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236章:刑、御之爭
    科舉結束,匆匆數天後,評卷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這天上午,劉炫和楊恭仁、以及一羣擔任閱卷老師的尚書,在一隊內衛護送下,帶着一個密封皮包到了神武宮朝陽殿。

    楊侗已經等候多時。

    劉炫行禮道:“參見殿下”

    “劉公免禮,您這些天辛苦了”楊侗有些迫不及待的笑着問道:“結果如何,不知誰是第一名”

    聽到這話,劉炫卻搖了搖頭道:“殿下,對於第一名,老朽與諸位大人各有不同意見,還請殿下定奪”

    楊侗聽了以後,不由愣了一愣,繼而卻是大喜,在他印象之中,杜如晦是名符其實的第一名,誰想到第一名居然出現了爭議,這也意味着杜如晦級別的人物不少呢。

    他看了一眼衆人,笑問道:“不同意見,是爭議麼說說看”伸出了手,示意大家坐下說話。

    衆人就坐後,劉炫開口道:“不能說是爭議,而是有五名考生,各有所長”

    考試科目有帖經,有如現代試卷的填空與默寫。出題老師從古文經典中選取一句,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繫的上下文。之後,再給予以解釋,考驗考生的知識儲備量。

    考試的第二科是詩賦、設立科目時,有人認爲明經多抄義條,議論只談舊策,表現不出考生的真才實學,建議加試雜文兩篇一詩一賦,於是有了詩賦科。

    考試的第三科,也是最爲重要的策問:策問,即議論。依據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讓考生髮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比起帖經、賦詩,難度更大,有的也還有一些實用價值。相當於現代的作文題目,

    策問,向來是是核卷者和楊侗最關注的科目,如果策問文章作得好,哪怕你在帖經、詩賦方面考了個零分,照樣會錄取而用,因爲策問纔是展示考生實才的科目,其他兩科,都是陪客。

    而這一次,難以選出第一名的就是在策問這環節,策問的題目是何以強國

    有的考生從軍事角度寫文章,有的則從道德、法律、外交、民生等等角度作文,角度不同,且文章都有內涵,那麼第一名自然難以判斷。

    瞭解第一名難產的因由後,楊侗向劉炫道:“劉公,先將您心目中的第一名的策問文章給我看看。”

    “喏”

    劉炫將一份考卷呈遞上來,感嘆道:“殿下,此乃老朽選出的第一名,也是老朽見過最有才華的年輕人,估計只有仲遠可比”

    “是嗎”楊侗驚訝了,能和孔穎達媲美,着實了不起。孔穎達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爲“明經”,他不僅明通經學,還是一個政論家,每每指陳疵暇,各論得失,一言即中,是一個有真才實學、有能耐的噴子。

    楊侗連忙翻開考卷,率先向姓名看去,上寫“許敬宗”三字,看到這個名字,楊侗臉色都變了。

    歷史上的許敬宗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許敬宗累任中書令和太子少師,這不僅是憑他支持武則天爲後換來的,曾監修國史,兩爲帝師,個人還是才能的。這也是李世民、李治和武則天欣賞他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有爭議,就是因爲他支持李治立武則天爲後。封建王朝的正史中向來都是以李唐爲正統,武則天被稱爲篡位,因此許敬宗變成了阿諛奉承的勢利小人。許敬宗死後,當朝博士袁思古的起草的諡文總體客觀:“敬宗位以才升,歷居清級”

    楊侗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弄死是王八蛋,但轉念一想,還是算了。

    歷史上的許敬宗在李世民統治時代,是一個好官,爲何到了李治時期就變了

    政治需要

    某些爭議人物的出現自有其必然性,當權者武則天需要許敬宗作爲她操控朝局的一柄快刀,這才造就了爭議的許敬宗,如果沒有許敬宗,也會有別人替武則天來幹一些破事。所以纔有了時勢造英雄之說。

    就拿裴矩、虞世基來說,楊廣賢明的時候,二人是一等一的治世能臣,是輔佐楊廣打下了赫赫疆土的大功臣,哪怕到楊廣墮落前期,兩人還是爲國爲民的能臣幹吏,直到一再被楊廣處置之後,才把二人造成了奸佞宰相。

    事實上只要君上賢明,那麼,許敬宗、李義府、李林甫就是能臣幹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自己一直英明下去,那許敬宗的人生是否也會隨之轉變呢

    這是一個僞命題,誰也得不到準確的答案。

    假如楊侗有一天,變成了後期的楊廣,誰能保證楊恭仁、楊師道、房玄齡就不會變成所謂奸臣

    所以,用後世人的眼光看待許敬宗,對他無疑不公平的。

    瞬息之間,楊侗已經想到了很多很多,接着,便仔細認真的閱讀起許敬宗的文章。

    許敬宗文采斐然、書法超羣,對儒學和德治的理解相當深刻、相當透徹不過,在楊侗重視的兵論這一段,許敬宗雖然寫得氣勢睥睨,但給他的感覺就如同是用原子彈來炸死李淵一家子,很不科學、很不合理。

    微微思索後,楊侗看着期待的劉炫,笑着說道:“整體構架上,是一篇大氣磅礴、跌宕起伏好文章雖說在軍論、律法方面不切實際,但是對儒學和德治有獨到見解。人無完人,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能夠專注一道,並取得驚人的成績,已經相當了不起了。而一個國家,只有執行以德治心、以法治行的方針,才能蒸蒸日上許敬宗這往篇雄文着屬罕見”

    聽到這話,劉炫頓時露出了笑容。

    “劉公不愧爲當代第一儒,許敬宗日後必將成爲朝中能吏雖說還沒有看他其他人的文章,但依我看來,前四應該不成問題。”遲遲無法下定論的文章共有八篇,給予前四的點評,已經算得很高了。

    “殿下英明”

    劉炫拱手而退,是不是第一名並不重要,只要進入楊侗視線,他的目的就已經目的達成了。

    到了劉炫這等高度,已經不再計較個人得失,之所以堅持着讓楊侗閱讀許敬宗的文章,無非是擔心國家錯過一個大才而已。

    楊侗笑着道:“方纔這一篇闡述的是以德治國,有沒有以法治國的。”

    “真有”魏徵笑着說道,“這是我和劉政會尚書,聯合推薦的文章。”

    一個刑部尚書、一個御部尚書,聯合推薦的文章,自然是與法有關。

    他們推薦的文章由一個名叫韓術所寫,文章樸實、實在

    韓術以荀子人性本惡的思想爲論點,認爲人性本如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既可能轉化爲惡、也可能發展爲善。因爲人的本性矇昧,容易被壞人影響,人一旦變壞,道德感化就起不了了作用,所以必須用“刑名法術”來威懾,令其明白做壞事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如何巨大的災難。同時也了強調律法存在的必要性、完善律法的重要性,並着重點出立法、司法、監督分立價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