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鋼琴有詐 >678神祕老友出現優雅的粗鄙
    次日。

    上午10點。

    華沙愛樂音樂正廳,次輪第二日比賽現場。

    音樂廳座無虛席。

    負責今日比賽的主持人輪換成了男主持。

    他上臺按照慣例先對評委席做了一番介紹,布蘭哈諾、安傑依、阿格里奇、鄧太山、塔裏貝克、霍德烈夫斯基...

    被介紹到時,他們都會在聲中起立向四周鞠躬。

    評委席的配置一如既往,而今日圍繞着評委席的觀衆席也隱藏着個別極具分量的人物。

    他們完全有能力替代評委席中的一些人。

    觀衆席二樓4排靠左區域就坐着兩個這樣的身影。

    如果將大廳內的時間扭轉到15年前,那麼這二人可能一會兒就得上臺演奏了。

    “感覺如何?”沈清辭問向一旁。

    “還不錯,”他一旁的依格拉茲笑道,溫文爾雅的中年人有兩撇優雅的小鬍子,笑起來像電影裏的反派人物,但很迷人,“就是主持人還是那麼囉嗦。”

    沈清辭跟着笑道:“這沒有辦法,你懂的。”

    依格拉茨鄙夷道:“所以討人厭。”

    兩人正說着,男主持人介紹到了“奧拓”。

    沈清辭:“你和他還有聯絡嗎?”

    “都有,夏天的時候拉法特還邀我去克拉科出席一個鋼琴活動。”依格拉茨淡淡道。

    沈清辭疑聲:“你去了?”

    “沒有,”依格拉茲搖頭,“當時我問他還有誰去,他說還有安傑依,然後我就拒絕了。”

    沈清辭聽到這裏沒再說話。

    依格拉茨補充說:“當然,如果那個活動名單裏有你,我肯定去,安傑依他管不着我。”

    沈清辭笑,還是沒有說什麼。

    “比賽要開始了!”

    依格拉茲隨着周圍的觀衆一同鼓起了手掌。

    十七名評委已經悉數介紹完畢,舞臺上,男主持人頓了頓,帶到臺下徹底安靜後他宣讀了本場第一位登臺選手。

    “40號選手羅曼.馬丁諾夫,來自馬其頓。”

    馬丁諾夫的介紹較爲簡短。

    隨着主持人的小臺,一身黑色禮服的馬丁諾夫登臺。

    他板正的坐到kawa鋼琴前,坐姿像個士兵。

    片刻後,他擡手開始演奏。

    三十四分鐘的時間裏,馬其頓人展現了他第一輪裏不曾常用到的踏板技術,在圓舞曲和詼諧曲的演奏中,音樂出現了大量樂譜上未曾出現過的踏板標記。

    在大波蘭舞曲的處理上他的和絃穩健,十指強調力量,音樂如派兵佈陣工整。

    凸顯出了別樣的剛毅感,這點與大波蘭舞曲所要表達音樂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

    五首作品結束後,馬丁諾夫在掌聲下鞠躬謝幕。

    主持人上臺宣讀下一位選手信息。

    “下一位登場的選手是42號選手伊多.穆法瓦克,來自敘利亞。”

    “他出生於1995年7月31日,他的老師是阿卜杜勒.麥西哈.阿薩德,他目前就讀於伊德利卜大學二年級。他曾獲大馬士革青少年鋼琴電視比賽的第二名。”

    “本輪他的演奏曲目包括降A大調圓舞曲,f小調第四敘事曲,升c小調即興曲,op22降E大調平穩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主持人宣讀完完畢下場,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後臺,秦鍵段冉坐在不遠處侯着場。

    入口處,老阿薩德最後一次整理伊多的紅色領結,“我們要如何?”

    “要贏...”伊多斷斷續續的小聲喃喃着,“我們...我們要贏...”

    “好孩子,”老阿薩德抱着伊多的額頭親吻了一下,“去吧,記住一上臺就盯着鋼琴看,不要管別的聲音。”

    伊多木訥的點了點頭,隨後他拄着雙柺一晃一晃的走進了工作人員爲他推開的後臺大門。

    伊多的出場讓臺下的掌聲更熱烈了,一樓觀衆席的最後一排,廖林君、老酒保、哈林夫婦也在爲伊多暗暗打氣。

    “真是個可憐的孩子,願上帝保佑。”

    哈林太太虔誠祈禱。

    上臺之後的伊多聽從老師的話,一點一點的向着舞臺中央的鋼琴前進。

    “只看鋼琴...看鋼琴...看鋼琴....”

    他的眼裏只有鋼琴,彷彿臺下的一切與他無關。

    終於他坐到了鋼琴前。

    放下雙柺?他默唸着什麼擡起了手臂。

    “滴lin滴lin滴lin滴lin滴lin——”

    一串俏皮的顫音隨着特寫鏡頭下——鍵盤上飛舞的兩隻手指潸然飄起在舞臺上空?打破了安靜的舞臺。

    伊多開始了他的表演。

    不同於正常人,由於缺少一隻腿來維持身體的平衡,伊多演奏時會側身,但這並不印象他踩踏板。

    流動的3/4拍旋律明晰透亮?第一首作品很快在伊多流暢的演奏下結束。

    約五秒後,他開始了第二首作品的演奏。

    f小調敘事曲和升c小調即興曲完全代表着肖邦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風格。

    敘事性的主題需要演奏者傳達作品的內涵,而即興曲就像字面所描述,充滿幻想和隨意。

    將兩種氣質截然相反的組品一前一後演奏,極考驗演奏者的對音色的把控。

    伊多作爲非俄派或一種流派的參賽選手,他的音色從第一輪以來就屬於沒有太多變化卻始終維持銀亮悅耳的優點。

    這一音色特點讓他在兩首作品之間並沒有過多的體現出作品的情緒變化,但在詮釋上他呈現出了‘一切都很自然直觀’這一景象。

    不受作品本身影響將連續曲目演奏的自然直觀並非易事,其難度在於如何讓聽衆聽起來不覺得乏味或結構過於簡單。

    伊多就是能做到這一點,臺下很少有人會覺得他將音樂簡易化。

    或許在敘事曲上他有些纖細的演奏會讓波蘭評委和俄國評委覺得膚淺,但不可否認的是細膩的修飾也不一定就是在真的傳遞音樂內涵。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咪\咪\閱\讀\A\P\P\\.\m\i\m\i\r\e\a\d\.\c\o\m】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連續三曲結束,伊多從皺巴的禮服口袋拿出一張手帕。

    擡手在臉上用力抹了一把汗,然後將手帕又胡亂的塞了回去。

    他的整套動作充滿了鄉下人的粗鄙,與幾秒前舞臺上的優雅鋼琴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咕嚕。’

    伊多嚥了下口水,‘...行板...行板...輝煌...輝煌...’

    伊多將演奏本輪的最後一首作品,降E大調平穩的行板與華麗大波蘭舞曲。

    喃喃着,衆人矚目下,他再次擡手。

    ...

    依格拉茲:“這曲子簡直就是肖邦爲他量身定做的。”

    沈清辭:“這話你也曾對自己說過。”

    依格拉茲:“還有嘆息。”

    沈清辭:“那可未必。”

    沈清辭一下吊起了依格拉茲的胃口,不過舞臺上的鋼琴聲已經響起——

    一串明亮的G大調分解和絃如憂鬱的語調緩緩的從鋼琴傳出,彷彿像是在爲一個古老悠久得故事做序,又像是一首綿長情謠的引子

    銀亮悅耳的音色不見。

    取而代之是明亮輝煌。

    依格拉茲瞪大了眼睛,彷彿害怕錯過眼前的每一個音符。


章節報錯(免登陸)