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北雄 >第1694章歡聲
    人心就是這樣,總要有所波瀾才能活的下去,一潭死水的那就沒救了。

    實際上活到竇建德這麼大歲數,以及這個份上,還能出來瞧瞧杜伏威有多威風,是需要很強大的內心的。

    隊伍姍姍來遲,隔着幾條街,還沒看見人影呢,竇建德就知道大隊人馬到了。

    因爲小樓下面的百姓一下沸騰了起來,歡呼之聲一陣高過一陣,有的人還把香爐桌桉擺了出來,拿着香在那裏也不知道是在拜哪路神仙,還是想給杜大王立個生祠什麼的。

    反正這樣的景象竇建德……見過,他孃的他被押送到長安來那次就和這會差不多,反而是在河北的時候,沒有這等場面。

    那會大家都喫不飽肚子,哪裏還會走這個過場?而且也沒那麼多人捧場啊……

    百姓是真的歡欣鼓舞,這個誰都能看的出來。

    曹氏就在旁邊都囔,“李……皇帝治理的好啊,比咱們強,你瞧他們這高興勁……”

    竇建德沒吭聲,他又怎會不曉得這個?而且李定安若沒有如此的本事,也捉不住他竇建德不是?

    …………

    杜伏威行在隊伍之中,他的位置必須是醒目的,旁邊不論是護衛還是陪同的官員,高官會落在他後面,身邊左右的人都下馬步行。

    身後則有人舉着兩杆大旗,一杆是有着唐字的日月星辰旗,這是大唐的國旗。

    另外一杆則是屬於杜伏威的王旗,同樣是日月星辰旗的式樣,只不過一面有着一個大大的李字,另外一面則寫着吳王二字。

    此刻杜伏威是真正的主角,所到之處,人們紛紛拜倒,歡呼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整個長安都產生了迴響一般。

    杜伏威在馬上左顧右盼,千萬人矚目,萬千人禮拜,他心裏自然是得意非常,只是臉上緊着收攏表情,擺出一副威武狀。

    他對朝廷的這番安排是非常滿意,也沒有其他回京述職的人有那麼多的想法,他非常享受此時此刻的大場面。

    當年他在江都時也得人擁戴,每次出征歸來屬下們都會組織一下百姓夾道歡迎什麼的,可那跟這會完全沒有可比性,大多是求個熱鬧高興,榮譽感則低的可憐。

    於是杜伏威的情緒在這止不住的歡呼聲中昇華了一下下,對大唐的歸屬感從沒有這一刻那麼強烈,這也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場景。

    沒人再拿他的家世說事,也沒人說他是亂臣賊子……

    阿孃臨去時的話再次浮現在他腦海之中,大兒自小懂事,算命先生也說了,以後是個當官的料子,千萬莫要去做那偷雞摸狗的營生,讓阿孃和你阿爺在地下看着你能過上好日子,咱們也就心安了。

    杜伏威的眼眶漸漸紅了起來,此時他似有所感,擡頭望了一眼。

    街邊都是人,旁邊的屋舍樓臺也都是人影,可一座沒什麼人冒頭的二層小樓還是挺獨特的,窗前坐着一人,探着頭正在看他。

    杜伏威眯了眯眼睛,一張大圓臉,胖的很,還留着大鬍子,鬚髮花白,不是竇建德又是哪個?

    他和竇建德當年都算是隋末諸侯中的一員,沒見過面,卻書信來往過多次,只是竇建德被捉來長安的時候,他才終於見到這位河北王的真容。

    如今也幾年沒見了,竇建德看上去老的厲害,若非那張臉確實長的很特殊,他也不能一眼就認出對方來。

    兩個人隔着人羣,屋牆,眼神對到了一處。

    倒也沒什麼火花四濺的特效,就是心情都挺複雜的。

    竇建德是有些羨慕,卻又藏着些鄙夷。

    杜伏威則是有些憐憫,又有着感懷和慶幸,他到底沒有落到老竇這個地步,一世英雄,最後過的卻和平民百姓差不多,換了他杜伏威肯定是受不了的。

    隋末羣雄僅存的兩位,遙遙對視,那種奇妙的感覺就不用提了。

    杜伏威率先微微點頭,在馬上拱了拱手。

    樓上的竇建德在樓上起身鄭重回禮,隨着一聲嘆息,轉身便走了,曹氏瞅了瞅窗外,鼻孔裏哼了一聲,追着丈夫也走了。

    杜伏威微微一笑,心說老竇都這麼大歲數了,還不服氣呢,哪天別掉了腦袋……

    兩個人雖然沒有說上一句話,可對望之間,卻好像已經說了千言萬語,就像碰到了前世的老情人一個模樣。

    因爲雖說他們如今境遇大不相同,可他們以往的經歷卻大差不差,地位也是相彷,當世之中,也最能理解對方在想什麼。

    竇建德知道杜伏威見到他肯到他肯定要想,還好咱聰明,不曾落到老竇這個地步,不然還不如去死。

    杜伏威也能猜到竇建德正羨慕的眼睛發藍,心裏肯定要罵上幾聲你個沒骨頭的東西,如今給人當了鷹犬,也不知在得意個什麼?

    杜伏威收回目光繼續前行,心裏卻在想着過後是不是去看看老竇,老竇定然不想再見到他,他還就去顯擺顯擺,氣不死這老賊。

    …………

    對於杜伏威來說,這隻能是一個小插曲,以前的故事也纔過去幾年,可不管是杜伏威,還是竇建德,對於他們來說,就好像過去了一輩子。

    杜伏威稍有感懷就拋去了一邊,因爲他是今日的主角,長安百姓熱情高漲,讓杜伏威也是激動不已。

    這纔不枉來這世上走了一遭嘛……

    行到朱雀門前,守着朱雀門的軍兵齊齊捶胸施下軍禮,並齊聲呼道:“恭迎吳王殿下得勝還朝。”

    杜伏威同樣回以軍禮,重重錘了捶胸膛。

    隊伍在這裏沒有停留,緩緩進入到皇城之內。

    這裏就比外面清靜多了,城中的外戚人家多數就是派了人過來,依禮迎候吳王回京,自己是不會露面的。

    所以道旁隔上一會就會見到有世族子弟溫文爾雅的向吳王行以大禮,杜伏威在馬上拱拱手也就過去了。

    一直快到承天門的時候,杜伏威終於看到了他的女婿女兒們,聚在路旁眼巴巴的瞧着,看見阿爺來到,頓時一陣歡騰,跪下就給他磕起了響頭。

    隊伍在這裏停留了半晌,杜伏威略略跟家人說了說話,便催促着他們回府去準備準備,有什麼話等自己回家再說。

    嗯,其他女婿也就罷了,他跟小女婿杜正倫說的話最多,沒辦法,小女兒嫁的太好,這個女婿在他這裏可寶貝着呢。

    等杜伏威見過了家人,翻身上馬,隊伍纔再次啓行。

    一直去到承天門外的廣場之上,這裏已經戒備森嚴,不再允許閒雜人等進入。

    杜伏威搖頭看了看承天門上的城樓,上面都是把守的軍兵,並沒有見到皇帝儀仗,說實話,他心裏是有點遺憾的。

    他之前都想好了,皇帝要是來了承天門,不管是在上面還是在下面,他杜伏威都要拿出精神來對待,務必要讓皇帝高高興興的,認爲他杜伏威會來事。

    可惜皇帝根本沒給他表演的機會。

    …………

    在承天門這裏迎接隊伍來到的是門下省,鴻臚寺,太常寺,司農寺的官員,主官都沒有露面。

    本來獻捷之事都當以正朝待之,文武百官在列,皇帝高居於太極殿上,讓功臣獻捷於太極殿下。

    只不過去年李靖已經把高句麗王高成等人送來了長安,吳王杜伏威這次歸來分量就不太夠了。

    加上李靖還沒有班師回朝,要留出點餘地來再熱鬧一次。

    於是朝中商議了一下,把接待吳王杜伏威的規格壓了壓,就算如此,消息傳開之後,長安的百姓們還是很給面子的,一起過來迎接吳王殿下回朝,讓場面一下大了許多。

    朝臣們聽聞了,覺着這樣也好,也免去了許多麻煩,尤其是場面盛大一些,又是百姓自願行事,朝廷面上有光,歸來的杜伏威也不會多想,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爲呢。

    承天門外,隊伍到了這裏便慢慢停下,自有官員把垂頭喪氣的高句麗男女分開,讓他們列隊排開。

    周圍則是此次護送隊伍回來的將士。

    鴻臚寺少卿獨孤開遠捧着詔命,高聲宣讀。

    讀的是中書侍郎岑文本親自起草的表功文章,宣揚的全都是此次東海戰事的功績,引經據典,滿篇華彩,格式上比較像後來的八股文章,押韻的很,因爲岑文本文筆好,一句句都很提氣。

    可惜的是,連帶着杜伏威在內,軍中將士很難理解這寫的是個什麼東西。

    就像當年李破起兵攻打李淵的時候,王澤起草的討李檄文,那都是讀給上層精英們聽的東西,普通人就算了。

    軍中將士的士氣也不靠什麼檄文來提振,就是走個形式,告訴天下的精英們,我李定安是討伐亂臣賊子,是有着正義性的,不是無故興兵。

    獨孤開遠這一開腔就念了小半個時辰,聽的杜伏威兩眼畫圈,還不得不垂頭做出恭謹狀,等獨孤開遠終於唸完了,他纔算是狠狠鬆了口氣,心說這要是在當年,誰敢這麼做,老子一定弄了他一家去送給龍王爺。

    按照禮節,唸完了詔書,獨孤開遠雙手捧着送到了杜伏威面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