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
    對於長安百姓來說,自從隋朝收復關中以後,長安就變得熱鬧了起來,均分田地等等利民政策不足道哉,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百姓現在熱議的文教事業。

    大隋王朝在長安開設了二十家‘大隋圖書館’,廣售廉價書籍,達官貴族、販夫走卒,皆可在‘大隋圖書館’購買書籍,不買也沒有關係,可以任意把書架上的書籍拿到閱覽區閱讀、抄錄,哪怕你在裏面讀到關門時間都可以。當然了,如果你損壞、弄髒了書籍,必須照價買走

    讀書,在這個年代是高尚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前程的事情,現在在長安城裏的百姓,大都會買一本《蒙學》。即使是自己看不懂,也可以讓兒子看、孫子看。

    長安已經開設了很多義學,教的就是這本《蒙學》,算不上是什麼高深學問,但對於百姓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孩子可以先在義學中認字,認字以後,這些原本看不懂的書籍,自然也就慢慢看得懂了。

    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是純樸的百姓們的共識,他們不奢望一下子就中狀元,覺得做好眼前之事就夠了,至於別的,以後再看吧!好的是大家的生活有了盼頭,對未來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楊侗對於長安百姓來說,他不止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更是一步步帶着大家走向富裕的好親王,他均分田地、平抑物價、重農工、重商業……還有以工代賑政策,讓長安百姓通過出賣勞力而獲得額外收入,有了錢,大家可以改善生活

    由此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百姓都看得見,更讓百姓感激零泣的是朝廷給百姓白送耕牛。

    雖然朝廷還沒辦法做到一家送一頭牛,但是聽說秦王殿下在北方、將軍們在西方都取得了大勝,大家繳獲到數不勝數的耕牛,到時候會分給還沒有得到耕牛的百姓家中。

    耕牛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制約生產力發展和糧食產量的就是耕牛的數量嚴重不足,沒有牲畜牽引耕犁,單單人力耕作,不難想象會是何等緩慢。而有了牛,進度、效果、產量都成倍成倍的增加。

    這樣真心爲百姓着想的王朝,你讓大隋百姓怎麼能不愛戴?

    在亂世之中,還有不少人在生死裏掙扎,對比之下,長安百姓都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這一切,都是大隋王朝給他們的,所以人們擁護大隋很正常。

    可是這樣一個爲百姓爲實事、爲百姓謀福祉,一心爲百姓着想的朝廷卻有很多人要推翻,而他們要推翻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大隋開圖書館、辦義學,那些世家大族認爲不該向百姓出售書籍,認爲百姓應該繼續愚蠢下去纔好;二是不應該分田地給百姓,更不應該取消丁稅。

    世家的這些理由很讓人憤怒,可是以前的李唐皇帝李淵也這麼認爲,大家敢怒不敢言。好在大隋趕走了李淵這個暴君,使得自己成爲大隋的百姓,享受到了冀州、幽州、幷州、雍北一樣的待遇。

    可是百姓們還是不懂世家大族爲什麼說隋朝不好,並且要推翻掉。

    可是現在,百姓們開始懂了。

    因爲有說書人從各個角度將事情拆開來說,讓百姓捋出了頭緒。

    世家大族爲支持大隋開圖書館、辦義學,是他們擔心百姓家的孩子讀好書,考出狀元以後,影響到他們的地位。

    世家大族不支持大隋均分田地,是他們失去了盤剝百姓的工具。

    世家大族不支持大隋依法治吏、依法治國,是他們家裏都是壞人,生怕朝廷會處死他們家裏的壞蛋。

    ……

    世家大族要推翻大隋的理由,通過說書人的嘴巴,從長安漸漸蔓延向整個關中,看着一個個世家被打垮、被處罰、被處決,百姓們的心裏只有‘該死’、‘該殺’兩個詞語。

    理解世家大族該死理由的百姓,這才發現大隋王朝的好,也才發現大隋王朝一旦被推翻後,他們還要回到以前那種豬狗不如的日子,所以關中百姓對大隋的支持,達到了一個恐怖高度。

    ……

    支持的另一面,就是反對。

    百姓的生活因爲大隋而美好,是得利者,理所當然的支持大隋;而世家大族,是利益的失去者,要推翻大隋王朝也是理所當然。

    在靠近東市的親仁坊,一個稍微偏僻的院落裏,聚集了一百四十個來自各個世家的大人物。當然,這些所謂的大人物在如今的長安城,也只是一些行商的掌櫃而已。

    雖說楊侗入主關中之後,大隋王朝對關隴世家進行毀滅性的打壓。但世家在這個時代的能量十分龐大,哪怕他們的主家要麼死,要麼離開了關中,可是他們積攢數百年的底蘊卻絕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抹殺。

    加上楊侗的權力中心遠在魏郡鄴城,長安這邊只有李靖和裴仁基二人,很多事情自然難以面面俱到,也給這些世家可趁之機。他們暗中招攬到了許多以往的家丁護院,雖然沒有實利在那裏,但就憑關隴世家的名頭,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爲他們效命,至於不願意效命的人,都被暗中弄死了,留下來的都是這些都是關隴世家的鐵桿心腹。

    其實天下世家並不介意族中子弟出仕於大隋,因爲大隋統一北方之後,已是穩妥的天下第一諸侯。只可惜楊侗的做法,碰觸到世家大族最根本的利益,並剝奪了他們的一切,這是他們最難以接受的事情。

    高坐主位的是一名年約三旬的青年文士,他名叫裴律師,是裴寂的長子,娶李唐皇帝李淵兒女臨海公主爲妻,官拜駙馬都尉。

    當初楊侗打入幷州的時候,聞喜裴氏自然難以倖免,不過楊侗對裴氏並沒有做得太過分,剝奪了裴氏的一切財富後,將裴氏一族清潔溜溜的送給了還有洛陽立足的楊倓。裴氏枝繁葉茂,分有裴矩、裴蘊、裴寂、裴世清等支系,其中一些人繼續在楊倓身邊,楊倓失勢以後,跟着裴世清投了李密。至於另外一批人,則到長安投奔了裴寂。到了關中失守,裴寂這一支又跟着李淵去了南方,而裴律師頗有幾分本事,受李淵之命潛伏在長安,祕密聯絡關隴世家、關東世家、南方世家遺留在長安的人士,爲日後收復關中積蓄力量。

    裴律師表情肅穆,他看着一個個被他邀來來的世家代表,沉聲道:“我們的情報人員打探到了一個消息:說是楊侗將於近日抵達長安。”

    “不知都尉意欲何爲?”一名老者皺眉問道。他叫王治,是宇文泰時期‘關隴十二大將軍’中的王雄的後裔,乃是王家留在長安的代表人物。

    “我李唐勢力在鄴城幾乎被連根拔起,而且鄴城是楊侗的老巢,我們很難下手。他現在來長安,我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裴律師笑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