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相寶 >第466章 黑夜盜賊
    黑夜如同綢緞,淳得如墨。

    清涼寺附近的李墩村,還沒有通電,一絲燈火都看不見,偶爾會傳來幾聲犬吠。

    丁一忠將麪包車停在村尾的山腳下,一行人在手電的朦朧光線中,向土墩山行去。盧燦低頭抓了把土捏了捏,方解石含量頗高,這座土墩應該就是當年汝窯燒製留下的殘渣。

    “盧少,清涼寺的石碑就在前面,不過,舊址已經沒了。”

    繞過土墩山,前面是坑坑窪窪的半片山坡,丁一忠用手電光示意的向右前方照了照。半截的石碑,紮在泥土裏,依稀能看見幾句碑記,隸書篆刻,上半截已經不見。

    後世,這塊石碑被存放在汝窯官窯遺址博物館,不過盧燦所看到的是兩截完整的,那就是說,上半截又被工作組找到了。

    宋代碑刻也很有價值,但搬運它太麻煩,盧燦摸摸碑文,隨即放棄這一想法。

    站在土墩旁邊,盧燦用手電四處照,回想着記憶中的清涼寺汝窯遺址分佈。這三十年的變化太大,自己來觀摩時,這附近除了土墩還在,周邊哪有這麼多的農田

    記憶中的清涼寺汝窯,就在土墩附近,一共有四個老窯口,還有兩個塘口瓷器出窯後清洗的水池、一口井,而掩藏二十件汝窯瓷器的小窯口,就在井口東南二十米。

    謝三順、丁一忠等人,都在等候盧燦的指示。

    “大家找找,這附近有沒有枯井。”盧燦用手電向四周晃晃,低聲吩咐道。

    七人很快四散開來,圍着土墩到半片山這足球場大的面積,低頭尋找。

    兩眼一抹黑的深夜中,想要找到被歲月掩藏起來的古井,難度不小。十分鐘後,謝三順等人回來,紛紛搖頭。

    找不到井口,如何判定位置盧燦皺着眉頭,撓撓頭。

    “阿忠,那邊的房子沒人”土墩山的另一側,有一間破爛無頂的房屋,也不知是哪一年留下的。

    “問過,村裏人說是早年公社留下的守田屋,已經荒廢了。”

    “你說的河溝就在那邊”

    白天丁一忠回去後,將附近的地勢再度畫成一張簡易地形圖,有一條河溝,就在守田屋的旁邊,恰好,這條小河溝與盧燦的記憶中對應上。

    找不到枯井,盧燦很快又想到另一條判定位置的方法,那個藏瓷器的小窯口,就在土墩與小河溝交口右側,大約向東三十米的樣子。

    “大家沿着河溝找找,尤其是土墩山一帶,看看有沒有水井。”

    盧燦很快修改了尋找方向。

    這次,謝三順陪在盧燦身邊,“盧少,您的意思這裏是汝窯官窯窯址那臨汝那邊的窯口”

    下午商談挖掘事宜時,盧燦對他說過,晚上要去挖汝窯官窯遺址。

    他的意思,盧燦很清楚汝窯的官窯怎麼跑到寶豐不是說在汝州嗎

    “汝窯出產於汝州這沒錯,但宋代汝州不僅僅是現在的臨汝,它涵蓋的面積較廣,包括郟縣、寶豐、段平、魯山這一片地區。”

    “這些地方都有窯口,只不過有些是汝窯瓷器,有些只能叫做臨汝窯瓷器。臨汝窯瓷器,以民窯居多,品質不一。至於汝窯的官窯嘛”

    盧燦沒往下說了,後世所尋找到的汝窯官窯遺址有好幾處,譬如寶豐清涼寺汝窯、汝州張公巷窯址、段平汝窯官窯窯址、郟縣汝窯等等。

    這些信息都尚未證實,沒必要和謝三順說。

    “另外,這一帶是宋代瓷器的重要產區,可不僅僅只有汝窯。”

    他把手電朝四周的農田掃掃,“臨汝多山丘,可是,你現在還能看見多少這些農田,都應該是各個窯口推平山丘所致。”

    盧燦在河溝中照照,小溪中的水很淺很清,能看到溝底有大量瓷片。他隨手撿起一塊盤器的底座,看了看,瓷片白裏泛青,隱隱有蚯蚓走泥紋的味道,但胎質疏鬆,算不得精品。他隨手扔給謝三順,“喏,這就是鈞窯民窯系的東西,過幾年也能值點錢。”

    三人順着河溝往上走,溝底滿滿都是碎瓷片,謝三順驚呆了這得要燒製多少瓷器

    “謝哥這裏有一塊井欄石,不知水井在不在附近”不遠處,傳來一聲驚呼。

    “走,過去看看”盧燦拎着手電,三兩步竄了過去。

    井欄石,也就是六邊形井口的條石。盧燦蹲身,手電筒在這塊方石掃了掃,大喜

    這塊井欄石竟然還有刻字,“建中靖國御敕令督造”,後面沒了。盧燦猜測,其意思應該是宋徽宗敕令督造汝窯。

    這就是活生生的汝窯官窯遺址證明啊

    建中靖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號,只使用了一年,也就是說,清涼寺汝窯正式納入官窯體系,是1101年。

    後世怎麼沒在汝窯遺址博物館見到這東西

    想想也不奇怪,這種規則的方石,極有可能被拿去修橋鋪路或者做房屋地基了。

    “找找,再找找,有沒有這種井欄石”他站起身來,急切的吩咐道。

    丁一忠踢踢這塊石頭,“盧少,這也是好東西”

    呃盧燦一愣,這塊石頭沒法弄回去啊另外,將它弄回虎園,不是明擺着告訴世人,汝窯官窯遺址,被虎園盜挖了嗎

    撓撓頭,心不甘吶。東西不算好東

    西,可這井欄石對於鑑定汝窯官窯遺址,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被人搬走當成奠基石,太可惜了。

    沒時間讓盧燦惋惜,謝三順帶人又找到了兩塊井欄石,而且,其中一塊就在一方被填平的井口邊。

    水井找到了

    還是找汝窯瓷器要緊,盧燦很快收拾情懷,從這方已經被填平的水井旁,開始推算藏瓷的窯口。

    東南二十米,就在當年取土時殘留的半片山旁邊,距離土墩已經有些距離。

    就是那

    盧燦的手電筒,光線落在一處極其不引人注意的小土丘上,上面滿是枯黃的茅草,怎麼看都像小墳丘。

    這造型,是早期的饅頭窯。

    這就對了

    饅頭窯一般都不太大,屬於北方窯口的標準窯形,長約三米,寬四米,高五米,火膛和窯室合爲一體,很像一個橫置的切邊饅頭,因此被後人稱爲饅頭窯。

    饅頭窯結構簡單,煙囪不高,易於建築,基建投資少,而且容易控制升溫和降溫速度,保溼性較好,因此在北方民窯系中,非常普遍。

    但這種窯型有很大的缺點。

    其點火後,火焰自火膛先噴至窯頂,再倒向窯底,流經坯體,煙氣從後牆底部的吸火孔入後牆內的煙囪排出。由於饅頭窯窯牆較厚,限制了瓷坯的快燒的速冷,相應地便減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度和白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