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不死鳥的傳說之一宿命 >145 端午(下)
    在這樣的磕磕碰碰中,端午終於到了。我們幾個被指定負責這場盛事的女孩,天剛矇矇亮就起身,宮門剛一開匙便聚集到九州池邊的最高處翔龍院,各司其職,指揮着宮人們預備今日的端午賽事。、

    九州池位於洛陽宮城西北角,始建於隋,到了唐代由歷代皇帝不斷地增建擴建,是當時洛陽城“引水進宮”建造的最大池沼,因“其池屈曲象東海之九州”而得名。它自宮城外的澗水入城,向東南方向流入洛水。其實九州池就皇家園林來說也不算小了,只是池中有島,島上又有瑤光殿等景色,將一池湖水切成北池和南池,又點綴各類風景機關,故而顯得小了。

    當然,若拿它與城南的洛水比,那是不好比的。龍舟往往數人一起劃,速度飛快,一個不當心便從池北衝到池南頭。

    龍翔院顧名思義,地勢頗高,院中建築遠遠看去似有是一條飛龍蓄勢待飛。院中不僅僅有觀景臺,還有一大片臨水平地,乃是率領衆人行樂的好地方。

    早在幾日前,我們便在臨水的碼頭上用白紗彩紗搭起了紗幔,又在觀景臺外排了一排排的宴飲桌子。

    先是太平公主與上官大人同乘一條船過來,巡查了一番。惜福郡主垂着手在公主一邊侃侃而談,向她介紹我們的佈置。

    太平公主看着上官大人笑道:“這幾個孩子第一次做這些,倒也做得像模像樣。天也大亮了,諸王國公們也該進來了吧?”

    上官大人看看天時,點頭道:“差不多了。”

    話音剛落,只聽四面八方有些吵嚷之聲。皇嗣殿下、梁王、魏王、各長公主府,甚至五王府等紛紛從指定的入口由宮人們引導進來。

    太平公主又點頭道:“倒也井井有條。”

    女皇陛下從池南的仁智院登上御船,一路彩旗,伴着御樂開過來。

    在太平公主的帶領下,我們在碼頭上跪接。後面諸王公主郡主反而跪在後面,一齊三呼萬歲:“拜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女皇陛下笑聲朗朗:“都起來吧!今日是家宴,大家不必拘禮。”說着她轉頭對太平公主道:“看起來孩子們都安排得不錯!”

    太平公主笑着回道:“也該是歷練歷練他們的時候了。”

    “架勢上不錯,不知道等會兒會怎樣。”女皇陛下笑眯眯地扶着一雙玉手往觀景臺上走。

    我們的視線也只能看見那一雙玉手。那一雙手,甚至比尚衣局裏的繡孃的手都要潔白嬌嫩,毫無瑕疵。而那雙玉手以下,是一襲白色繡白花的素緞袍子,行走之間,袍腳微微起伏,露出裏面青色的綢褲和繡花的波斯皮靴。

    這一身冰清玉潔玉樹臨風的裝扮,與女皇陛下一身黑色繡牡丹的便袍倒相映成趣。

    女皇陛下一一隻帶着皺紋有些瘦骨嶙峋的手便被握在一雙如同白瓷一般的玉手之中。我的耳邊聽到一個男人溫潤的聲音道:“陛下,當心腳下臺階。”

    我目不斜視,心中卻在暗中嘀咕——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六郎?這就是傳說中的讓女皇陛下顛鸞倒鳳懶起不早朝的六郎?這就是讓

    女皇陛下龍顏大悅,賞賜無數的六郎?今日女皇陛下是帶着她心愛的六郎向家人亮相嗎?

    觀景臺上上下下的宴桌上都寫着名牌,待到女皇陛下落座,大家也都紛紛落座之後,宮人們把名牌撤下,上了茶點。

    壽昌郡主起身笑道:“大家早起想必沒有喫飽,所以我們略備了點心,請皇祖母邊用點心,邊觀賞歌舞吧。”

    太平公主笑問:“怎地不把目錄拿給陛下,讓陛下點戲?”

    惜福郡主賠笑道:“今年的節目與往年不同,不是點戲的,是我們令人排了一齣戲——投江,皇姑祖母和姑母看看,可還入眼。”

    女皇陛下“哦”了一聲,問道:“說的可是屈原的故事?”

    壽昌郡主點頭道:“是。這個班子還是阿訓上元節那個跳舞的班子,皇祖母看看可還使得。”

    從觀景臺望下去,水邊碼頭搭的臺子上,輕紗做的帷幕在音樂聲中一層層拉開。因爲樂隊是沿着山坡一層層地排列到水邊,故而這伴奏有遠有近,非常有層次感。

    女皇陛下四下張望,發現音樂聲與往年不同的奧祕,高興地說:“這聲音好聽,可是誰的主意?”

    惜福郡主道:“這是壽昌的主意。壽昌郡主說幼時有次在家裏聽壽春王殿下隔着池塘吹簫,那簫聲隔着水傳過來,特別好聽。我們想着這外頭演奏不比在大殿內演奏,聲音難以傳得遠了,所以就安排了樂師們由遠到近錯開排列,這樣聽得真切些。”

    女皇陛下笑道:“賞!”接着又問,“大郎和三郎都來了沒有?怎地沒看見他們?”

    太平公主笑道:“纔剛跟在四哥身後在碼頭接駕,怎麼母皇倒沒看見他們!好吧,那我讓他們再來給母皇請一次安。”

    說着令人去叫兩位侄子。壽春王與臨淄王一齊走過來給女皇陛下行禮問安。

    女皇陛下令他們平身,打量他們一眼,笑道:“又都長高了!賞!”

    長高了也賞?兩個平日被圈禁的小王爺錯愕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太平公主在旁邊提醒道:“都歡喜傻了?還不快謝恩!”

    於是兩個人趕緊下跪謝恩。

    碼頭的舞臺上,一個少年在一羣宮裝女人的伴舞下翩翩起舞,孤單的背影將一個失意的詩人的心情演繹得酣暢淋漓。

    那是一種千古寂寞。

    因爲以往的歌舞都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單純的歌舞而已,而這一次的舞蹈有人物,有情節,十分新穎,一時間除了伴奏的音樂聲,從觀景臺到舞臺,居然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凝神觀劇。

    最後一幕,屈原悲憤地面對楚國的滅亡,無力迴天,憤而投江。旁邊一個小內官扯着嗓子喊:“大家快往江裏扔糉子,不能讓那些臭魚爛蝦把屈大夫的屍體吃了呀!”

    一羣小內監擡着幾個籮筐,紛紛往江裏扔糉子。那個最先喊話的小內監又指着水裏喊道:“我看見一條大魚要咬屈大夫,快把那條大魚叉上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