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相寶 >第205章 馬上封侯
    所謂凸花盤,是指盤子內部,有突/起的圖案。

    這種盤內凸起的圖案,並非刻刀雕刻,而是在拉坯成盤時,用木模在盤坯內部模壓而成,有點近似月餅表面圖案的生成過程。

    凸花盤最早出現在邢窯,邢窯白瓷凸花盤內模相對簡單,大多數是花卉、枝葉、蓮紋等,此後,越窯、定窯都推出過類似的凸花盤。

    真正讓凸花盤大放光彩的是元代,元人好素色,樞府款卵白釉凸花盤曾經是元代貴族祭奠長生天的貢品盤,更是宴客、會友的常用物品,甚至被當成禮物送人。

    盧燦手中拿的,就是這樣一對樞府款卵白釉凸花盤。他不停的將兩者比對,甚至對着燈光照了照。

    “有…有問題?”羅大偉只知道盧燦喜歡收藏古董,西方藝術品鑑定能力不弱,對他的瓷器鑑定水平,還真不瞭解。

    盧燦面色沉重,點點頭,將其中一隻遞給他,“拿穩!你也看看。”

    這種直接遞交瓷器,非熟人之間,都不會這麼幹的。即便是和羅大偉關係不錯,盧燦也叮囑他拿穩。

    他將另一隻,重新放在多寶閣上,順手摘下鑑定牌。

    編號0007;名稱,元樞府卵白釉凸花盤一對;高6公分,口徑13公分,底足徑5公分,樞府款景德鎮官窯。胎體厚重、壓紋清晰、胎質細密堅/硬、釉質厚重,釉色白裏泛青。

    品相:九級,盤口有使用痕。鑑定師:宋逸仁。

    盧燦的目光在這宋逸仁的名稱上逗留了幾秒。

    羅大偉的專業是油畫,瓷器鑑定沒什麼研究,他將手中的那隻盤子,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盤內的凸花圖案爲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馬上封侯”,駿馬奔馳、一隻俏皮的猴子尊在馬背上,抓耳撓腮,馬前面還還有一簇花草,上面飛舞這兩隻蜂蟲。

    寓意也不錯啊,有什麼問題?

    “你把兩隻盤對比着看。”盧燦指了指另外一隻說道。

    沒在理會羅大偉,繼續往前。

    這批拍品,總體質量還是不錯的,盧燦現在看完的十多件瓷器中,明瓷佔大多數,而此時的香江,明瓷大行其道,平均價格要比清代貴出一截。

    胖瘦二頭陀的經商眼光,還是很準的。

    那位宋逸仁的鑑定師,他署名的瓷器一共有六件,只有剛纔那一隊凸花盤有問題。剩下的那些,則是鑑定部主管馬佔奎的署名,一件都沒問題。

    那邊,羅大偉依舊在糾結痛苦中。

    他將兩隻盤子放在多寶閣的空隙間,一點點的比對。

    後拿的那隻盤子,模壓畫面是“喜鵲登枝”,同樣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他用手電筒和放大鏡結合,一點點的看,還真的被他看出蹊蹺。

    首先是釉色,兩者有細微的差別。喜鵲登枝盤的釉色要沉(色值稍重),有一種厚重的歷史韻味在其中,而馬上封侯盤,在這方面給人的感覺要差一點,釉色有點浮,不踏實。

    其次是盤底瓷胎。

    喜鵲登枝盤的瓷胎,呈現烏黑麪,自然磨損痕跡明顯,三隻燒釘痕並非正三角形,很像匠人隨意分佈。而馬上封侯盤的支丁痕呈正三角分佈,顯得裝窯者對此很用心,而在盤底胎質上,有一塊芝麻大小的非自然露白,露出裏面的瓷胎很白淨。

    不用說了,這對盤子,一真一假!

    馬上封侯盤是贗品!

    爲什麼這麼說?

    古代,裝窯工作純粹靠手工,很苦很累的,窯工不可能如此精心的將支丁痕弄成正三角。而作僞者爲了保障燒製成功,完全有可能這麼幹。

    另外,從元代到今天,已經五六百年的歷史,淺層的胎質及外層的釉色變深,是一定的,不可能像馬上封侯盤那塊芝麻顆粒所露出的白淨。

    羅大偉撐着靠牆的多寶閣,身體晃了晃,今天幸虧盧燦來了。

    否則,維德拍賣首拍品中就發現贗品,這以後別想混了!

    他一把抓起那塊鑑定牌,咬牙的嘴縫中蹦出三個字,“宋……逸……仁!”

    從旁邊抽出包裝紙,將兩隻凸花盤包裝好,又將鑑定牌放在上面,他怒氣衝衝的端着盤子出門找許胖子他們去了。

    盧燦沒注意羅大偉出門,他手中編號0037的瓷器,又有問題!

    他翻了翻鑑定牌,鑑定師又是宋逸仁,不用說,這宋逸仁有問題。

    鑑定牌上寫明,這是一件明宣德高溫黃釉地青花釉裏紅魚藻蓮紋玉壺春瓶

    所謂黃釉地青花釉裏,指的是這隻玉壺春瓶內外施釉,外層施黃釉,內層爲淺色青花。圖案爲雙鯉嬉蓮,一左一後兩隻紅鯉,朝中部的蓮花游去。

    肩部青花款“大明宣德年制”。

    這件贗品製作的相當精美,不過,贗品終究是贗品。

    盧燦發現三處作僞痕跡,其中一處還是從賈文東那裏學來的。

    那天從羅桂祥午宴回來後,盧燦就明代“制壺九寶”這一說法,進行反推斷,明代制瓷的工具,是不是也與清代的有區別?

    還真的被他找到了,明代制瓷,就沒有線梗,而清代大量使用線梗。

    清代用線梗最初幹什麼用呢?

    起坯!

    瓷器拉坯之後,整個瓷坯不是與轉盤粘在一起嗎?泥坯未乾,怎麼分

    開將泥坯晾乾呢?

    明代之前的做法是在轉盤上加薄板,拉坯完成後,端着薄板直接晾,等瓷坯半乾後,就非常容易將它與木板分開。

    清代,線梗出現,解決分離的問題變得簡單,直接用繃直的細線,沿着轉盤的表面橫拉,直接就將泥坯與轉盤分開,無需木板這一道工序。

    因此,在很多清代瓷器的底部,留有拉線紋(利坯時沒修乾淨),而明代瓷器坐底較爲平滑,根本不可能出現拉線紋。

    這件大明宣德年制的瓷器,在圈足的一側,有着明顯的拉線紋。

    這是贗品的證據之一,另一個證據則和古伯有關。

    古伯在介紹作僞派別時,專門提到明鬼派,也就是盧燦懷疑福老當年學藝的宗門。

    “明鬼派,善臆造,蓮花翹,火蓮燒紋繞。”這是古伯不知從哪兒得到的鑑別明鬼派的作僞特點口訣,當初讓盧燦死記硬背。

    明鬼派的僞作,喜歡臆造物品,可能因爲他們崇敬“業火紅蓮”,所以經常用蓮花做題材。他們的蓮花繪製特色是花瓣將展未展,含苞待放,這也使得花瓣的尖角微微翹起。在紋飾上,火蓮紋用的比較多,像一團烈火燃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