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688章:逆轉契機
    李淵還是低估了關隴貴族對於自身利益維護,高看了自己對李唐王朝的掌控,導致他天真的認爲失去諸多家主之後,各傢俬人部曲是一盤散沙,不成氣候,這才悠哉悠哉的坐等囚禁在獨孤府的關隴貴族生內訌,然後以和平手段收回各家軍隊爲己用。孰料,就在他囚禁了諸多關隴貴族家主數日,房陵郡上庸縣忽然傳來的消息,給了他一記沉重打擊。

    以獨孤氏爲首的獨孤派的私人部曲集結於上庸縣,除了獨孤氏的部曲以外,還有北周八柱國後裔於氏、趙氏、侯莫陳氏,北周二十四將後裔達奚氏、賀蘭氏、田氏、常氏、怡氏、辛氏、梁氏、王氏、韋氏、韓氏、赫連氏、若干氏林林總總計有三十二家,絕大多數都是八柱國二十四將後裔。可見,根深蒂固的老牌關隴貴族始終是以獨孤氏爲首,並無幾家買新興貴族竇氏的賬。

    這既是獨孤整用一生時間維護所致,也是老牌關隴貴族對新興關隴勢力的不屑,更關鍵是大隋王朝蒸蒸日上,而李唐王朝岌岌可危的處境,要是隋唐兩朝易地而處,獨孤氏絕不可能拉到這麼多家族跟他們謀反。

    值得李唐王朝慶幸的是參與叛亂的世家門閥數目雖多,但是很多家族的私人部曲要麼還在益州,要麼在路上,所以集結於上庸的軍隊只有三萬餘衆,這是各家部曲心憂陷落於襄陽的家主,提前起事所致,要是再等上幾天,恐怕就不止是三萬人了。

    這三萬餘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以獨孤彥云爲帥、獨孤卿雲爲副帥,於仲文之子於欽明爲左行軍司馬、賀蘭師仁爲右行軍司馬。

    獨孤彥雲不負獨孤澄之所望,他接管全軍的第一步不是立即出兵,而是就地整編。

    爲了避免戰事不順之時出現哪家出力多、哪家出力少、哪家犧牲多、哪家犧牲少等等爭論,獨孤彥雲索性將這些問題都擺到檯面上說,和各家代表開誠佈公的進行了商議、探討。並提出了將全軍打亂、打散,重新組建什、隊、旅、團等作戰體系的概念,目的是將三萬餘名將士凝成一支比較正規的軍隊,而不是三十多個小團體。如此一來,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仗的時候以軍隊的編制出擊,就不會存在誰家出力多、誰家犧牲多、誰家打硬仗之類的糾紛了。

    各家代表都是被家主提拔上來的出類拔萃之士,見識和能力遠超常人,心知獨孤彥雲的顧慮很有必要,毫不猶豫就採納了打散重編的建議,扣除各人的親兵之後,得兵三萬,然後效仿隋朝軍制,成立六師,推出六名虎賁將軍、十二名左右虎牙將軍,六師之下設有三十衛,由各家主將推薦三十名鷹揚郎將、六十名左右郎將,校尉也由他們推薦上來,至於正副旅帥、正副隊正、什長這種底層武官,由士兵們以武爭奪。

    經過兩天時間的緊張整編、選拔,一支人數三萬的正規軍正式成立,他們打出了清君側、除奸佞、正朝綱的旗號,浩浩蕩蕩的殺向襄陽。

    就在這支軍隊集結於上庸之際,縣令見勢不妙,第一時間派人往前襄陽,向李淵緊急彙報。

    異常震驚的李淵緊急召集重臣在武德殿商議對策。

    武德殿內,百多名文武重臣聚集一堂,將信函傳閱一遍過後,空蕩蕩的大殿之內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李淵此時已經從震驚震怒之中回過了神來,他語氣凝重的說道:“朕沒料到自己最倚重、最信賴一羣人,竟然背叛了朕、背叛了犧牲無數關中兒郎才建立起來的大唐王朝。朕明明知道他們有不軌之心,明明抓住了有利的證據,可也只是禁止他們行動而已,若是有心傷害他們,哪會等到現在還不下手可他們呢”

    “他們不但不念朕之仁義,反而召集三萬多名將士向大唐國都進軍,清君側不過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這分明就是想推翻朕的大唐,將朕的人頭和大唐江山獻給楊侗,以求楊侗的寬恕。”

    李淵憤慨之餘,又感到噁心之極,當初他晉陽宮打起了清君側旗號,結果卻被支持他反隋的獨孤氏玩了一出清君側,這算什麼

    報應嗎

    他深吸了一口氣,森然道:“對於這些背信棄義、忘恩負義之徒,朕不能容忍,更不想容忍,不殺不足以震懾宵小、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朕將諸位卿家召集至此,不是要你們獻出妥協方案,而是希望大家羣策羣力,制定出一個穩妥的平叛之策。”

    李淵的意思十分明顯,那就是趁隋軍到來之前,將這些參與叛亂的關隴貴族來他個一勞永逸。

    李淵話音剛落,急於挽回忠臣形象的裴寂便站了起來,深深的行了一禮,十分恭敬的說道:“聖上,能否恩准微臣先說幾句”

    李淵深深的注視了裴寂一眼,欣然點頭道,“裴相國主動言,朕深感欣慰,請說吧”

    裴寂大大的鬆了口氣,恭恭敬敬的說道:“這些叛亂的關隴貴族私家部曲,家主都在朝廷之手,只需將他們的家主們押到陣前,讓各位家主勒令本傢俬軍棄械投降即可。臣以爲各位家主現在雖然嘴硬,但謀反畢竟關係到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爲了保全合族性命,有些人想必答應去城上勸說。只要有人開了頭,聖上可以適當的給予一點承諾,那麼其他人自會效仿,至於一些頑固之徒,則可斬殺城上,以懾叛軍和各位家家主之膽魄。”

    “裴相國恩威並重之法深得朕心。”李淵點了點頭,裴寂和他想法一致,但他還想多聽一些意見。

    見到大家皆在思索,李淵便將目光轉向李世民:“晉王對這三萬叛軍,可有平亂方案”

    李淵之所以問李世民平叛之策,是因爲李世民身爲唐朝軍方第一人,荊襄軍隊也多由他掌控,應該比誰都清楚當前局勢。

    李世民說道:“父皇,正如裴相國之前所言,我們可以用這三萬叛軍的家主迫降,這支軍隊不足爲慮。他們前來襄陽,兒臣只會感到慶幸。”

    “皇兒言之有理。”李淵欣慰地點點頭,不過他見到李世民憂愁不減,心知他必有所慮之處。

    只聽李世民憂心忡忡的繼續說道:“據兒臣所知,獨孤派的軍隊在荊襄只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還在益州,他們人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論起個人戰力,朝廷精銳之師都要遜色幾分,要是他們在益州造反,郡兵根本扛不住。兒臣現在最大擔心就是益州這部分人東進,將巴東郡據爲己有。”

    “巴東郡真有這麼重要嗎重要的原因何在”李淵臉色凝重的問道。

    “啓稟父皇。”李世民皺眉道:“從古至今,三峽道上夷陵、秭歸、巴東、巫山、人復、雲安、南浦七縣都必須要有重軍駐防,任何一縣被敵軍佔領,就能掐斷益州和荊襄的聯絡。夷陵縣有軍隊鎮守,倒是不必擔心,但是另外六個歸巴東郡管轄的縣城,屬於我大唐的腹心之地,沒有軍隊坐鎮。兒臣在夷陵坐鎮之時,也曾乘船勘察過秭歸縣地形。秭歸縣崖路狹窄,異常雄險,一次頂多只能投入兩千兵力攻城,一旦秭歸縣失守,就算我們在百萬雄師也拿它沒有辦法,而城中守軍,只要幾百人即可輕鬆守住一年半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