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
    “啓奏聖上,晉王殿下在宮外求見。”李建成帶着冊封竇軌的聖旨走後一個多時辰,殿外傳來了宦官的聲音。

    “誰?”有些失神的李淵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聖上,是晉王殿下求見。”擬好聖旨尚未離開的內史侍郎封德彝在一邊提示。

    “嗯!”李淵眉頭一皺,他認爲李世民擅自撤軍,致使朱陽關大亂,給了薛萬均破關的機會,也認爲張士貴之敗是李世民改了他的部署而致,對他相當惱恨。不過李世民認錯的態度好,這讓李淵心中的九分殺意恨意減弱爲八分;而且李世民是他的嫡子,讓兒子掌控軍隊有利於對軍中關隴勢力的壓制,殺意恨意又減了一分;而關隴權貴集體威脅自己,讓李淵意識親情的重要,這又減了三分,他嘆了口氣,道:“讓他進來吧。”

    封德彝連忙躬身行一禮,“聖上,臣就回避。”

    李淵滿意道:“去吧!”

    “臣告退。”

    封德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慢慢退下,出了御書房,他快步走到武德殿外,在臺階前遇到匆匆而來的李世民,急忙行禮道:“殿下,微臣提個醒。”

    李世民對封德彝的感觀相當不好,此人當虞世基的麾下很多年,把虞世基揣摩人心那一套學得淋漓盡致,以前討好楊廣,後來討好李翟讓密,見到李密發展勢頭不好,又跑到大唐這邊現討好李淵,他雖然來大唐不久,卻靠那套心術成了李淵的心腹,使李淵對他的信任超過了裴寂。

    不過李世民雖然對他沒好感,卻知道此人不僅是父皇心腹,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便拱手回了一禮,問道:“封公有何指教?世民洗耳恭聽。”

    封德彝見四下無人,低聲道:“關隴權貴擔心戰火燒到巴蜀,損害到他們的利益,便集體上疏,要求聖上在荊襄與隋軍決一死戰,聖上震怒至極。殿下千萬不能觸怒聖上。”

    “多謝封公提醒,世民銘記在心!”

    李世民恭敬道謝,事實上,封德彝說的這件事他聽說了,他承認大哥所訂的戰略是大唐目前最好的出路,但父皇對關隴權貴的試探卻是糊塗至極的昏招,現在人心惶惶,父皇這麼潑冷水,全力支持李唐的關隴權貴能不寒心嗎?其實大哥‘只做不說’的方法是最高明的處理方式,但父皇偏偏不聽。爲何?父皇怕了,他對楊侗畏之如虎,恨不得立即離開襄陽,跑去成都享受安穩的生活,因此一聽李建成遷都之議後,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執行下去。現在弄得人盡皆知,以後如何收場?

    他就是得到這個消息才急着進宮面見父皇的,一方面人要向父皇提出局勢的嚴峻,必須行動起來,在隋軍收攏蕭銑勢力之前,於南方打開新的出路,若是楊侗盡收蕭銑的地盤,那麼他們就處於隋軍三面包抄的險境;另一方面是請父皇出面,化解他和李建成的矛盾,李唐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應該以大局爲重,兄弟聯手、一致對外,反正父皇正值壯年,他們兄弟以後誰來坐江山,完全可以等天下統一再說,現在最關鍵的是保住大唐江山,否則的話,別說太子,就是當上皇帝也是亡國之君,那又有什麼意思?

    迅速瞭解到父皇對關隴權貴的處理方式,李世民大大的鬆了口氣,告別從封德彝後,便快步來到御書房門口,略微定下心神,這才步入房內,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李淵眼神複雜地看着這個長得最像亡妻的兒子,語氣也變得柔和了起來,“皇兒起來吧!”

    “謝父皇!”李世民起身,慢慢走到父皇面前垂手而立。

    “關隴權貴之事,皇兒也該聽說了吧!”

    “回父皇,兒臣正是爲此事而來。”

    “你認爲朕應該如何處理?”

    雖然李世民已經從封德彝那裏瞭解到了處理的方式,但他生怕父皇頭腦一發熱,出爾反爾,那就完了,但他也不能開門見山的說,轉而反問道:“父皇可知李密在江南的處境?”

    “聽說發展不順,怎麼了?”李淵不解地問

    “兒臣以爲李密的不順,一點都不奇怪。”

    “爲何?”李淵更加不解了。

    “父皇,李密源自瓦崗軍,他的根基在中原、在徐州,但他卻放棄中原轉戰南方,所以哪怕在軍事上取得了逼降李子通、殲滅沈法興的輝煌大勝,也得不到江南名門望族的支持,原因是他屬於外來者、入侵者,他如飄萍一般,又怎麼會進展勝利?而我大唐得到關隴權貴的支持,才輕鬆穩坐關中。”

    李淵明白了,眼光不自覺的看了那一堆奏疏,好不容易壓下去的火氣噴涌而出,語若刀鋒的問道:“楊侗呢,他有誰支持?你又怎麼說?”

    “均田制、攤丁入畝制、鄉縣郡國四學、科舉制、軍功制堪稱是楊侗五把無堅不摧的神劍,此五把神劍,讓天下寒士、普通百姓無所不從。”

    “朕都知道!”李淵只感到心中一陣發苦:“但你少說了最關鍵的一點。”

    “兒臣不懂,請父皇明示。”見父皇沒有再生氣,李世民終於鬆了一口氣。

    “楊侗是楊廣的孫子!”

    “這?”

    “還不懂?”李淵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苦笑道:“楊侗和楊廣是一個路子的,因此楊廣在背後大力支持,強橫的幫他攔去了冀州的幾大望族,當楊廣無能駕馭天下的時候,已經無人動搖得了楊侗在燕趙大地的地位。越到後期楊侗的路就越順。”

    李世民沉思一下道:“父皇,正因爲我們沒有均田制,百姓才比楊侗治下的,更爲渴望土地,如果我們推廣均田制和軍功制,兒臣覺得效果顯著。”

    李淵聞言無語,好半晌才說道:“朕早就想了!但根本不可能,首先、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被關隴權貴大量佔有,剩餘的也多是巴蜀豪強的,屬於朝廷的少之又少,朕手中無田,你讓朕怎麼搞均田?楊侗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有老百姓支持,誰反對誰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敵人,他輕鬆就能把反對者殺個精光,最後田地全是他的了,然後他再分給百姓,視田地比命還重的百姓能不支持他嗎?能不爲了好不容易得到的田地去爲楊侗賣命嗎?其次、我軍將士主要是各個世家的奴僕、佃農,和世家有着相互依存的關係,他們的親人大都生活在世家的莊園內,很難擺脫世家的控制,朕一旦分田給將士們,他們就會成爲自由人,而這卻觸犯到世家最根本利益,所以不說沒有田地,就算有,也不能施行均田制,至於攤丁入畝制、鄉縣郡國四學、科舉制想都別想。”

    “我大唐雖然因爲關隴權貴的支持,初期發展迅猛,但越到後期,受到的掣肘越多,便是推行一道政令,都要權衡利弊再三,遠不像現在的楊侗那般,只要政令一下,立刻就能在各地有效的被執行,有時候,朕真的挺羨慕楊侗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