

    “當年十八子坐天下的讖語盛行天下時,對應的李姓貴姓無非是李渾、李敏和李淵,一些中低官員不足爲慮,這三人中,論地位李渾和李敏高過李淵,如果說實權,那就是李淵了但從目前來看,李渾、李敏卻是當了李淵的替死鬼雖說讖語信者有,不信者無可李淵能夠從那大風波中躲過一劫,便足以證明他是類似勾踐的人物這種危險人物,本王怎能大意”

    說到這裏,楊侗淡淡一笑:“本王不是那此白手起家的梟雄,比起李淵多了一兩年的準備時間,這是皇孫之便利,是天時李淵晚了一兩年,自然處處受制於本王了而項羽、袁紹的下場人盡皆知,前車之鑑,後世之師本王怎麼可能會走前人之路選擇在鄴城立足,一是利於應對天下之變,其二嘛,自然是以袁紹和曹操的不同下場警你說李淵贏得了本王嗎”

    “話是這麼說,但世事弄人,未來之事誰也難以預料”蕭瑀堅持着自己的觀點。

    楊侗點了點頭,“天下諸侯,除我大隋和李唐、李密、王世充,餘者實不足論,蕭相國以爲然否”

    蕭瑀想了想,認同道:“確實如此。”

    “王世充處於四戰之地,地盤狹小,除了佔據一個洛陽城,毫無優勢可言;李密爲瓦崗帶去了新氣象,但無法根除草莽氣息,在他軍中,每一個首領都有自己的嫡系軍隊,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王中之王,形式跟突厥差不多,這注定李密不敢放開手腳去和他人爭霸天下,因爲李密知道自己的嫡系一旦損失了,其他人不說自立爲王,但最起碼無法掌控全軍,這個大問題遲早會要了李密的命故而王世充、李密也不足道哉,天下之主,最後會在大隋與李唐之中產生”楊侗漫不經心道:“李淵據有四塞之險,得到關隴權貴和一些關東士族支持,有錢糧無數,有穩定的防禦天險,似乎只有他打人的份,然而在本王看來,李淵卻有五敗。”

    蕭瑀眼中精光一閃,道:“哪七敗”

    “說了也無妨,因爲別說蕭相國,即便是李淵想改也改不了。”楊侗似笑非笑的看了蕭瑀一眼,道:“第一、性格問題,李淵狂妄自大當初稍稍取得一點成績就征戰四方,從而被我大隋輕易取下了幷州;另外他還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膽小懦弱,容易受到他人思想的左右,這一點,從他與薛舉反反覆覆、時戰時合即可看出他明明應該拿下關北六郡,以鞏固後方,但他又怕會有損失,一直躊躇不定,錯失良機,給了本王充足的時間,此乃身敗也”

    “其二、李淵任人唯親,他重任李神通、李神符、李叔良、李德良等無能的家族子弟,讓女婿趙慈景架空屈突通,又用無能弄臣裴寂取代謀主劉文靜,可見其表面寬宏大量,實則多疑至極,此爲信義之敗。遲早不得人心。”

    “其三、唐軍賞罰不明,士兵不但疲倦,更有怨氣,經常犯規軍紀,騷擾百姓,而李元吉等將軍驕橫異常,無視命令此乃軍之敗”

    “其四、對待關隴權貴子弟過於寬縱,而不能整飭危局,他日一旦有失,他們必是第一個反叛的人,此爲法度之敗。”

    “其五、全天下諸侯分田分地,籠絡民心,李淵卻重貴族,對百姓加以盤剝,一次又一次的徵民爲兵,遲早民心喪盡,此爲仁之敗。當然,這也怨不得他,因爲關中土地九成在關隴權貴之手,一旦他李淵動到了關隴權貴們的土地,那麼,大家一定會造他的反,所以,他不是不想分田,而是不能。”

    “其六、天下尚未一統,時局尚未明朗之時,任何一方諸侯都需要上下一心的將目光集中到大業之上,而不是因爲儲位勾心鬥角、離心離德,此乃禍亂之根源可李淵倒好,他不僅沒有制止,反而縱容李世民樹立軍威,一旦李世民羽翼豐滿,必然會向太子之位發起進攻,哪怕他不願意,其麾下將軍爲了自己的利益也會推動李世民去爭哪怕他這一方不爭,李建成也會因爲李世民的威望而坐臥不安最終李唐的臣子肯定是一分爲帝黨、太子黨、晉王黨,甚至還有齊王黨,四派主臣相互攻擊,這內不穩外以何定,此乃謀敗也。”

    “其七,李淵已經年過五旬,精力大不如前,心憂國事之下必然心力交瘁,但他偏偏又疑心病重,必然親力親爲,這樣過度勞累,會消耗其陽壽,這等狀況下,又能活得多久反觀本王,二十不到,正是大有作爲之齡,光是耗都能把他耗死李淵一旦死去,李建成、李世民必將因爲兵權鬥得內外不寧,那時候,本王的機會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