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萌軍風雲 >第五百三十一章: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十八)
    第五百三十一章: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十八)

    短短兩天後,德國正式向法國宣戰。

    至此爲止,已經有多個歐洲國家捲入戰爭的漩渦。

    而且這個戰爭漩渦依舊在不停擴大。

    奧匈帝國在宣戰後,就全面出兵塞爾維亞,近10萬奧匈帝國軍隊從匈牙利出發,將數百門大口徑火炮架在多瑙河邊,向着河對岸的塞爾維亞猛轟。

    做爲老牌帝國,奧匈帝國的工業實力其實還在現在的中國之上,他們使用的火炮就不是中國雲貴戰爭、統一戰爭中那麼小打小鬧的可比了,大部分都是210毫米口徑以上重炮,其中不乏240毫米口徑、280毫米口徑、310毫米口徑乃至360毫米口徑的,堪稱陸地巨炮。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同德國聯合開發的,一部分是奧匈帝國自己研製的。

    數以百噸計的鋼鐵火藥向着塞爾維亞的領土傾泄,摧毀着一座又一座人類的建築物,爆燃起一團又一團死亡煙雲。

    不過塞爾維亞一直敢那麼心高氣傲,自然也有其底氣。

    他們與奧匈帝國接壤的邊境城市,都是按照要塞規模修建的,防禦體系非常完善,擁有數量衆多的防禦工事。

    如果直接進攻的話,沒有幾萬人來填是不可能打下來的。

    奧匈帝國軍隊顯然也知道這點,所以部隊主力一直沒有真正越過多瑙河,只是用重炮拼命轟擊塞爾維亞人的城市。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應該有較長時間的僵持階段,然後隨着俄、德、法……等國的陸續加入,這場戰爭會從這裏一點點發酵,然後逐步擴大。

    但是一個意外情況的突然爆發,大大加劇了這一進程。

    還是以塞爾維亞爲中心,整個巴爾幹半島地區燃起了另一堆戰火。

    巴爾幹地區位於歐亞兩洲的接壤處,是歐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同時,這裏民族成份複雜,宗教多樣。自古以來,這裏就是歐洲的火藥桶。

    即使沒有奧匈帝國的導火線,目前這個巴爾幹火藥桶的溫度已經足夠高了,爆炸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奧匈帝國的刺殺事件一定程度上是斐迪蘭自找的,誰讓她一直想要吞併塞爾維亞呢,而除了奧匈帝國之外,其它列強各國也一直在巴爾幹地區煽陰風,點鬼火,使得巴爾幹地區各個國家的矛盾已經積蓄到了極點,儘早會要爆發出來。

    巴爾幹所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這個半島地區上民族繁多,自從奧斯曼帝國在幾百年前的科索沃戰役中擊敗巴爾幹聯軍,以武力佔領整個巴爾幹半島後,南斯拉夫民族便長期受奧斯曼帝國統治。

    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地區的民族主義者們不斷髮動武裝起義,力圖擺脫奧斯曼帝國獨立。

    1830年希臘在英、法、俄三國支持下

    成功獨立,這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各民族。

    而因爲俄羅斯帝國爲了奪取地中海出海口,一直在謀求動手的機會,最後終於發動第八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帝國戰敗求和,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

    塞爾維亞、黑山才從此獲得獨立。

    自以爲得到俄羅斯帝國的支持,泛斯拉夫主義逐漸成爲巴爾幹半島主流思想,巴爾幹半島諸國都希望謀求得到歐洲列強的支持,後來羅馬尼亞則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合並,另外建立一個大保加利亞公國、波斯尼亞,由奧匈帝國託管,也算是獲得“自治”。

    有這麼多成功例子在前,巴爾幹半島諸國更是如火似荼地積極進行擴軍,同時也在積極地進行外交聯繫,一部分原因是想將奧斯曼帝國趕出去,報仇雪恨,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希望獲得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這些領土,擴大自己的國土地盤。

    在今年初,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已經在背地裏結盟;其後黑山(舊名:門的內哥羅)和希臘也悄悄加入了這個圈子,四個國家暗地裏組成了泛巴爾幹同盟。

    所謂的泛巴爾幹同盟自然是想找機會對奧斯曼帝國動手,因爲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已經不是幾百年前那個牛逼轟轟的奧斯曼帝國了,自從十九世紀之後,這個國家就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到現在已經虛弱得不成樣子。

    而漸漸崛起的巴爾幹同盟諸國,或許是知恥而後勇,這些年都漸漸發展了起來。

    幾個國家都在暗地裏大力發展武力,無論在兵員數量還是在武器質量,或者是主要軍種的炮兵質量和軍隊戰鬥訓練水平上,都要強過現在的奧斯曼帝國軍隊。

    當然了,這些國家都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戰鬥,泛巴爾幹聯盟自以爲背後站着俄羅斯帝國,以及英、美等國列強的影子,而奧斯曼帝國馬老架子還在,背後也有德奧聯盟的支持。

    這些背後的支持其實都不是那麼靠得住,大概這些國家自己也知道,所以才一直沒有真正打起來。

    現在火藥桶裏突然丟進個火星子,奧匈帝國因爲行刺事件,首先跟塞爾維亞槓起來了,奧斯曼帝國眼前一亮,自以爲是找到了一個絕好的將德奧同盟都綁上自己戰車的大好機會,於是在奧匈帝國進入塞爾維亞國土的第一時間,正式對塞爾維亞宣戰。

    這一來,泛巴爾幹同盟諸國自然不幹了,第二天,門的內哥羅(黑山)首先對奧斯曼帝國宣戰,緊跟着,保加利亞和希臘也向奧斯曼帝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奧斯曼帝國軍隊對武裝干涉塞爾維亞道歉,並撤出巴爾幹地區,給予各民族以自治權。

    這是他們早就由來的想法,但奧斯曼帝國政府肯定不可能答應,於是保加利亞和希臘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

    然後,奧斯曼帝國也對保加利亞、黑山和希臘宣戰。

    各國同時開始總動員,進入戰爭狀態。

    在另一個方向上,德國正式出兵,並且通過了德國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裏芬擔任總參謀長期間提出的一系列作戰方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