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不死鳥的傳說之一宿命 >34 洛陽
    大唐皇帝,出於隴西李氏。隴西李氏,始於秦代隴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到漢朝出了兩位重要人物,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歷經魏晉乃至隋朝,隴西李氏已經是權傾朝野的世家望族。隋朝的兩代皇帝,文帝楊堅以及煬帝楊廣,都曾經用盡各種手段壓制唐高祖李淵,雖然李楊兩家是姻親。

    隴西的各大貴族,各自之間長期通婚,已經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網絡,盤根錯節。

    這些貴族長期以來以長安爲大本營,所有的政治勢力,基本上都分佈在長安附近。

    長安附近作爲都城,始於周代。周人起於岐山之下,傳至文王遷都於豐,武王繼起,又遷於鎬。豐在今陝西戶縣東北,鎬在今西安市西南,兩處中隔豐河,東西相鄰。秦朝興於隴山以西,其後輾轉遷徙,定都咸陽。咸陽在今咸陽市東,隔着渭河與後來的長安城相對。西漢開始,正式建都於長安,歷經西晉愍帝以及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前秦和後秦,再後還有西魏和北周,都曾經以長安爲都。

    從地理位置上講,關中平原很早就被稱爲四塞之國。這是說,它東有崤山,南有秦嶺,西有隴山,而北瀕黃河。也許北邊離黃河太遠了,就以甘泉谷口來代替。總的來說,長安城山河圍繞,易守難攻。

    山間河畔還有和外地交往的道路,爲了控制這樣的道路,陸續建置相應的關隘,因而就有了東函谷、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還添上隴關。關中的名稱由此得來。有了這些山河和關隘,長安作爲都城更會感到安全。

    但是易守難攻的地方多是交通不便的地方。把都城放在長安,安全是安全了,經濟發展卻受到限制。就拿蜀地四川來說,盆地之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蜀地之於長安,直線距離並不遙遠,但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四川的絲綢大米要運到長安,費勁人力物力,所以後世的玄宗朝會“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

    所以當時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長安,而經濟中心,則在地處平原地帶的陪都洛陽。

    洛陽位於伊洛兩河的下游,自東周以來也有很多朝代將其作爲都城,道路交通以及公共設施相對其他城市較爲發達。隋煬帝篡奪帝位之後,下令在洛陽城建造宮殿,使之成爲東都。同一年,他下令徵發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萬人,從洛陽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陽,開通一條運河,叫“通濟渠”;又徵發淮南百姓十多萬人,從山陽到江都,把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邗溝”疏通。這樣,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江南的豐富物產,通過這兩條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到洛陽,再從洛陽發送到包括長安在內的北方各省,洛陽一時成爲全國的經濟中心。

    當時的長安,像現在的北京,而當時的洛陽,相當於今天的上海。

    那麼高宗李治和皇后武氏,頻頻光顧洛陽,滯留不歸就有了豐富的物質基礎,長安作爲首都,在二聖臨朝的時代已經徒有虛名,各部只有若干人員跟太子一起留守。而帝國的政治中心,早就隨着帝后轉移到了洛陽。到了武氏稱帝,改國號爲“周“之後,這位千古唯一的女帝乾脆定都洛陽,洛陽成爲名副其實的武周帝國首都。

    據說高宗本人並不偏愛洛陽,偏愛洛陽的是皇后武氏。而對於皇后武氏偏愛洛陽,常常滯留不歸長安的說法有幾個。第一個廣爲流傳的版本是,武氏以陰謀的手段設計陷害先皇后和淑妃,一後一妃死得很慘,以致淑妃臨死前發了毒誓詛咒道:“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爲貓,阿武爲鼠,生生扼其喉。”

    自此以後,後宮之內不得養貓。即便如此,武氏仍不得安心,時時夢到廢后廢妃前來索命,故而她寧可長駐洛陽。

    第二個深爲大臣們相信的原因是,武氏出身寒門,其立後以及垂簾聽政乃至登基,都遭到了以長孫無忌等隴西貴族的一力阻撓。隴西貴族的實力在長安四周盤根錯節,而洛陽,則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之外,所以武氏偏愛洛陽多過長安。

    第三個遷都的理由應該是,長期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周折,朝廷耗費過大,公文傳遞,官員過路之處,百姓付出甚多,以致朝廷連續幾年給沿路百姓免稅。爲了節省開支,徹底遷都也是有好處的。

    所以武氏爲女皇的時期,武周帝國的首都不在長安,在洛陽。

    靜慈師傅帶着慧明師傅和我,自巴州轉長江買舟東下,在漢口轉漢水北上到達賒旗鎮,然後買車北上洛陽。

    自長江東下,因爲是順流,一路很快;而自漢水北上是逆水行舟,要慢許多。一路上遇到許多運糧運貨的船隻,由縴夫拉引上行。

    饒是如此,也比走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要輕鬆些。

    靜慈師傅一路給我們講古:“你不知道,我當初南下的時候走的便是駱谷古道,有些地方上是懸崖,下是江河,根本無道,古人硬是用鑿子在那山崖上鑿出洞來,打進木楔,架起懸空的木道。當初我一個人,風餐露宿,擔驚受怕,只求快一些回家,哪怕落進江中摔得屍骨無存,也顧不得了。”

    她站在船頭,望着遠處沒有盡頭的天水一線,如是說。我看看慧明師傅,她也一副不知所云的神態。

    我也閉緊嘴巴,只用耳朵。

    靜慈師傅又嘆道:“今非昔比呀。你想拿那長安,皇帝的後宮裏有多少宮女內官?朝堂之上,有多少文武百官?這些文武百官中,又有多少內眷奴婢?且不說還有守城的駐軍,護宮的御林軍。這些人都要喫糧,漢中離長安雖近,可是運糧到長安着實不易。長安城內的這些喫糧的嘴巴,居然要靠自江南運到洛陽的供給。如今的女皇英明啊,索性將洛陽定位爲都城,那些尸位素餐者,至少喫穿不愁了。”

    慧明師傅道:“那麼中南各道的糧食,就要靠漢水北上了。”

    靜慈師傅道:“中南各道,開發得晚,人口不旺,產出相比江南要少得多。”

    慧明師傅道:“江南到底怎樣繁華,真希望以後能有機會看一看。”

    靜慈師傅說:“這次我生病,阿草之事又急,否則的話真想帶你繞道江南轉邗溝北上,讓你領略一下漕運的風光。江南亦有很多名寺,你年輕,有的是機會,且待以後自己去吧。”

    慧明師傅躬身道:“慧明願意侍奉在師傅左右。”

    靜慈笑一笑道:“我一把老骨頭,跑不動了。”

    到了賒旗,我們棄舟僱車,一路顛簸到了洛陽。

    這是我第一次坐馬車,十分好奇,不住地撩開窗簾東張西望。雖然也是夏天,北地的氣候明顯乾爽,令人不覺得十分的熱。車子在泥土的道路上顛簸,渾身發癢,我忍不住撓了又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