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相寶 >第188章 瓷料配方
    鷹巢的粵菜非常精緻,但桂生三人喫得有點不是滋味。

    原來這年輕人懂瓷器!

    原來在這年輕人的計劃中,電窯將是瓷廠產品市場化的主要方式!

    原來瓷廠準備使用歐洲瓷土配方!

    原來自己不是唯一!

    …………

    可是,這些“原來”中,有太多三位不熟悉的領域。

    這讓三人徹底沒了剛來時的信心滿滿。

    回到漁灣瓷廠的員工宿舍,已經深夜十一點,蔣、成兩位師傅,都滿懷心思,不約而同走進桂生師傅的房間。

    “別擔心,電窯我們不熟悉,剛好借這個機會,學!”

    六十多歲的桂生,咬咬牙,竟然率先提出這個讓人欽佩的想法。

    似乎爲了給自己還有弟子鼓勁,他又揉着手指說道,“制瓷三要素,坯胎、釉色與火候,是永遠不會變的。師傅我六十多了,都不擔心,你們還擔心什麼?”

    “更何況,這年輕人,不是說了麼?柴窯未來燒製高端品,他們電窯燒製的是商品瓷嗎?”他掃了眼兩位弟子,心底有點生氣他們的膽怯。

    “不就是有法國同行嗎?到時候比比就是!無論是電窯還是柴窯,最終看的是窯貨!你們倆還是五級制瓷技工嗎?”

    桂生一句話,說得兩位弟子面紅耳赤,都低下頭去。是的,在剛纔的那段時間,他們真的膽怯了。

    “他歐洲瓷怎麼了?聲名再盛,那也是我們中國瓷的孫子!”

    揮揮手,他將兩位弟子趕出房間。

    桂生真的不擔心嗎?

    其實他的心中也沒底,飯桌上,他一度做好準備離開這裏的打算。

    可是,今晚的見識,還有那年輕人的一番話,打消他的念頭,讓他的鬥志蹭蹭往上漲。

    “桂師啊,這一趟歐洲之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瓷在世界上徹底沒落。歐美市場,高檔瓷器基本被英國皇家道爾頓、韋德伍奇日用瓷、丹麥的哥本哈根瓷器、法國的哈維蘭、匈牙利的赫倫、德國的梅森瓷器所佔據。”

    “瓷器的中檔市場呢?基本被東瀛、南韓、意大利、古巴這些瓷器製造國家所瓜分。”

    “來自內陸的外銷瓷,僅僅佔據東南亞中低市場!”

    “賣一貨車中國瓷器的利潤,僅僅只有別人一套瓷器的利潤。”

    “呵呵,桂師,您也別不相信,市場就是這麼分部的。不僅當代中國瓷器不值錢,連帶着中國瓷器最輝煌的明清老瓷器,也賣不上價。”

    “我在香江投巨資,建立這麼一家瓷器廠,就是想試試,能不能嘗試着融合中外製瓷工作,做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高端瓷器。中國瓷的榮耀,丟失了,我們試試看,能不能找回來?”

    那年輕人說的這番話,並不作僞,這給待在內陸的桂生,所帶來的衝擊是無法想象的。

    贛省瓷業總公司每年出口創匯的成績不錯啊,怎麼會這樣?

    聽到這話,那年輕人的嗤笑異常刺耳,他豎起手指,指了指桌上的希爾頓瓷壺,“國內這把瓷壺多少錢?五塊?八塊?”

    自己當時端起那把壺仔細瞧了瞧,瓷坯不錯,金粉釉色也還可以,稱得上是上品,不過這種壺具,價格怎麼也要五元左右。

    那年輕人隨手找來一位侍者,當着自己的面問他,這把壺多少錢?

    “這是我們酒店定製於英國皇家瓦塞思日用陶瓷,單壺一百二十英鎊。”

    那侍者很有禮貌,話語很輕,可落在桂生的耳朵中,猶如滾滾雷鳴。這把壺一百二十英鎊?相當於自己在內陸五年的工資總和!

    想到這些,桂生有些煩躁,起身在屋內度步。

    按照那位年輕人的說法是,瓷土配方的調整、工序的細節化、商品的品牌化,還有就是

    這位姓盧的老闆,很有點做事業的架勢,其言語中,對制瓷和瓷器市場不外行,這讓桂生心裏多少有點底。只是,他說的那種西方瓷土配方,真的可行嗎?

    算了,那年輕人,不是說明天來窯場配土方麼?到時候再看。

    海邊天亮早,人老睡眠差。

    一大早,宿舍樓前面的工地上還沒上人,桂生就揹着手,向右側的柴窯口走去。

    柴窯已經全部建完,漁灣窯場剩下的工程爲辦公樓、五層高的賓館式宿舍樓,還有直線型的電窯廠及配房,尚未完工,不過也快了。

    這是一座三面窯口的梅花窯,周邊的堆料房、熟泥房、拉坯房、釉彩房、雕工房、炕房等,以窯口爲中心,圍城圓圈,設計的很合理。

    窯弧頂高爲兩米五,窯頂壁厚三十五公分,紅磚砌成。封頂的並非水泥,而是旁邊那座磚窯的窯灰泥。

    從窯的設計、使用材料的細節能看出來,設計者對這一行業很精通。

    可是,讓他想不通的是,昨晚回來的路上,溫經理說這座窯口甚至整個窯場的設計,都出自那個年輕人的手中。

    難以置信!

    桂生搖搖頭不讓自己胡思亂想,伸手摸了摸窯壁,還殘留着昨天炕窯時的餘溫。新窯口建成,必須要連續炕窯七天,使其內外全部乾透。

    今天已經第四天了,再過幾天,可以嘗試點火試試。

    不知道那年輕人自信慢慢的瓷土配方,究竟能怎樣?

    這種三口梅花窯,特點是受熱面均勻,缺點是窯爐容量有限,只能燒製大件二十五,或標準件四十,或小件碟盞碗一百,遠沒有景德鎮最常用的饅頭窯那樣大肚能容。

    &

    nbsp;  也許,那年輕人,真的想用這口柴窯燒製精品瓷器。

    桂生擡頭,準備再去幾個配房看看,一擡頭,只見自己的二弟子成乾帶着一撥人,推着推車,急忙忙向外窯場大門口走去。

    “小成,幹嘛去?”他喊了一嗓子。

    “師傅!碼頭那邊送了一船配料,我去帶人運貨。”

    得,反正沒事,自己也跟着過去看看。

    第一批配料並非窯場自制,而是溫季宸給將軍澳的一家水泥廠下的訂單。

    這次運來的配料,主要有兩種,一噸石英粉(海沙研磨的碎粉);一噸牛骨粉(牛骨頭洗淨蒸煮後碾成粉末)。

    桂生還是第一次見過牛骨粉做主配的瓷土配方,他伸手抓了一把這種略帶有刺鼻氣味的灰色粉末,使勁攥成拳頭,然後鬆開。

    嗯?乾燥的牛骨粉竟然沒有鬆散!而是在手掌心形成指痕清晰的餃子形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