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772章 何不食碘鹽?
    當天半夜,楊侗率軍悄悄離開積石關大營,向西北方向的伏羅川城而去,伏羅川城位於崑崙山和青海南山餘脈交匯處,正好卡在東至青海湖、西進柴達木盆地、南下河源良非川的要道,交通和軍事地位都十分重要,屬於西海郡宣德縣管轄。

    大軍疾行一天,在一處依山傍水的山丘紮營,準備在這過夜。

    楊侗正和衛鳳舞閒逛之時,一隊士兵護衛着十幾名官員從西海宣德縣風塵僕僕的趕來。爲首的官員正是西海郡太守李客師,後面還有通守、郡丞、縣令、縣丞等等。

    李客師是在清晨接到鷹信,讓他祕密帶着朝廷官員前來匯合。

    “微臣參見聖上,皇后。”在李客師帶領下,十幾名西海父母官紛紛躬身行禮。

    “免禮。”楊侗看了看這麼稀稀拉拉幾個,便問道:“怎麼就你們幾個”

    李客師回頭看了一眼,不解道:“聖上,宣德縣縣尉以上的官員都在這裏了,其他小吏地位太低,就沒必要來見聖上了,而且微臣得到的指令是祕密前來,所以沒有驚動太多人。”

    “李太守誤會了。朕是說,西海郡拿得出手、擺得上臺面的官員就這麼點”

    “呃”李客師明白楊侗的意思了,苦笑道:“聖上,西海地廣人稀,橫跨兩千四百多裏,但它境內只有宣德、威定兩個縣,按照郡縣等級劃分,它是下郡,嚴格一點,連下郡都算不上。”

    “橫跨兩千四百多裏,關中五個郡加起來都不如它大,竟然連下郡都不夠格這怎麼可能呢”衛鳳舞秀眸圓瞪,俏臉上滿是不可思議之色。

    “皇后有所不知。”李客師介紹道:“西海郡雖然大,但適宜人類生活的地方極少,西海百姓活動的範圍主要是青海南山以東,以西的數十萬裏疆域鹽湖遍佈,只是那裏的鹽和青海湖的鹽一樣,既不喫,湖水也不能飲用灌溉,那些地不但長不出莊稼,甚至連牧場都當不成,根本沒有什麼用。當然了,那裏也有一些地方可以利用,比如說西北阿爾金山脈、西南崑崙山脈、東北祁連山脈、東部青海南的山麓,山上流下來的冰雪融水就能供農作物生長,但土地貧瘠,沒有開發的價值,與其浪費人力物力在那兒,還不如集中在大非川和河源良非川開發。”

    “真可惜,這麼大的疆場竟然一點用沒有。”衛鳳舞遺憾道。

    “也不是沒用,在特定的時候,他等同於絲綢之路。”李客師回憶了一下,又說道:“絲綢之路其實不止一條,而是很多條,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有不同路線,其中最着名的是以洛陽、大興爲起點,經河西走廊到敦煌這一條。但是每到南北對峙時期,北方政權就不準南方政權通過。南方政權只能從益州進入當時還屬於吐谷渾控制的河源、西海,過伏羅川城,進入那個酷似大盆的鹽鹼地”

    “從此以後,就叫那個大盆地爲柴達木盆地,記載在地方誌。”默默聆聽的楊侗加了一句。

    “喏。”李客師應了一聲,又說道:“過了柴達木盆地,就是阿爾金山和崑崙山山口,從這裏又到一個大盆地,我大隋和西域諸國各佔一部分。”

    “那個大盆地以後叫塔里木盆地。”楊侗又打斷了他,安了一個名字。

    “喏。”李客師又應了一聲,心中十分奇怪,不知聖上爲要取這麼奇形怪狀的名字,但人家是皇帝,皇帝說了算。

    他也沒有多麼說什麼,又繼續說道:“南北對峙時,南方政權的絲綢之路是益州河源西海柴達木盆地阿爾金山山口塔里木盆地西域,或是益州河源西海西平祁連山敦煌。因爲它位於黃河之南,故而有河南道、羌中道、青海道等名字,其戰略價值並不亞於河西走廊。可是這片區域環境惡劣,分佈着大量鹽鹼地,不像河西綠洲一樣能夠很快找到淡水補給,所以大隋統一天下以後,河南道就喪失了其利用價值,開始又沉淪了下來。而前兩年,我大隋收復河西走廊以後,僞唐又和吐谷渾聯繫,準備走河南道,結果吐谷渾被打跑了,僞唐的西域夢就斷了。”

    李客師說到這裏,嘿嘿的笑了起來,居然充滿了幸災樂禍的意味。

    楊侗搖了搖頭:“柴達木盆地只是作爲各個民族的十字路口而存在,除了備用的絲綢之路以外,好像沒有什麼值得稱道地方,但實際上,所有人都不知道它的真正價值。”

    李客師問道:“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柴達木盆地不僅是中原大地鹽礦之最,也是天下鹽礦之最,而且還蘊藏多不勝數的鐵礦、銅礦、錫礦、煤炭等等物資,稱之爲聚寶盆毫不爲過。一旦開發起來,可不了起。鐵礦、銅礦、錫礦暫且不說,單是鹽這一項就是造福大隋百姓的偉大工程。”

    “聖上,西海大大小小的湖鹽都泛着青色,好看倒是好看,但此鹽又苦又澀,哪怕是牛羊也不舔一下,人如何喫得”李客師皺眉道。

    楊侗解釋道:“西海湖鹽的結晶鹽其實是天下最上乘的食用鹽,之所以苦澀是鹽中含有很多肉眼看不到雜物,只要將這些雜物淨化,西海各個鹽湖遍地都是結晶鹽就會成爲世間最好的食鹽,要是進一步提煉,甚至能變得跟雪花一樣白。”

    “雪花一樣的可食鹽”衆人心中巨震。

    楊侗點頭說道:“對,西海遍地都是的結晶鹽,只要運用朕的技巧,僅是西海一郡,如石頭、泥沙一般的鹽就足夠大隋萬年食用。我大隋再無缺鹽之憂。”

    “鹽是必需之物,然而鹽價過高,百姓苦不堪言。真要如此,我大隋有福了。”衛鳳舞對丈夫信心十足,又驚又喜的說道。

    “皇后言之極是,大隋別的地方另說,但近在眼前的雍涼二州歷來缺鹽,所有食鹽都是從江南、巴蜀等地運來,這茫茫萬里路,一斤食鹽到雍涼耗費的人力物力不而言而喻,使一斤食鹽到了雍涼地區價格是成倍成倍的翻。”李客師分析道:“在微臣來看,鹽價之所以居高不下,一來鹽的產量少;二是運輸之路漫長,成本巨大;三是鹽商爲了牟取更多不仁暴益,放肆加價,甚至很多奸商以次充好,百姓花費不少錢財買來的卻些有毒的毒鹽,這種鹽就如慢性毒藥一般,喫多了、喫久了,就會中毒身亡,這也是長壽者稀少的一個原因。”

    楊侗深以爲然的點頭,李客師這話就到點子裏去了,關鍵還是好的食鹽產能嚴重不足,導致供不應求。

    問了李客師一下,才知道現在的產鹽方法十分原始,先用水淋原料,溶解鹽分製成滷水,然後倒入大鍋里加熱蒸乾水分,最終取得鹽粒。但這種生產工藝耗費大量柴草,費工費力的結果是產能還能低。值得一提的是,煎鹽之前,滷水需晾曬以提高鹽分濃度。所以人們通常往滷水中投入蓮子,根據蓮子沉浮位置確定滷水濃度,其原理跟密度計完全相同。

    但是楊侗以前去海南旅遊的時候,路過一個曬鹽場,發現他們製鹽的方式相當簡單,就是用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存在池中,在陽光下蒸發結晶成鹽,得到的食鹽還很多。有的人乾脆利用地勢在海邊修築鹽池,直接將海水導入其中,在陽光下自然蒸發結晶成鹽,連制滷這一步都省了。

    楊侗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當得真是不盡人意,以前關注的多是軍事,和朝廷各項重大決策,與百姓息息相關柴米油鹽醬醋茶,並沒深入專注、研究過。

    要不是衛鳳舞和李客師聊起了柴達木盆地,令他忽然產生了疑惑。

    只怕無食鹽之憂、不知民間食鹽之苦的楊侗有朝一日聽說百姓無鹽可食之時,鬧出“何不食碘鹽”的笑語。

    也在這時候,仔細一想的楊侗發現前世很多習以爲常的簡單技術,在大隋卻是無價之寶。

    沒重視,不是不在意,是他太非凡了,先是皇孫、後是皇帝,從沒給日常小東西難過,就說鹽,他一家子喫的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從來沒缺過,他關心幹嘛楊恭仁他們這些古代人認爲粗鹽、劣質毒鹽充斥市場很正常,自然也不會提起。

    還有洗澡洗頭的皁角,同樣是楊侗日常使用的小東西,但對於別人而言,卻是天價。

    簡而言之,就是他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