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591章:祖孫對
    早朝散了,楊侗被楊廣叫到了紫微城弘徽殿,祖孫二人對坐在書案一旁的兩張椅子上,中間是一張金線楠木雕花茶桌。

    他將楊侗叫來,卻什麼事都沒說,然後擺下了圍棋,與楊侗對弈。黑白幾度轉手,棋坪滿了又空、空了又滿,唯一不變的是楊侗一直被虐殺。

    過了一個時辰。

    楊廣撇撇嘴,投子在棋坪上,懶得欺負楊侗了,一點贏了的成就感都沒有,下着實在沒意思,“古語有云:擅棋者必擅謀,侗兒,你治國治軍有方,這棋下得甚至不如開蒙稚童,我都感到丟臉。”

    楊侗一點都不羞臊,笑着說道:“皇祖父,人無完人,不是每個人都做到博大精深,學多了,樣樣稀疏平常,還不如不學。孫兒以爲弈棋之道首重氣度,不在勝負,而是不爲外物所擾、不爲小利所動、不拘泥小節,亦留冷靜之心”

    “冷靜”楊侗嗤之以鼻,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楊侗,搖頭道:“除了一具好皮囊,處處像個小流氓”

    早朝之時,他隱於聖武殿後,從頭到尾都聽了,對於楊侗的處事方式很不可思議。他本以爲自己夠霸道了,孰料楊侗更霸道,隻言片語之間就把倭國訂爲大隋仇敵,還逼諸多國王、使臣與倭國斷絕往來,意外的是滿朝文武沒有一人反對,沒一人跳出來說什麼仁義道德。反倒是處理吐蕃問題時,楊侗這個沒臉沒皮的傢伙,執起和平仁義之鞭,弄得吐蕃無法下臺。

    這叫什麼

    這叫皇者爲尊、獨行專斷。

    也是爲帝時與世家鬥生鬥死的最終目的。他做不到的事情,終於在這個以前從不顯山露水的孫兒手中實現了。

    見兩人棋也不下了,一旁觀看的廬江公主一一收了棋子,沏了一壺香茗,放置茶桌之上。再取來兩隻白玉茶杯,爲兩人分別斟半杯青翠茶湯,熱氣氤氳之間芳香馥郁。然後乖巧坐到一邊,小手兒擎着下巴,烏溜溜的大眼睛不好意思一直盯着楊侗,卻時不時在他臉上瞟。

    楊廣示意楊侗自便,自己取了一杯,淺品一口,行雲流水般的氣度如若仙人。

    楊侗不客氣,一口乾。

    楊廣唉聲嘆氣,這傢伙太沒品味了

    這茶自然是他弄出來了炒茶,一來爲了解決自己的習慣,免得被酸蒜油鹽俱全的煎茶荼毒,二是大賺了一笑。經過幾年醞釀,炒茶風靡天下,早已取代了以前的煎茶,目的算是達到了。

    廬江公主不停的瞟着楊侗,越看芳心越悸動。身世之謎的解開,也令她心中的陰霾散盡,壓抑許久的一腔柔情,怎麼都難以掩飾。

    這下

    楊侗也有些受不了了,廬江公主用癡般的眸子死看着,令他心頭直發毛,倒不是他對女人有什麼障礙,而是他一直把楊沁芳當女兒來養。這下好了,楊沁芳已經沒有身世的顧慮,那火辣辣的目光,令他有一種灼燒般的感覺。

    楊廣心下暗笑。

    楊侗雖不不至於手足無措,但他的目光是何等的毒辣從楊侗飄忽的目光中,即能猜到了楊侗的尷尬和不自在索性裝起深深了起來,也沒有理會楊沁芳,就她在一邊犯癡。倒是要看這小子能繃到什麼時候。

    “皇姑”

    “別叫這麼親熱,我不是你的皇姑。”

    “好吧”楊侗無奈道:“你且先回去,我有些重要的事情要與皇祖父詳談。”

    受不了她了,趕緊的轟走,眼不見心纔不煩。

    “哦”楊沁芳嘟着嘴兒,不情不願的站起身,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坐下。”楊廣指着楊侗身邊的位子,向楊沁芳說道。

    “”楊侗臉都黑了。

    “請放心,我不帶眼睛和耳朵,你們說什麼,我都不知道。”楊沁芳似乎領會了楊侗的真意,梗着脖子坐到了楊侗身邊。

    “也罷”

    楊侗不再堅持,沒好氣的看向滿臉揶揄之色的祖父,輕咳道:“皇祖父覺得我今天早上表現得如何”

    “據我所知,那倭國不過是大海之中的彈丸之地,國小民寡不說,還不時發生地龍翻身,根本不足爲患。侗兒何以如此大費周章,圖謀倭國”

    楊廣有些不解的看着楊侗,這也是他叫楊侗過來的原因。

    “倭國是彈丸之地,國小民寡,確實不假但有個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對於這種天朝上國、國大民驕的思維邏輯,楊侗很是不以爲然。正是這個彈丸之地、國小民寡的倭國,從古至今,一直如條毒蛇般死盯着中原這頭肥碩的大象,到它逮到機會的時候,差點把這頭大象一口吞下

    給倭國下了個定義之後,楊侗侃侃而談道:“倭國正處於部落制向皇帝集權制轉變,可是他們不但缺少缺少生存物資,還缺少人才,關鍵是他們缺少文化底蘊,因此急於借鑑中原政治、經濟、軍事、官制等等一切制度,以形成自己的律令制度。倭國爲了打破封閉和孤寂,武力爭奪新羅的任那,遣隋使與我大隋修好,以取得大隋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提升自己的地位。”

    “倭國環海封閉和狹小的島國地理環境,造成了島國特有的壓抑和孤寂感,渴望打破封閉和孤獨的傾向,成爲推動倭國吸取他國文明成就自己的內在條件。從倭國不斷對任那動兵的事件來看,倭國始終存在着陸地擴展的野心和衝動,一直對以中原王朝爲主的大陸地區採取攻勢,而中原和高句麗、新羅、百濟對於倭國一直採取守勢。倭國派出遣隋使,不單純是學習我大隋先進文化、直接汲取優秀文化的念頭,更不存在所謂的友誼,其中就有蒐集大隋動態和政治走向等情報、以便於侵佔高句麗和新羅用意。”

    “倭王和主政的聖德太子其實都是精通漢學的人,他們在國書上寫的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和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並非是筆誤,而是有心將自己提升到與大隋平起平坐的地步,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從而起到狐假虎威之效。不只是倭國,便是吐蕃遣使入隋的根本用意也是如此”

    “我中原很多看似尋常的知識,其實都是經過幾千年去蕪存菁所致,在我們看來很普通的知識,到了吐蕃、倭國這種沒有自己文明的國家,莫不是發家致富的國之重器。一個工匠尚且知道祕技自珍,生怕他人學去,成爲競爭對手,導致自己沒飯喫。放大到國家層面上,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

    “讓異族感受我大隋繁華昌盛,又有何不可”楊廣似乎也略微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但面上還在強撐。

    又來了

    楊侗有些頭疼道:“讓異族感受大隋文明、宣傳大唐文化,這並非是壞事,甚至還能起到同化異族的目的,但是建造工技、醫學典籍、耕作技術卻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就拿冶煉術來說吧。我大隋的冶煉術幾可問鼎天下之巔,傳出去只會讓異族兵器更鋒利、鎧甲更堅固,爲自己培養一個武裝精良的強敵。如果永不流傳出去,那我大隋的武器永遠比異族鋒利、鎧甲永遠比異族堅固對於或許會成爲我大隋敵人的異族留一手,有何不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