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299章:建成入隋營
    灞上大營,隋軍訓練得如火如荼,只聽巨大的喊殺之聲連綿不絕、此起彼伏,兩支着裝不同的大軍在軍營外的曠野之上,相互衝擊,高高地旗幟迎風飄蕩,一爲尉遲字戰旗、一牛字戰旗。

    尉遲恭和牛進達剛放下驍果軍,對接手的新兵是各種不順眼、各種不滿,然後是感覺各種不合格,兩人爲了讓新兵儘快形成戰鬥力,搞起了對抗練習

    楊侗覺得兩人有點揠苗助長了,但作爲君王,誰不希望麾下將軍這般賣命練兵所以,從情感上同情這些降自李唐的兵,但是從理性上卻認可二將的作爲。

    “啓稟殿下,斥候傳來消息,唐朝派出了使者,已到十里之外。”這時,一名侍衛前來稟報。

    “使者是誰”

    都打成這樣了,李淵要麼滾,要麼死,沒有第三個選擇,隋唐之間還有什麼好談的

    “正使是李建成、副使是蕭瑀,由李道宗帶領一千精兵護送而來。”

    楊侗也有點意外,李淵難道就不怕自己把李建成這個李唐太子扣押嗎不過再一想便釋懷了,李唐都敗到這步田地了,李建成在長安和被扣押實則上沒多大區別。

    “見一見吧”楊侗向一旁的杜如晦說道:“克明,你代我去迎接。也代表我們大隋和他談談,看是什麼情況。”

    一般談判,都由副手先談,談得差不多了,再由雙方首腦達成共識,簽訂協議,也可以說,主要工作都是由副使來完成的,楊侗身邊沒有什麼文官,只能讓杜如晦頂上。

    “喏”

    “李唐是反賊,李唐太子這個身份我們可以無視,要讓他明白,李唐已經瀕臨絕境,是死是活全在我大隋一念之間。但李建成是麗妃的長兄,爲人也不錯,這方面的禮節必須得給他。”

    “卑職明白了”

    杜如晦行了一禮,便快步離開。

    楊侗的目光又繼續看向了比拼的兩軍,對於佔據了百分百優勢的楊侗來說,根本沒有談判的必要,李唐也沒資格向大隋提一點點的要求。若不是跑掉一個李世民,若不是爲了讓關隴集團去搞南方世家,楊侗還真有些不想放過李淵了呢

    而把李淵放去南方的話,李唐的皇帝還是李淵,李家王朝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黨爭的局面,如果把李淵和李建成搞死了,李世民理所當然成爲李唐的皇帝,一個由李世民掌握的上下一心的李唐王朝,絕對比現在難對付百倍,所以,活着的李淵對楊侗價值更大,既如此,就讓李家王朝繼續內訌好了。

    。。。。。。。

    另一邊,李建成在千名元從禁衛的護衛,快速向灞上駛來,望着熟悉的山巒,李建成眼中閃爍着不捨、留戀的神色,他的父皇關注軍國大事,關中民生問題都壓在他的肩膀之上,他時常微服私訪,替農民解決實際問題。這幾年來,他的足跡遍佈關中大地,他對這片土地上的感情不比任何人低,但李唐敗了,他再不捨,也必須離開關中,去未知的南方尋求未知的未來。

    “蕭相國你說,我大唐爲何會如此”沉默了良久,李建成向並轡疾行的蕭瑀問道。

    “殿下還記得楊侗說過的李唐七敗嗎”蕭瑀反問道。

    一敗、李淵贏了狂妄自大、野心勃勃,敗了優柔寡斷、瞻前顧後

    二敗、李淵任人唯親,表面寬宏大度,實則多疑寡恩

    三敗、唐軍賞罰不明,開國將軍多是盜賊出身,個個驕橫自大,自以爲有功於唐,無視軍令。

    四敗、優厚關隴權貴,即使是無能的世家子弟也前途無憂,佔據太多職位,使寒士苦無晉升之路。

    五敗、李唐王朝不敢妄動關隴貴族利益,卻對窮苦百姓極盡盤剝,民心喪盡,底層百姓視李唐如暴秦

    六敗、李淵爲了鞏固自己的帝位,放縱李建成和李世民發兄弟之爭,內鬥,從來是一個國家衰敗的開始。

    七敗、李淵疑心病重、剛愎自用,凡事都親力親爲,接二連三失策。

    “記得”楊侗列出來的李淵七敗,每一條都直指李唐的核心問題,李建成哪能不記得啊李建成也得到了李唐失敗的答案,也沒有追問,總的來說,李唐今天之敗,是國策、制度之敗,是自上而下的朝廷高層之敗。

    如果不解決掉這些必敗之因,李唐對付一些小諸侯或許沒問題,但若是遇到大隋強軍,肯定還會接着敗。

    但作爲太子,他又能如何

    他能想到的解決之道其實就是儘可能多地積蓄錢糧,潛伏着練出精兵,而不是爲了空泛的地盤,將精兵的精力透支幹淨,河湟地區的確是到手,可是轉眼之間又丟得乾乾淨淨,地盤沒有得到一寸,倒是精兵敗光了。若非父皇過於看重地盤,有精兵坐鎮的關中又哪會失守得這麼快

    李建成想到的第二個辦法是還要解決土地問題,到了南方以後,說服父皇將官田分發給百姓,將均田制推行下去,這樣的話,就可以抓住民心,鼓舞士氣,唐朝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同時還要解決內訌問題,李唐的內訌有兩個主線,一是他和李世民的權力之爭,二是朝中各個利益集團之爭,唐軍屢屢失敗,很大程度上就和內訌有關,如果內部不團結,又怎能戰勝隋朝

    當然了,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父皇的性格問題,如果他不能改掉任人唯親的毛病,唐朝還會繼續沉淪,對掌兵將軍能大度一點就更好了。但這性格上的缺陷,只能寄望於李淵自己省悟,並改掉,因爲即便是他這個當兒子的,也不敢說

    特別是在軍權上,李建成更是連提都不敢提一下。

    人們常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事實上誰敢不受,誰就是死路一條,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周亞夫之死的根子不就出在細柳營上嗎

    外人尚且如此,軍權對於皇帝和太子而言,更是一條不可觸碰的鴻溝,如果李建成向父皇建議,讓他放下軍權,那他這太子也當到頭了,甚至連腦袋都不保。

    君父、君父,先是君纔是父,如果哪個太子把順序顛倒了,那麼,哪一個太子就會倒大黴。在這一點上,李建成就做得很好。

    李建成嘆息一聲:但願父皇經此一敗,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吧。只是不知這次談判,大唐朝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想到這裏,不由又是一陣自嘲,唐朝在關中除了一座長安城,還有什麼

    “殿下”

    遠處傳來了喊聲,李建成向東望去,看到一隊黑點從遠處疾奔而來,剛纔他的士兵稟報道:“啓稟殿下,隋軍迎接之人到了。”

    李建成心中一鬆,楊侗講究禮節,意味他不會爲難自己、不會扣押自己。雖然李建成對陳叔達說楊侗不會做出扣押使者這種事情,但實際上他還是很擔心的。現在總算放心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