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隋第三世 >第816章:收繳武器
    隨着大戰落下帷幕,從吐蕃崛起就一直征戰不斷的羌地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大隋正式在羌地建立江源郡,任命李世謨爲第一任太守,在大戰中展露頭角的周紹則爲郡丞,楊侗在永治(積魚城)之外,新增久治、長治、遠治三縣作爲羌人定居之地。

    西北爲久治、東北爲遠治、東南爲永治;至於長治則是位於江源郡中部的白河河畔,當作江源郡郡治。並將鮮卑慕容和党項八部中的拓跋、費聽、往利調來定居。

    長治作爲郡治,自然是首先建造的城池,它所在的位置原是白蘭羌的一個據點,不但比較宜居,還有定居點的雛形,此城城週二十里,可容納二三十萬人居住。

    楊侗不但不但動用了所有戰俘,還動員了將會在此定居的牧民,參與建城的牧民的酬勞是是免去三年稅賦,以及城中一塊修建房屋的地皮。

    曠野裏,已經挖出了周長二十里、寬三丈、深五尺的四四方方的城基,一隊隊戰俘汗如雨下的夯實着,還有很多人在搬運土石,石料是從三十里外的山上採來,方方正正的石料呈赤紅色,用這種顏色石料修建出來的新城也將是一座赤紅城池。

    楊侗騎馬立在一座山丘上,目光從熱火朝天的場面投向了更遠處的巍巍羣山。

    數天前衛鳳舞、水天姬、杜如晦已回大興,但他這個皇帝還走不了。

    一方面是江源初定,“十旗制”尚未正式成立,若是沒有一個強勢的人物以及大軍威懾,吐谷渾、党項八部和諸羌未必會安分的接受李世謨治理。

    另一方面,黑冰臺人員發來信鷹,說是娘尚囊已經率軍從成都出發,若不將之殲滅,尚末歸心的鮮卑慕容、党項八部極可能歸順娘尚囊,一起逃回吐蕃,到時候不僅江源烽煙再起、王伏寶遇到大麻煩,擁數萬百戰精兵的娘尚囊,極有可能依仗這些精兵逼降巴、農、蔡森、蘇毗四“國”,成爲吐蕃王國新主宰。這樣一來? 這仗就等於是幫娘氏打了。

    “聖上!”這時? 李世謨縱馬而來,行禮道:“城基已經夯實好了? 下一步就可以一層一層的疊上來了。”

    城牆是在城基夯好後? 築一道高約三尺的粘土牆,接着在將此牆積土斜夯? 待夯實並壓緊,再在其上築第二層矮牆。如此反覆進行? 直至所需高度爲止? 最後以磚石覆蓋,成爲磚石覆蓋的城牆,這比簡單的夯土牆更加堅固。

    “長治城是江源郡治,是大隋統治、教化諸羌的中心? 城牆是否堅固異常重要。”楊侗吩咐道:“千萬不能爲了追求一時進度? 使夯層厚度不均、夯打不夠密實。”

    城池是由變成奴隸的戰俘建造,就算損失再大,楊侗也不會心疼,但江源是邊郡,一旦西南有變? 作爲郡治的長治必將成爲敵軍重點進攻的對象,城牆是否堅固? 是決定堅守長久的重要一環。

    “末將明白。”

    “城池很快就有了,接下來是治理。”楊侗笑問道:“李太守? 你有什麼困難需要朝廷解決的嗎?”

    “治理的話自然是不成問題的,只是末將想到以前發生的事情? 實在有點擔心。”

    “以前的事情?什麼事情?”楊侗連忙問道。

    “按照中原王朝以往的作派? 打贏了兩國之間的重大戰爭之後? 一般會有兩種善後方式,一是直接將不太宜居的敵國土地放棄乾淨,然後將敵人舉族遷到治下邊郡生活,以便統一管理。但是這種做法以前用過,比如說漢朝的護烏桓校尉現在看來看來就是一個錯誤,漢朝讓胡人入境生活,還給予他們軍政自理的高度自由,最終的結果是胡人割據立國。縱然有些胡人被同化得徹底,可被放棄的苦寒之地,又有更強大的民族崛起。至於第二種善後方式,是打贏敵國以後,扶持親近中原的勢力,以拱衛邊疆,但是聖上您也看到了,當初我們把啓民可汗扶持爲東/突厥大可汗,結果不過一代人,依靠大隋而強大的東/突厥就開始進犯大隋了。”說到這裏,李世謨作出了評論:“由此可見,兩種善後方式都不行。”

    “嗯!”楊侗思考片刻:“我們在這裏設立江源郡,避免了此地被新的民族佔領,以後也不給他們高度自治,並以教化的方式將之同化,那麼兩種善後方式的三大後患就沒有了。”

    李世謨點頭道:“確實如此。”

    “那你還擔心什麼?”楊侗笑問。

    李世謨凝重的說道:“聖上在這裏設立江源郡,避免了新民族遷來此地,並慢慢強大的後患。但這裏一個漢人都沒有,末將擔心各支羌人以後會成爲一個類似高句麗的新民族。要是以後的朝廷不聞不問、關注不足,恐怕會有人起來建國,那時再征服他們就難了。”

    “……”楊侗爲之啞然,良久,才苦笑道:“那你說怎麼辦?”

    李世謨心說等的就是這句話,但嘴上卻說道:“末將的意思是遷大量漢民上來,然後賜予房屋、牲畜,免除幾年的稅賦,在諸羌成爲新的民族之前,同化乾淨。”

    “和着說,這纔是你的真實用心……”楊侗也不傻,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世謨的“險惡”用心,不過他也知道李世謨說的‘新民族’並非是無稽之談,更不是杞人憂天,只因西夏差不多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

    “朕哪有大量漢民給你?”

    李世謨拱手道:“益州百姓爲了躲避戰亂、躲避沉重稅賦,紛紛逃往漢中、關中,要是安置到漢中和關中,用不了多久,又會造成人多地少、大量墾荒、破壞植被的現象出現,依末將之見,乾脆將這些流民全部安置在地廣人稀的江源、河源、西海三郡,他們現在惶惶不可終日,只要有個地方紮根就會萬分滿足、萬分感激朝廷。要是他們先在關中漢中立了足,朝廷以後再想搬遷他們到這三郡的話,估計對朝廷痛恨萬分。既然以後也要遷,何不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遷來這裏?何不讓他們心懷感激而不是痛恨?”

    “你是一個成功的說客,朕無話可說。”楊侗笑了起來:“朕準了,這些流民優先安置於江源。”

    “多謝聖上。”李世謨大喜。

    楊侗點點頭:“還有什麼要求?一併說了吧。”

    李世謨道:“另外,每縣派出一兩千名退役老軍,讓他們在各縣綿延子嗣。”

    “退役老軍?”楊侗皺眉道:“退役老軍可是爲大隋立下汗馬功勞的,說說你的原因。”

    李世謨嚴肅道:“聖上,以後的江源是漢人、党項羌、白蘭羌、鮮卑人、蘇毗人、吐蕃人的雜居地,搞不好會出現一些混亂和動盪。若一切只靠官員難免不支,退役老軍乃是大隋最忠誠,最勇敢之士,要是他們能夠過來,一來可以協助官員處理日常矛盾,二是作爲表率,起到引導作用,三是更好度過初始期,四是爲四縣安全奠定了保障,一旦周邊發生戰事,則可迅速組織起來守禦邊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